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荷兰自己也没算到,今年9月30日那记看似凶狠的重拳,竟然是打在了钢板上。他们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资产,暂停了中方CEO的职务,以为能轻松收割,结果却引火烧身,把自己逼入了死胡同。
![]()
就在荷兰宣布接管后没几天,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就甩出了王炸,直接对安世半导体的中国子公司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下,精准地掐住了安世的命脉,要知道,这家公司上半年近一半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市场。
回过头看,荷兰这步棋走得相当“自信”。他们的依据,是一部冷战时期制定的《物资供应法》,罕见地动用它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关联公司的资产和业务,有效期长达一年。闻泰科技的董事长张学政也被暂停了一切职务。
表面上,荷兰给出的理由是安世半导体“内部存在严重治理缺陷”,担心“技术被转移到中国”。但实际上呢?法庭文件早就揭了底。早在6月12日,美国商务部官员就和荷兰外交部开过会,明确要求换掉CEO张学政,以此作为不把安世列入“实体清单”的条件。
说白了,荷兰经济事务部所谓的时机“纯属巧合”,不过是听命行事。闻泰科技一位高管在电话会议里说得更直接,荷兰“跟在美国政府身后,就是一只温顺的绵羊”。他们本以为跟对了大哥,就能削弱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影响力,顺便捞一笔,哪知道这是个天大的坑。
![]()
中国的反击之所以立竿见影,是因为安世半导体超过七成的封装业务都在中国,光是东莞工厂,就承担了全球八成的出货量,每个月有60亿颗芯片从这里走向世界。禁令一出,全球汽车产业瞬间地震。
安世的芯片虽然技术上不是最顶尖的,但它是全球汽车的“维生素”,供应着全球四成的晶体管和二极管。德国大众的ID系列、宝马的i系列,生产线说停就停。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跳脚,表示现有芯片库存只能维持几周,想找替代品至少得等上几个月。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更是发出严重警告:如果安世的芯片供应短期内解决不了,欧洲汽车业可能面临大规模停产危机。仅仅去年第三季度,德国车企就因此损失了上百亿欧元。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工厂濒临停工,法国雷诺被迫减产,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链都悬在了半空中。
眼看局势失控,美国人倒是很“灵活”。10月下旬,华盛顿宣布与中方达成共识,暂停执行那个所谓的“穿透规则”一年。这下可好,大哥先撤了,把荷兰一个撂在了火线上,独自面对全球供应链动荡的巨大压力。
进退两难的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只好在10月21日主动给中方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打了通电话,表示希望能“推动解决方案的达成”。口气软了不少,但骨子里还想挣扎一下,试图在保留控制权的情况下,让中国恢复芯片出口。
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可以谈。11月1日,商务部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优先满足汽车等领域的需求。但同时附加了一个硬性条件,任何协议都必须包括恢复张学政的CEO职务。球,又被踢回了荷兰脚下。
![]()
屋漏偏逢连夜雨,让荷兰头疼的不只安世这一件事。中国对稀土出口的新规,直接打在了荷兰另一家国宝级企业ASML的痛点上。规定要求,产品中稀土成分价值占比只要达到0.1%,出口就得审批。
要知道,全球九成以上的高纯稀土冶炼都在中国,ASML生产光刻机离不开稀土制造的精密镜片。新规一出,ASML的高端设备立马面临数周的出货延迟。而中国市场贡献了ASML高达36%的营收,光是去年在华收入就超过790亿元。ASML的CEO傅恪礼早就放话警告,政治站错队,市场就会用脚投票。
![]()
安世半导体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想靠政治手段玩零和游戏,最终只会反噬自己。荷兰本想借美国之手,打压中国企业,结果却让自家经济和欧洲盟友一起埋单。这次教训足够深刻,当政治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造成的混乱和损失,终究要由始作俑者自己来承受。欧洲,也该好好想想,到底是继续当别人的棋子,还是真正从自身利益出发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