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孩子,你能帮我把这箱子搬上楼吗?”老人站在门口,满头白发在夕阳下闪着光。
“当然可以,您稍等。”张浩放下手里的行李,快步走过去。
“谢谢你。对了,你是新搬来的租客吧?”老人笑眯眯地问。
“是的,我叫张浩,来伦敦读研究生。”他擦了擦额头的汗。
“很高兴认识你。我叫威廉,住在你楼下。”老人伸出手,“如果需要帮助,随时来找我。”
那时的张浩不会想到,这位普通的英国老人,会改变他的一生。
![]()
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三岁的张浩提着两个沉重的行李箱,站在伦敦希斯罗机场的出口。
这是他第一次出国。虽然拿到了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他心里充满了忐忑。家里为了供他读书已经掏空了积蓄,父亲卖掉了县城的房子,母亲把所有的嫁妆都变卖了。
“浩子,到了给家里报个平安。”临行前,母亲红着眼眶说,“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别省钱,该吃就吃,该穿就穿。”
“妈,您放心吧。”张浩强忍着泪水,“等我毕业了,一定把您和爸接到英国来住。”
现在站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看着周围金发碧眼的行人,听着完全听不懂的快速英语,张浩突然有些害怕。
他按照中介给的地址,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找到了租住的公寓。这是一栋老旧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位于伦敦东区的一条小巷里。周围的环境并不好,街道有些脏乱,墙上还有涂鸦。
“你好,我是张浩,来租房的。”他按响了门铃。
开门的是个中年女人,打量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一个月五百镑,先交三个月押金和一个月房租。”
“可是中介说是三百镑一个月……”
“那是以前的价格。”女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要?不要就算了。”
张浩咬了咬牙:“能不能便宜一点?我是学生……”
“学生多了去了,都想便宜。”女人翻了个白眼,“我就这个价,爱租不租。”
张浩站在门口,进退两难。他带来的钱本来就不多,按照这个价格,最多只能撑四个月。可是如果不租,他今晚住哪里?
“玛丽,你又在欺负人了?”一个苍老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
张浩转头,看到一位白发老人缓缓走上来。老人大概七十多岁,穿着整洁的格子衬衫和米色长裤,拄着一根拐杖,眼神温和。
“威廉先生,这不关你的事。”玛丽不耐烦地说。
“这栋楼是我的。”威廉笑了笑,看着张浩,“孩子,你是来租房的?”
“是的,先生。”张浩恭敬地说,“但是价格有点贵……”
“玛丽,三楼那间空房,租给这个年轻人。”威廉说,“一个月两百五十镑,押金一个月就够了。”
“什么?”玛丽瞪大了眼睛,“威廉先生,您怎么能这么便宜……”
“我说了算。”威廉的语气虽然温和,但不容置疑。
就这样,张浩住进了这栋老楼的三楼。房间不大,只有十五平米左右,一张单人床,一张书桌,一个衣柜。但对于张浩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搬进来的第二天,威廉来敲门。
“孩子,我给你带了些茶和饼干。”老人提着一个篮子,“刚来伦敦,总要适应一段时间。”
“谢谢您,威廉先生。”张浩感动地说,“您真是个好人。”
“叫我威廉就好。”老人笑着说,“你是来读书的?”
“是的,在伦敦大学学院读经济学研究生。”
“很好的学校。”威廉点点头,“好好学习,将来一定有出息。”
之后的日子,威廉经常来看张浩。有时候带些自己做的食物,有时候帮他检查英语作业,有时候只是坐在房间里陪他聊聊天。
“威廉,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有一天,张浩忍不住问。
老人沉默了一会儿,笑着说:“因为我年轻的时候,也有人这样对我。善良是会传递的,孩子。”
三个月后,到了交房租的时候。张浩数了数钱包里的钱,只剩下不到一百镑了。他的奖学金要到下个月才能发,这个月该怎么办?
他硬着头皮去敲威廉的门。
“威廉,我能不能晚几天交房租?我的奖学金下个月才到账……”
“房租的事不用担心。”威廉说,“你先专心读书。”
“可是……”
“没有可是。”威廉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轻人读书要紧,钱的事以后再说。”
就这样,张浩拖欠了一个月房租。到了第二个月,他拿到了奖学金,赶紧去找威廉。
“威廉,这是两个月的房租。”他递过去五百镑。
威廉却摇了摇头:“孩子,从今天起,你不用交房租了。”
“什么?”张浩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说,你不用交房租了。”威廉认真地说,“你只管好好读书,房子你就住着。”
“这怎么行?”张浩急了,“您是房东,我是租客,我怎么能不交房租?”
“我是房东,我说了算。”威廉笑了,“孩子,不要拒绝别人的善意。你现在需要把钱花在更重要的地方——比如买书,比如吃得好一点。”
“可是……”
“如果你真的过意不去,就每个周末陪我聊聊天,帮我买买菜。”威廉说,“我一个老头子,也需要个人说说话。”
张浩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遍遍地说:“谢谢,谢谢您……”
从那天起,张浩就不用再交房租了。他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买书、买电脑,还每个月往家里寄一点。
每个周末,他都会去威廉的房间,陪老人聊天,帮他做家务。他发现威廉虽然年纪大了,但知识渊博,谈吐优雅,像个有故事的人。
“威廉,您以前是做什么的?”张浩好奇地问。
“就是个普通的教师。”威廉淡淡地说,“教了一辈子历史。”
“那您怎么会有这栋楼?”
“这是我父亲留给我的。”威廉说,“他是个商人,在伦敦有几处房产。我继承了这一栋。”
张浩还想问什么,威廉却转移了话题:“说说你吧,为什么选择来英国留学?”
“因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张浩说,“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从小就梦想着能出国读书。”
“很好的梦想。”威廉说,“孩子,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时光飞逝,转眼两年过去了。张浩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还找到了一份投资银行的工作。
“威廉,我找到工作了!”那天,他兴奋地跑到老人的房间。
![]()
“恭喜你,孩子。”威廉真心为他高兴,“你看,我说过你会有出息的。”
“这都多亏了您。”张浩说,“如果当年您不让我免租,我可能早就辍学回国了。”
“那从现在起,你该交房租了吧?”威廉笑着说。
“当然!”张浩说,“我现在月薪三千镑,我可以付市场价。”
“不需要。”威廉说,“继续两百五十镑一个月就好。”
“威廉……”
“听我说。”老人打断他,“孩子,你刚开始工作,需要存钱。以后你要结婚,要买房,要养家,需要钱的地方多着呢。我一个老头子,够吃够喝就行了。”
张浩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位素不相识的英国老人,对他比亲人还好。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威廉之所以这样做,背后有着一个深藏多年的秘密。
二零一零年的圣诞节,威廉突然病倒了。
那天晚上,张浩听到楼下传来摔倒的声音,赶紧跑下去查看。他发现威廉躺在地上,脸色苍白,浑身发抖。
“威廉!”他赶紧拨打急救电话,然后陪着老人去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威廉得了心脏病,需要手术。张浩陪在病床边,紧紧握着老人的手。
“孩子,谢谢你。”威廉虚弱地说。
“别说话,好好休息。”张浩说,“手术一定会成功的。”
手术进行了三个小时。张浩在手术室外焦急地等待着,就像等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手术很成功。威廉醒来后,第一眼就看到了守在床边的张浩。
“傻孩子,你怎么不回去休息?”他说。
“我要陪着您。”张浩红着眼眶说,“您一个人,我不放心。”
“我没事了。”威廉笑了笑,“倒是你,明天还要上班呢。”
“我已经请假了。”张浩说,“我要照顾您到出院。”
在医院的那段日子,张浩每天都来照顾威廉。他给老人擦身子,喂饭,陪他聊天。护士们都以为他是威廉的孙子。
“威廉先生,您孙子真孝顺。”一个护士羡慕地说。
“他不是我孙子。”威廉说,“但比孙子还亲。”
出院那天,威廉把张浩叫到病房,从枕头下拿出一个信封。
“孩子,这是我的遗嘱。”他说,“我想让你保管。”
“威廉,您别说这种话。”张浩急了,“您还能活很多年呢。”
“人总有那一天。”威廉平静地说,“我今年七十五岁了,这次生病,让我意识到我该交代一些事情了。”
“那您应该找律师……”
“我找过了。”威廉说,“但我想让你也知道这些。”
他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份遗嘱,还有一些老照片。
“张浩,我想告诉你一个故事。”威廉说,“一九五七年,我二十四岁,去中国教英语。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很多外国友人去帮助建设。我被分配到上海的一所中学。”
“您去过中国?”张浩惊讶地说。
“是的,我在中国待了三年。”威廉眼神变得遥远,“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个中国老师,叫李先生。他教我中文,带我了解中国文化,像对待亲儿子一样对我好。”
“后来呢?”
“一九六零年,因为一些原因,外国人必须离开中国。”威廉说,“临走前,李先生把我送到车站。他说:'威廉,你是个好孩子。以后如果有机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中国学生,就当是回报我的恩情。'”
张浩愣住了。
“这些年来,我一直记着李先生的话。”威廉继续说,“所以当我看到你这个中国留学生时,我就决定要帮助你。不仅是为了回报李先生,也是因为你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需要一个善良的人伸出援手。”
张浩的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所以这十年来,我一直让你免租。”威廉说,“我想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善良,还有温暖。”
“威廉……”张浩哽咽了。
“孩子,我今年七十五岁了,也许时日不多了。”威廉握住他的手,“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您说,什么事我都答应。”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请帮我把骨灰送回中国。”威廉说,“我想葬在李先生的旁边,就像我的儿子一样。”
“您不会有事的。”张浩说,“您还能活很多年。”
“即使我还能活,我也想叶落归根。”威廉说,“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想回中国看看。可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飞不动了。孩子,你能答应我吗?”
“我答应您!”张浩郑重地说,“不管多久,我都会照顾您。”
看着张浩真诚的眼神,威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出院后,张浩更加用心地照顾威廉。他每天下班后都会去看望老人,给他做饭,陪他散步。周末的时候,还会推着轮椅带他去公园晒太阳。
“浩子,你对我太好了。”威廉说,“你都快把我当成亲爹了。”
“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亲人。”张浩说,“我在英国这么多年,您是唯一对我好的人。”
“傻孩子。”威廉拍了拍他的手。
![]()
二零一一年的春天,张浩的父亲突然病重。他必须立刻回国。
“威廉,我爸爸病了,我得回去一趟。”他焦急地说,“可是您怎么办?”
“你赶紧回去吧。”威廉说,“父母要紧,我能照顾自己。”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威廉说,“去吧,好好照顾你父亲。”
张浩回国待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他每天都给威廉打电话,问他吃了什么,身体怎么样。
“孩子,你别担心我。”威廉说,“你爸爸怎么样了?”
“好多了,医生说再休养一段时间就能出院了。”
“那就好。”威廉说,“你好好陪陪父母,不用挂念我。”
回到伦敦后,张浩发现威廉瘦了一圈。
“威廉,您是不是没好好吃饭?”他心疼地问。
“一个人吃饭,总是没胃口。”威廉笑着说,“现在你回来了,就好了。”
从那以后,张浩几乎每天都给威廉做饭。他学会了做各种中国菜,也学会了做英国菜。威廉最喜欢吃他做的红烧肉和糖醋排骨。
“浩子,你做的中国菜,让我想起了当年在上海的日子。”威廉说,“那时候李先生也经常给我做红烧肉。”
“您一定很想念李先生。”张浩说。
“是啊,这么多年了,不知道他还在不在人世。”威廉叹了口气,“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见他一面。”
听到这话,张浩心里有了一个想法。
二零一二年,张浩已经在投资银行工作三年了。他升职加薪,收入可观。他开始认真考虑一件事——带威廉回中国。
“威廉,我想带您回中国看看。”有一天,他说。
“回中国?”威廉愣了一下,“可是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
“我已经查过了,只要做好准备,您的身体状况可以坐飞机。”张浩说,“而且我会全程陪着您,您不用担心。”
“可是这要花很多钱……”
“钱的事您不用担心。”张浩说,“这些年您帮了我那么多,这点钱算什么?威廉,您不是说想回中国看看吗?我想帮您实现这个愿望。”
威廉看着张浩,眼眶湿润了:“孩子,你真的愿意带我回去?”
“当然。”张浩坚定地说,“而且我还想帮您找到李先生。”
“找李先生?”威廉激动得站了起来,“可是这么多年了,他可能……”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试试。”张浩说,“您还记得李先生的全名吗?”
“李国华,在上海第十中学教语文。”威廉说,“我记得他家住在虹口区,具体地址我记不清了。”
张浩立刻开始行动。他托国内的朋友,在上海打听李国华的消息。
两个月后,朋友传来了消息:李国华老先生还在世,今年八十二岁了,就住在虹口区的一个老小区里。
“威廉,我找到李先生了!”张浩激动地说,“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