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百何11月3日晚发的那条“还能这么操作…”成功掀起舆论风暴,并将电影《春树》、导演文晏和电影里的搭档王传君拽进漩涡。
![]()
![]()
截至发稿,围绕白百何的热搜挂了一整天,网友们的瓜还没吃完。再加上有人曝光了白百何的朋友圈,文字是得鱼忘筌,配图是过河拆桥,有忘恩负义的意思,更加将舆论的关注度引向《春树》,至此,白百何的目的已经非常明显了:
利用舆论施压,有助于东京电影节获奖的人是自己;就算最终没拿奖,也成功打了“预防针”,不拿奖就是有黑幕,而不是输在实力。
要理性分析白百何的操作和动机,要先把来龙去脉梳理清楚。
![]()
第3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正在进行中,11月5日举行颁奖典礼。前柏林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艺术总监卡洛·沙特里安担任评审团主席,评审团成员包括演员桂纶镁、法国剪辑师马修·克拉劳、演员斋藤工和导演文晏。其中张律执导,白百何、王传君主演的《春树》入围主竞赛单元。
![]()
白百何11月3日的内容发布后一个小时,就有网友晒图,将争议指向“沪圈资本”要求文晏把东京男主给王传君,否则日后不投资她的电影。而一部电影不可能同时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身为大女主的白百何觉得不公平,因为王传君只有40分钟不到的戏份,被嘲讽成“挂件男主”。白百何提前得知王传君拿奖,气不过才发文。
![]()
白百何不算一线也能称得上是二线知名演员。她入行差不多20年,起点很高,上来就是搭档佟大为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的青春谁做主》,2011年主演的电影《失恋33天》成为年度爆款黑马,之后接的电影也都是不错的项目,搭档大牌导演和大牌演员。
这样的履历,让作品名单中的《春树》显得极为突兀,同时又能推演出合理性和白百何的野心。
![]()
《春树》是低成本现实题材影片,去年5月全程在成都拍摄,电影中的对白也是四川话,能让白百何和王传君接这部电影,主要目的就是冲奖。
这无可厚非,演员拍戏挺辛苦,名和利总得占一头。参演张律的电影,对演员来说是通往国际电影节的捷径。
![]()
回看张律的作品,大部分都没在国内院线正式公映,2022年《漫长的告白》倒是上映了,票房只有633万。可他的作品拿奖拿到手软:
第一部短片《11岁》就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短片竞赛环节;
《芒种》获韩国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单元亚洲最佳新人导演奖;
《图们江》获巴黎电影节最高大奖、学生评审团大奖;
就在今年9月份,《罗目的黄昏》获得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
《春树》是《罗目的黄昏》姊妹篇。
国内的演员普遍以国际获奖为荣,甚至有的演员都化作执念,比如这次入围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地母》,主演F冰冰都没有机会在国内演戏,但还是努力在国外发展,不为钱的她,就是想博个国际影后。
至此,白百何的操作,没有第二种答案。
对入围和拿奖不在意的话,如果没获奖不会失望;但白百何奔着冲奖才接的戏,结果提前知道自己没获奖,而戏份没自己多的对手戏演员反倒拿奖了,肯定气炸了。
不能断定东京国际电影节会提前透露奖项,毕竟是国际A类电影节,不是什么野鸡奖,但不排除白百何通过其他渠道提前得到消息,或者凭经验提前做出判断。
尽管白百何在微博和朋友圈都没有明确写影片名和演员名字,看似含糊其辞、语焉不详,但卡在这个时间点发这样的内容,显然是将舆论关注点引到东京国际电影节和电影《春树》。
而且,自己的内容引发这么大的舆情,相当于把导演文晏和搭档王传君放到火上烤,如果是“误伤”,但凡有点责任感都会出来解释一下吧?但白百何的沉默等于默认,她的“还能这么操作”就是对影片、对文晏、对王传君的指控。
但这种指控太荒谬了,每一处猜测都是错的。
如果白百何真的认定有暗箱操作,那就凸显了她的无知;
如果白百何发文是“误伤”,被舆论引向了电影和王传君,但白百何的沉默也是对网络暴力的纵容,进而是她对舆论讨论方向的认可,同样凸显她的无知。
先说东京国际电影节,“一部电影不能同时获得最佳男主角”这种说法就是错的。
全球A类国际电影节的评奖规则基本都一样,因为各大电影节都遵循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联合会提供的国际电影节规章。
![]()
这一点在东京国际电影节官网上写的清清楚楚,说明它和戛纳、柏林等国际电影节一样,采用同样的规章及评选规则,一大核心就是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就参与了包括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艺术贡献奖在内的重要奖项,而没有男女演员奖只能拿一个的规矩。
只不过,一部电影同时拿到最佳男女演员奖确实比较难,毕竟一部电影能好到这种程度不容易,而且评审们在奖项归属上多少也会有点“大局观”的意思,必要的时候端端水,不要让场面太难看。
![]()
所以东京国际电影节历年来确实没有一部电影同时拿到最佳男女演员的先例,但这不能说是规则不允许,同级别电影节中,《地久天长》就把咏梅和王景春同时送上了柏林电影节的领奖台。
另外,说“要求文晏把最佳男演员给王传君”也是相当恶毒的指控。前文提到了评审团阵容,文晏只不过是评审中的一位,评审团主席是卡洛·沙特里安,文晏何德何能可以拍板一个奖项的归属?她最多也就是投一票的权利吧?
![]()
退一步说,“沪圈”指的到底是谁?是哪些资本?文晏靠的是不是沪圈?她的《嘉年华》和《想飞的女孩》主投方都是北京的嘉映和华夏电影。而且文晏自己本身就是资本,杨丽钠导演的《春梦》是她制片并监制的电影。
去国际舞台担任评审,本来是中国电影人为国争光的好事儿,结果却被舆论和资本绑到一起,真的是蠢到家、坏到家了。
至此,基本能得出结论,围绕《春树》的猜测和指控真实性太低。最吃亏的是遭遇无妄之灾的王传君。
被舆论推到这一步,王传君拿奖,会被骂有黑幕,果然印证了之前的猜测,他靠资本上位,而不是靠表演取胜;
王传君不拿奖,则会被幸灾乐祸一番,说他没能得逞。里外不是人。
![]()
个人观点,王传君演技确实在线,特别是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他的表演有目共睹。
再强调一下,东京国际电影节的规则是入围主竞赛单元,就有资格同时角逐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奖,没有两个奖只能拿一个的规矩,大家拼的还是实力,至于戏份多少,我觉得不能决定是否具备入围资格(要按演员表顺序),也不能决定是否有资格拿奖,演的不好,就算2个小时电影都是独角戏也还是拿不到。
希望大家理性吃瓜,不要带着情绪讨论。退一万步,中国导演在国际电影节上当评委、中国电影入围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本来是好事,不要窝里斗、自己把电影和电影人的形象搞坏了,咱们该团结一致对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