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白龙马驮着唐僧走过了多少人的童年。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猪八戒好吃懒做却憨态可掬,沙僧挑着担子默默前行。这些画面,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烂熟于心。
但是——
你知道孙悟空第一次被唐僧赶走,打死的那六个强盗叫什么名字吗?
不知道?
好家伙,这六个名字连起来,就是佛家修行的终极密码!
![]()
01
1986年夏天,《西游记》在央视首播。
全国万人空巷。
多少孩子抱着电视机,看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牛魔王。看得热血沸腾,看得拍手叫好。
但有个细节,99%的人都忽略了。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孙悟空刚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来,还没走多远,就遇到了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
唐僧吓得直哆嗦,孙悟空却笑了:「区区六个毛贼,也敢在老孙面前撒野?」
那六个强盗也不含糊,报上名来:
「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孙悟空二话不说,金箍棒一挥——
六个强盗全部毙命。
唐僧当场就怒了,认为孙悟空杀孽太重,违反戒律。
两人第一次产生矛盾,就是因为这六个强盗。
问题来了——
为什么偏偏是六个强盗?为什么这六个强盗的名字这么奇怪?
02
把这六个名字拆开看:
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眼、耳、鼻、舌、意、身。
记住这六个字的姓氏——
眼耳鼻舌身意。
好家伙!
这不就是佛家说的「六根」吗?
佛教认为,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这六根连接外界,产生六识,从而生出喜怒哀乐、贪嗔痴慢。
眼睛看到美色,就生欢喜心——眼看喜。
耳朵听到恶语,就生愤怒心——耳听怒。
鼻子闻到香气,就生爱恋心——鼻嗅爱。
舌头尝到美味,就生思念心——舌尝思。
意念生出欲望——意见欲。
身体感受痛苦——身本忧。
这六个强盗,代表的就是人的六根!
孙悟空打死六贼,就是「六根清净」!
说白了,只有六根清净,才能踏上真正的取经之路!
这还没完。
03
更绝的在后头。
取经路上,唐僧师徒遇到了七个女妖怪。
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盘丝洞」——七个蜘蛛精。
问你个问题:为什么是七个?
不是六个,不是八个,偏偏是七个蜘蛛精?
如果用刚才的思路——
六个强盗叫六根,那七个蜘蛛精叫什么?
七情!
佛家讲「七情六欲」,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巧不巧?
蜘蛛精为什么是蜘蛛?
因为蜘蛛会织网!
什么网?
情网!
七情就像蜘蛛网一样,把人牢牢困住,让人无法自拔,无法修行。
所以唐僧被困在盘丝洞,差点被蜘蛛精吃掉。
这就是「七情」的考验!
简直了……
吴承恩写西游记,每一个妖怪、每一个数字,都有它的寓意!
这才叫中国古典名著的高明之处!
04
那问题又来了——
孙悟空有哪些外号?
齐天大圣?美猴王?孙行者?
都对。
但最重要的一个外号,很多人不知道——
心猿。
第八回的回目就叫:「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心猿,就是孙悟空的本质。
什么叫心猿?
内心躁动不安,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静不下来。
有个成语,你一定听过——
心猿意马。
心猿,指的是孙悟空。
那意马呢?
白龙马!
没想到吧?
唐僧收的第二个徒弟,不是猪八戒,而是白龙马!
白龙马才是真正的「意马」!
心猿意马,说的就是孙悟空和白龙马,代表人心难以驯服,意念飘忽不定。
所以《西游记》最后一回,他们取得真经时,有这样一句话:
「猿熟马驯方脱壳」。
猿熟——孙悟空终于成熟了。
马驯——白龙马终于驯良了。
脱壳——金蝉脱壳,指的是唐僧。
唐僧的前世是金蝉子,所以叫金蝉脱壳。
你看,西游记的主题,就这么清楚地写出来了!
![]()
05
关键的问题来了——
孙悟空在哪里学的本领?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这个地名,你小时候肯定背过。
但你知道吗?
「斜月三星洞」,本身就是一个字谜!
谜底是什么?
心!
怎么解?
斜月,就是一个斜斜的月亮,像个勾——丿
三星,就是三颗星星,像三个点——···
斜月加三星,合起来就是——心!
所以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行,修的就是——
心!
「灵台」「方寸」,在古代都是指心脏。
整个地名,从头到尾都在说:修行,就是修心!
好家伙,这才叫真正的精妙设计!
当你第一次知道这个秘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头皮发麻?
有没有觉得,自己白看了这么多年西游记?
06
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西游记里这么多「三」?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
三个徒弟。
甚至连文学名著里,也到处都是「三」: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红楼梦》)。
三打祝家庄(《水浒传》)。
三英战吕布(《三国演义》)。
为什么偏偏是三?不是二,不是四?
这就要说到中国传统文化里,「三」这个数字的特殊地位了。
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代表事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三」,还代表反复、周全、完整。
所以三打白骨精,不是一打,也不是两打,必须是三打——
第一打,白骨精变成村姑,孙悟空打死,唐僧开始怀疑。
第二打,白骨精变成老妇,孙悟空又打死,唐僧已经愤怒,念了紧箍咒。
第三打,白骨精变成老翁,孙悟空再次打死,唐僧彻底爆发,写下贬书,把孙悟空赶走!
一波三折,步步升级!
这才叫故事的张力!
如果一打就结束,那还有什么意思?
![]()
三借芭蕉扇也是一样——
第一借,铁扇公主不给,还用芭蕉扇把孙悟空扇飞。
第二借,孙悟空变成小虫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才借到假扇子。
第三借,孙悟空找来托塔天王,才借到真扇子,灭了火焰山!
三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这就是中国文学里「三」的奥秘!
说白了,这叫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为什么孙悟空三次被唐僧赶走?哪三次?
第一次,孙悟空打死六个强盗,唐僧不满。
第二次,三打白骨精,唐僧写贬书赶走孙悟空。
第三次呢?
第三次,孙悟空把贼人的头砍下来了,唐僧又把他赶走。
头被砍下来之后,出现了哪个妖怪?
六耳猕猴!
真假美猴王!
巧不巧?
为什么叫「六耳」猕猴?
因为它代表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