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植物界的小精灵世界为主题的苔藓植物特展暨纪念中国苔藓植物学奠基人陈邦杰先生诞辰 120 周年活动在国家植物园南园开幕。
国家植物园标本馆馆长王强、国家植物园南园副主任李晓东、中国苔藓植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力、鄂尔多斯聚祥公益基金会代表姚丽娜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王强介绍了陈邦杰先生在我国苔藓植物研究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向老一辈科学家致以崇高敬意,并指出了苔藓植物分类学研究的重要性。张力回顾了中国苔藓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程与学术传承,高度肯定了陈邦杰先生的奠基性工作,并对本次特展的举办表示支持和祝愿。姚丽娜介绍了基金会支持特展筹办的相关情况,并表达了未来继续与植物所标本馆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植物多样性研究和科普传播的意愿。
![]()
展览以陈邦杰先生开创的中国苔藓植物学研究事业为开篇,呈现了他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出版国内首套苔藓专著《藓类属志》等重要成就。在其学术传承下,《中国苔藓志》编研工作得以启动,目前出版率已达83%。特展还通过生动的苔藓科普知识与一系列精美可爱的科学绘画,带领公众一同探窥微小而神秘的苔藓世界。
![]()
本次特展位于国家植物园南园西门游客服务中心,目前正面向公众开放。展览由国家植物园南园主办,鄂尔多斯聚祥公益基金会等协办。
1907年,陈邦杰出生在镇江。
虽然没找到他童年在镇江的材料,但可以判断,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1931年,他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
![]()
在中央大学时,他经常看到外国的采集者在我国山林自由往返,中国的植物资源却签上外国人的名字,发表在外国的杂志上,陈邦杰心中十分气愤。
他对校友说:“要为中国人争气,让中国的植物科学登上世界舞台。”
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是非常鼓励陈邦杰这样的青年植物学家,但是,经费没有。
没有科研经贵,没有标本柜,甚至买不起包标本的纸张,他只能用旧肥皂箱改作标本箱,用旧考卷和旧报纸包标本。
为了维持生活和得到一点可怜的经费,陈邦杰在中央大学任教,还兼中学的生物课,深夜还为报刊杂志写科学小品。
当时我国苔藓植物研究领域是一片空白,几千种苔藓植物没有一个中文名字,国内没有一套完整的模式标本,甚至苔和藓的概念都十分混乱,没有统一。
陈邦杰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几次深入内地金佛山、大小凉山采集了几千号标本,进行苔藓植物的研究工作。
经过几年的钻研,陈邦杰带着几千号亲自采集的标本和自己的论文,1936年,到了德国柏林大学攻读植物学专业。
在柏林大学靠着微薄的奖学金过着艰苦的生活,在3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东亚丛藓科”的论文,陈邦杰在1939年获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
然而,旧中国的现实摆在那边,国民党政府一直在摆烂,植物学家没有用武之地。
直到1949年解放了,他才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
![]()
![]()
01
刚一解放,帝国主义势力就对中国采取了经济封锁和橡胶禁运的政策。
橡胶是战略物资,如果没有橡胶,就没法生产出轮胎,汽车就跑不起来,很多工业产品也制造不出来。
为发展我国橡胶产业,1952年1月,海南农垦创建成立,随后,上万集体转业复员官兵、大批南下干部、爱国华侨、大专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当地群众踊跃投身农垦建设,拉开新中国天然橡胶垦殖事业的宏伟序幕。
陈邦杰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参加了广西、海南岛橡胶林的垦植工作,担任农业部植垦调查队组长,走遍两广及海南,开发国产橡胶资源。
在他的努力下,海南农垦的橡胶生产在1952年至1958年的起步阶段就建设了发展基地,他为我国人工培养橡胶工作做出了贡献。
![]()
02
新中国成立后,陈邦杰的苔藓植物研究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1952年,成立南京师范学院,国家特别聘请他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拨款修建了一幢苔藓植物标本室,添置了必要的设备,配备了多名助手,让陈邦杰的研究工作得到顺利的发展。
陈邦杰经常带领助手和学生到各地采集标本,观察生态环境。
![]()
考察队伍先后到过大小兴安岭、内蒙古荒漠区、阿尔泰林区、陕西秦岭、海南岛热带雨林等地采标本、制标木,采集了4万多号标本,其中包括苔类46科,130属,600多种;藓类62科,354属,1675种。
陈邦杰为我国苔藓植物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03
经过大量研究后,陈邦杰制定了“苔”、“藓”的科学命名规则,使苔藓植物中文名有了科学分类。
他还取出许多生动形象的中文名称,如金发藓、提灯藓、葫芦藓、孔雀藓等。
![]()
现在,我国植物学在苔藓植物的分类、名词、名称方面,都是根据陈邦杰的原则进行命名和教学的。
陈邦杰的《中国藓类植物属志》,被行家誉为中国藓类植物学的第一本经典。《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黄山植物研究》、《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报告》三书中苔藓植物部分均由他编写。
他还主编了《植物学》。
在国外同行中,陈邦杰教授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名字被收进《世界植物名人录》,公认他是中国苔藓植物研究的拓荒人。
![]()
![]()
04
可惜的是,1966年后,知识分子受到了冲击,陈邦杰也遭到了迫害,甚至导致他右眼失明,最后被强迫去句容农场劳动,结果脑溢血倒在小塘边。
由于得不到照顾,63岁的他瘫痪在床上,1970年去世。
![]()
![]()
陈邦杰去世后十年,1980年11月,《苔藓植物通讯》(Taxon)载文介绍了陈邦杰教授的生平传略,以表纪念。他的著作《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于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
1985年,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发行了一套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明信片,其中一张是专为纪念陈邦杰教授而制作的。
![]()
前几年,我去了一趟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特别去看了一下2001年所立的陈邦杰先生雕像。让我们向在我国苔藓植物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致以崇高敬意。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