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饭过后,小区里的王阿姨照例拿出了瓜子,和邻居大妈们一边唠嗑一边剥得热火朝天。谁知半小时后阿姨脸色泛红乏力出汗,只得收拾完回家。
她还以为是天气变闷导致的,直到第二天体检空腹血糖飙到了8.2 mmol/L,医生摇头感叹:“您这瓜子可不能这么吃!”熟悉的生活场面下,原本再普通不过的瓜子,为何“变身”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隐患?
不少人觉得瓜子是健康零食,甚至还有人说微量元素丰富,有益心脑血管。但真相或许远比你想象中复杂。
![]()
瓜子到底是“糖尿病加速器”还是合理膳食的一部分?“护胰岛、控血糖”的健康吃法,究竟怎么做才算对?就让今天的文章拆开说清楚。尤其是第3点,不少中老年朋友都容易忽略,赶紧看看你中招了没?
许多人习惯用“瓜子是坚果,又没糖,血糖怕啥升?”来简单判断。其实,话虽不假,但瓜子含有约50%的脂肪和20%的蛋白、15%左右的碳水,钠、磷含量也相对较高。
研究发现,100克葵花籽约含有160千卡热量,5.2克碳水化合物,26克脂肪。每天吃上一小把(约30克),能提供的能量相当于半碗米饭。
对糖尿病患者或控糖人群而言,长期大量食用瓜子,不仅容易摄入超标热量,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让血糖控制压力倍增。
![]()
此外,市售瓜子多有高钠、高调味剂、潜伏添加剂的问题,进一步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肾脏负担。有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合并率达44-58%,这恰恰和过度摄盐、过量零食密切相关。
然而,“全盘否定”瓜子也未免片面。适量、科学地选择和搭配,才能把瓜子的营养优势发挥出来。蛋白、维生素E、亚油酸,对于心血管健康和延缓衰老,其实也大有益处。问题根源不在于“吃不吃”,而在于“怎么吃、吃多少”,这一点,是许多人和家属最容易搞错的地方。
![]()
错误吃法不可取,糖尿病友常见“5不吃”大忌
瓜子虽小,若“吃错方式”,容易成为控糖路上的隐形雷区。下面这5种吃法尤其要警惕:
长时间、大量嗑瓜子:不仅能量爆表,易造成热量超标、体重增加,影响血糖和血脂。
坚果类当正餐:不少人“困了吃一点”“饿了啃半包”,实际上瓜子只能当零嘴,不能替代主食和正餐。
调味瓜子、高盐、五香等重口味款:高盐添加会加重心、肾负担,对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尤其不利。
![]()
边追剧边不停嘴:无意识吃瓜子,很容易吃超,一包下去热量超过一餐饭,导致餐后血糖大幅波动。
晚上嗑瓜子配啤酒、饮料:酒精和高热量食物叠加,对肝脏、胰腺是“致命负担”。
调查显示,国内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日常加餐习惯中,超过43%的人群嗜食瓜子类坚果零食,并有32%的人长期摄入高盐重口味,这些生活细节正是血糖控制的“暗礁”。
吃瓜子的“5个建议”,既不伤胰岛又能享受香脆
拒绝“一刀切”,健康人群可适量、科学地吃瓜子,尤其对糖尿病和高危人群,更该遵循下面5吃原则:
控制总量,每次15-20克为宜:约为一小把,搭配正餐或加餐间隔食用,不累加热量。
![]()
优选原味、低盐瓜子:坚决远离调味瓜子和添加剂产品,减少钠摄入;一些小包装更适合“断量”管理。
与新鲜水果、蔬菜同食:膳食纤维有助于减少餐后血糖波动,提高饱腹感,避免摄入后反而更馋甜食。
定期监测血糖,不适立即停用:如发现餐后血糖升高、口渴多饮、体重明显增加等情况,应及时减少或暂停瓜子摄入。
![]()
提前分装、自助定量:将一周食用量分别装袋,避免“越吃越多停不下”,自控摄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