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铸红色法魂 守八闽文脉

0
分享至


福建法院始终将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植法治实践沃土

以文培元、以法护航

11月5日

《人民法院报》头版重要位置

刊发福建法院相关工作纪实

八闽大地,山海相拥。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深厚文化积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闽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开创的“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重大实践,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注入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时代品格。1992年5月14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现场办公会议上殷切嘱托,要“将法院建成最廉洁、最公正、最文明、最讲理的地方”。

三十余载春华秋实,福建法院始终牢记这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植法治实践沃土,以文培元、以法护航,书写了新时代法院文化建设的“福建答卷”。

红色法脉铸就精神图腾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习语青声话廉章”为主题组织开展“先锋讲堂”第二讲暨闽法青年演说分享会。

“人生如旅,信仰似灯。作为法律人,必须始终守牢廉洁底线,方能不负组织栽培,不负人民所托。”——2025年5月30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习语青声话廉章”先锋讲堂上,8位青年法官结合成长经历,直抒胸臆。

这场融合演说分享会与廉政教育的活动,生动展现了福建法院以文化育廉、以理论铸魂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福建法院深耕精神富矿,构建“五学联动”机制——全员覆盖深学、党组示范领学、支部专题研学、分类培训助学、拓展渠道促学,紧扣理想信念“总开关”,推动干警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

福建法院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以“法魂”工程为轴,打造红色法治文化“四馆”集群:闽西苏区法治史展览馆再现共和国法治摇篮的峥嵘岁月,“法映刺桐”展馆演绎宋元法律文化的开放包容,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馆深挖理论源头,永泰嵩口法庭陈列馆铭刻司法为民初心。“四馆”分别先后获评“全国法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全国法院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成为红色法治教育的鲜活教材。

文化浸润激活治理密码


武夷山是朱熹长年生活、著书、讲学的地方,是朱子文化的摇篮。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司法实践中?


武夷山市人民法院法官调解一起涉茶叶买卖纠纷。

武夷山市人民法院结合朱熹“诚意正心”“理而后和”思想,创新“朱子调解法”,以“听、静、公、情、理”为内核,让“一杯茶”成为定分止争的“调解良方”。

福建具有红色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实践中,各地法院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司法实践中。

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法院岐岭人民法庭挖掘客家祖训家规,将“尊老爱幼”“邻里友善”等传统美德融入案件审理、纠纷调解、普法宣传中,使之成为“新时代村规民约”。

将乐县人民法院南口人民法庭创立的“擂茶调解法”历经十八年完善,总结形成“擂茶·喊茶·话茶”三步调解流程,提炼出“礼、合、和、清”四字要义,成功化解千余起纠纷。2023年以来,全县设立46个“擂茶评法室”,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罗源县人民法院立足本地畲族文化,成立全省首个畲族巡回法庭,设立“金乡里圆桌调解室”,发挥乡贤、族老调解员实践经验丰富、就地调解的优势,打造“涉畲审判”品牌,精准护航畲乡“无讼治理”。

这些来自基层的创新实践,坚持以文化赋能司法,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为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提供了鲜活样本。

系统保护延续文明薪火

文物承载千年文明,文脉延续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既为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也为司法担当提供了根本遵循。

漫步福州三坊七巷,触摸“半部中国近代史”的厚重门楣;驻足泉州世界遗产点,聆听南音“活化石”的千年回响;探访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感悟调查研究优良作风的当代价值。福建拥有5处世界遗产、3.3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八闽大地的文化遗产背后,始终闪耀着法治守护的光芒——福建高院创新提出“自然与文化原生态一体保护”理念,出台加强文化与自然遗产司法保护措施,并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发布保护白皮书,向世界展现中国司法守护文明的坚定决心。


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法官到星安桥现场进行勘查。

“福州星安桥保护案”堪称典范。这座清代拱桥曾因榕树根系侵蚀面临坍塌风险,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通过联席会议机制,提出“修旧如旧”方案,既保护了古桥本体,又维护了周边生态。这起案件也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第二批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专门法庭,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集中管辖福州市辖区内“列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相关的民事、行政一审案件和执行案件。成立以来,法庭针对古建筑修缮改造中的隐患纠纷,主动排查化解46起,让百年宗祠、千年街巷重焕生机。


设立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

据福建高院行政庭庭长陈晓军介绍,为守护好历史记忆、文脉乡愁,福建法院先后设立土楼法庭、古厝法庭、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以及9个专门合议庭,在世界遗产地、文化街区、古村落、生态保护区设有140个司法服务点。

面对流失海外文物追索的难题,福建法院以改革创新促进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在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追索案中,开创性通过国内民事诉讼追索流失文物。该案获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

司法创新助力和合共生

晋江,地处东南沿海。这片创新热土,聚集了51家上市公司,形成了总市值接近5000亿元的“晋江板块”。

然而,早年间,这里还是一个连庄稼都种不出来的贫困农业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由于土地和资源匮乏、人口众多,加上风沙无常,晋江的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耕作生产受限,晋江人向山要地,向海洋要财富,风浪塑造的“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被晋江人刻进基因中。新时代如何弘扬“晋江经验”,让企业发展活力更足?营造底色更浓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福建法院给出的答案。


德化县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走进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企业法律需求。

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已审结百万元以上判赔案件113件,总额达3.19亿元。“司法保护的精度,赋能企业创新的高度。”泉州知识产权法庭法官黄熠道出司法与创新的共生关系。自2022年泉州知识产权法庭设立以来,已妥善处理“九牧”“鸿星尔克”等品牌案件5000余件,占全省同类案件近半数,通过惩罚性赔偿制度有效遏制了重复侵权现象。

创新基因深植泉州司法血脉。泉州法院首创的“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实现立案、调解、执行等诉讼事项全国通办,获评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这一源自福建的司法创新,已升级为覆盖全国的诉讼服务网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当事人在厦门金融司法协同中心进行立案。

“晋江经验”始于晋江,但不止于晋江。厦门法院在特区法治建设中走出特色路径:全国首个金融司法协同中心实现“司法﹢监管﹢调解”一体化运作;思明区人民法院开创“诉讼与公证协同”新模式,被中央政法委誉为司法改革标杆;厦门破产法庭成为跨境破产司法协助的“试验田”,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提供中国方案……


文脉绵长,法韵悠远。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福建法院正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让千年文化基因与现代治理理念激荡共鸣,在守护“根”与“魂”、贯通“古”与“今”、融合“法”与“情”的壮阔实践中,持续书写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的法治新篇章。

来源:人民法院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福建高院 incentive-icons
福建高院
发布司法信息
3808文章数 47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