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常年蹭暖气,我反手在共用墙装保温层,第二天,她家水漫金山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自从搬进这栋老小区后,隔壁王芳就处处占我便宜,尤其是冬天蹭暖气这件事,让我忍了整整5年。

我叫陈晓,一个在哈尔滨独自打拼的普通白领,今年咬牙缴了4000块供暖费,本以为能换来个暖融融的冬天,好好歇口气。

没想到缴费第二天,在电梯里撞见王芳,她只穿薄毛衣,脸红扑扑的,凑过来就嘚瑟:“小陈啊,我们家可不一样,一年到头都像春天。我家那口子体热得不行,一到冬天就喊热,缴供暖费?那不是花冤枉钱吗!”

她还故意扇风,得意地说:“反正你们这些邻居暖气足,热乎气儿漏过来一点,就够我们全家用了。”

电梯里大家尴尬沉默。

往年我忍了,但是看着她那副丑恶的嘴脸,今年我不想忍了。

我暗下决心,得让她尝尝苦头。

01

东北的冬日,寒风犹如一把淬炼过的冰刃,猛刮在脸上让人钻心疼。

我叫陈晓,一个在这座冰城哈尔滨独自奋斗的普通上班族。

每逢这个季节,全市最热议的话题,无外乎“集中供暖”。

暖气,就好比东北冬天的救命稻草,没有它,生活仿佛瞬间黯淡无光。

因此,当我在手机App上确认支付,将四千块钱转入供热企业的账户时,虽然肉疼得像丢了半个月工资,但一想到接下来五个月的舒适温暖,心里还是稍稍安定了一些。

可是,这份安定情绪,只持续了不到半天,就被我的隔壁邻居王芳,彻底搅得支离破碎。

我和王芳,是面对面的门邻。

我们这栋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小区,两梯三户,墙壁薄得像纸片,隔音效果几乎为零。

王芳一家四口,是这层楼里公认的“活跃分子”。

夫妻俩的洪亮嗓门,孩子深夜的嬉闹声,加上永远高分贝的电视剧背景音乐,组成了我日常生活的固定噪音源。

对于这些,我本着邻里和谐的原则,大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一个女孩在外打拼,能少惹事就少惹事。

但唯独在蹭暖气这件事上,王芳的厚脸皮,每年都能让我刷新对“无下限”的认知。

我们小区供暖是分户管理的,缴费就通阀,不缴费就只能硬扛严寒。

可王芳家,自从五年前入住,就从未缴过一分供暖费。

一开始我以为他们家特别耐冻,后来才醒悟,他们是把我和对门那户当成免费的“热辐射器”。

因为她家正好卡在我们两家中间,只要我们供暖,热量就会通过单薄的墙体渗过去,让她家勉强保持不结冰的温度。

每年入冬,我总能在走廊碰到穿着短袖的王芳,她总爱热情地跟我搭话,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我家的暖气烧得真旺,让她家也跟着受益匪浅。

过去几年,我只是心里堵得慌,但今年,也许是职场压力爆棚,也许是那四千块的账单太扎眼,我心中的忍耐阀门,已经快要彻底失控。

而彻底点燃导火索的,正是缴费后的第三天中午。

那天我加班归来,在地下车库电梯里,正好撞见王芳。

她刚从商场逛完,只套了一件薄毛衣,脸颊红扑扑的,和电梯里其他裹成粽子的业主形成鲜明对比。



她瞅见我,眼睛眯成一条缝,立刻凑近过来。

“小陈下班啦?哎呀,看你穿这么多,外面风大吧?”她上下扫视我,语气中夹杂着毫不遮掩的得意。

我勉强点头,不想多搭理。

她却像找到了表演机会,继续叨叨:“我们家可不行,一年到头都像客厅里开空调。尤其是我老公,体质热,一到冬天就嚷嚷着要透气。缴供暖费?那不是自找苦吃吗!”

她边说边夸张地挥手扇风,仿佛真被热浪包围。

“反正你们这些邻居暖气足,热乎气儿漏过来一点就够咱们用了,这钱啊,得省着花在正地方。”

电梯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的目光都偷偷飘向我们这边。

我感觉脸颊烫得像火烧,那不是暖意,是屈辱加怒火。

她的每句话,都像尖针直戳我为四千块心疼的神经。

什么叫“体热”?

什么叫“自找苦吃”?

什么叫“漏过来一点就够”?

这已不止是占小便宜,而是赤裸裸的、以不要脸为荣的显摆。

她不光偷了我的热,还站在高处嘲讽我这个“傻瓜”。

电梯“叮”地抵达楼层,她扭着腰肢,哼着小曲儿,先一步跨出去,丢给我一个自得的背影。

我僵在原地,拳头捏得死紧,指关节都发白。

那一瞬,我脑中那个“忍忍吧”的声音,彻底烟消云散。

我下定决心,不能再这么咽下这口气了。

我得行动起来,夺回属于我的热量,和我的自尊。

一个巧妙却严密的方案,开始在我脑海中迅速成型。

02

推开家门,我甩掉厚棉衣,一阵凉气立刻从四周扑面而来。

暖阀刚开,屋内温度还没回升。

我走到与王芳家共用的那堵墙前,手掌轻轻贴上去,冰凉刺骨的触感从指尖直钻心底。

就是这堵墙,像个贪婪的寄生虫,无偿吞噬我用血汗钱换来的热量,去养肥那个无耻的一家。

怒气与委屈纠缠,反而让我的思维格外清醒。

我打开笔记本,没有像平时那样刷剧放松,而是直奔搜索引擎,输入“阻挡邻居蹭暖气”“墙面隔热”“保温材料推荐”。

我清楚,跟王芳那种人讲理纯属对牛弹琴。

任何沟通尝试,都会被她扭曲成羡慕嫉妒,然后加倍反击。

找警方?

找物业?

更笑话,蹭暖气这事儿没明确法规管,物业只会打哈哈敷衍。

要根治,只能用技术手段。

我得筑起一道铁壁,将我的热量死死锁在自家。

搜索页面铺天盖地,我如饥似渴地钻研起来。

从泡沫板到矿棉毡,从聚氨酯到岩棉板,我逐一比对导热率、阻燃级、施工简易度和报价。

目标明确:隔热顶尖,操作简单,最关键,不能被王芳察觉。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狂补课和筛选,我锁定了一种叫“EPS聚苯乙烯保温板”的材料。

这玩意儿隔热超强,还薄巧,能直接胶在内墙,事后刷乳胶漆或贴壁纸,就能无缝隐形。

方案定下,我马上动手。

我拿出皮尺,精准量取共墙的长宽高,每厘米不差。

然后按数据,在电商平台下单足量板材、专用胶水、一桶与原有墙漆同色的乳胶漆。

为防意外,我多备了三成材料。

整个下单过程,我心跳如鼓,既紧张即将实施,又兴奋于即将反转。

这不只是省热,更是场尊严争夺战。

下单花了九百多块,不便宜,但对比每年四千供暖费和无尽心理煎熬,这投资超级划算。

接下来的三天,我一边等快递,一边低调监视王芳家日常。

我发现,他们上班日早上八点半出门,下午六点多归来。

这给我留了近十小时的黄金窗口。

大工程需一人完成,不能露馅。

我特地跟公司请了两天事假,借口“家中水电维修”。

一切按计划稳步推进。

我搜索时,顺便进了个东北供暖吐槽的微信群,里面类似蹭暖气案例一大把,有人分享失败的上门理论和成功的墙体升级经历,我匿名求教,群友推荐加装吸音毡双效合一,我采纳后多买了材料。

03

行动那天终于到来,我早早起床,趴在门镜上警惕地观察着外面的动静,确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王芳家的孩子先背着书包出门上学,紧接着夫妻俩有说有笑地锁上门离开了小区。

整个楼层恢复了平静,我立刻反锁自家大门,拉上所有窗帘,让房间陷入一种神秘的昏暗氛围中。

只有一盏小台灯亮着,投下柔和的光芒,我深吸一口气,暗自鼓励自己:陈晓,这次你一定能成功。

我先把客厅的沙发和茶几推到一边,彻底暴露那面让我积怨已久的共享墙壁。

然后掀开盖着的布料,将所有准备好的工具和材料整齐摆放开来,包括那些EPS保温板、专用粘胶、锋利的裁纸刀以及精准的水平尺,看起来就像一个专业的施工现场。



第一步是仔细清理墙面,我用湿抹布反复擦拭每一个角落,确保表面光滑无尘,这是保证板材牢固粘贴的关键基础,我做得格外认真,一点灰尘都不放过。

接下来是调配粘胶,我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将粉末倒入水中,用电动搅拌器均匀搅拌成浓稠的浆糊状,避免任何结块影响效果。

最紧张的环节开始了,那就是正式粘贴保温板,我先在板材背面均匀涂抹粘胶,然后双手稳稳托起,对准墙角用力按压上去,确保完全贴合没有空隙。

虽然板材本身不重,但面积较大,一个人操作还是有些吃力,我咬牙坚持,全身用力固定好每一块。

第一块板成功贴上后,我的信心顿时爆棚,按照事先规划好的顺序,一块接一块地推进,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这个工作极其考验耐心和体力,房间里渐渐弥漫着粘胶的淡淡气味,我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手臂也开始隐隐酸痛起来。

但是每当一块板材被牢牢固定住,我心里就涌起一股成就感,默默想着:这块板在阻挡噪音,那块板在锁住热量,还有一块在断绝那些贪婪的企图。

整个上午我几乎没有停歇,像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直到最后一块板完美嵌入预留位置,我才疲惫地坐在地上长舒一口气。

看着眼前这面灰白色的无缝新墙,我知道大半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剩下的就是收尾阶段了。

短暂休息并喝了些水补充体力后,我立刻投入到刷漆的精细工作中,这一步比贴板更需要技巧和细心。

我必须确保漆面颜色与原墙完全一致,图案对齐没有一丝错位,否则整个伪装就会前功尽弃,让人一眼看穿。

我集中全部注意力,先量好尺寸裁剪辅助材料,然后刷底漆、上胶水,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避免任何失误。

阳光从窗帘缝隙偷偷溜进来,在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影子,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流逝,我的动作也越来越熟练自如。

下午五点之前,我终于抚平了最后一块漆面的边缘,用滚筒轻轻压实所有潜在气泡,至此整个工程彻底大功告成。

我后退几步,仔细端详自己的杰作,从外观上看,这面墙和以前没有任何区别,色泽纹理完美融合得天衣无缝。

但我清楚,它的内在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一根普通的隔墙变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防护堡垒。

我迅速将家具归位,把所有施工垃圾打包带走,并彻底清理了现场的任何痕迹,确保王芳一家回来后毫无察觉。

做完这一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暖气阀门,一股强劲的热浪瞬间在房间里扩散开来,温度上升的速度让我惊喜不已。

靠近墙壁的地方再也没有以往的凉意,那些我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热量,终于完全属于我自己了。

更让我意外的是隔音效果的提升,原本恼人的隔壁噪音如今彻底消失,我的家变得前所未有的温暖而宁静。

04

工程完成的第一个夜晚,我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作天堂般的舒适生活,暖气只调到中档,整个屋子就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我甚至可以穿着单薄的睡衣自在走动。

以往即使把暖气开到最大,靠近共享墙的位置总是隐隐透着凉意,但现在我把手掌贴在漆面墙上,能感觉到均匀的温热触感传来。

那些宝贵的热量不再外泄,完全服务于我一个人,这让我心里充满了满足和踏实。

隔音方面的惊喜更是超出预期,晚上九点钟正是王芳家最热闹的时候,往常他们的争吵声、孩子哭闹和电视剧高潮剧情都会清晰传过来。

但今晚我的房间里只有空调的轻微嗡鸣声,一片宁静得让人怀疑隔壁是否有人居住。

我好奇地把耳朵紧贴墙壁,才勉强捕捉到一些模糊的远距离声响,仿佛隔着厚厚的棉被。

我忍不住满意地笑了笑,这九百多块钱花得太值了,它不仅带来了物理上的温暖,还赋予了我宝贵的心理安宁。

与此同时,一墙之隔的王芳家却陷入了完全不同的冰冷世界,起初他们并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变化。

但是随着夜越来越深,室外气温急剧下降,他们渐渐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老公,你有没有觉得今天屋里特别凉快啊?”王芳裹着厚毛毯蜷在沙发上,忍不住颤抖着问道。

她老公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手机,随口回答:“凉快?可能是刚进入冷空气的影响吧,挺正常的现象。”

“不合适啊,往年这个时候也没觉得这么刺骨,我胳膊上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了。”王芳不满地抱怨,把毯子又拉紧了一些。

老公不耐烦地瞥了她一眼:“你肯定是心理作用在作祟,隔壁不是早就缴费了吗,热气怎么可能跑掉,忍一忍就适应了。”

然而这种寒意绝非心理暗示那么简单,失去了从我家传递过去的热量补充,王芳家的室内温度开始真实反映出没有供暖的残酷现实。

他们的窗户密封性能差,墙体又缺乏任何保温措施,热量正疯狂向外流失而去。

到了半夜,室温已经降到个位数,王芳被冻醒了好几次,迷迷糊糊地爬起来给老公和孩子多添了几层被子。

她心里暗自嘀咕,今年这个冬天怎么来得这么诡异,这么迅猛,让人措手不及。

但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股诡异的寒流其实就源于隔壁那面看似平凡无奇的墙壁上。

她还沉浸在自己“体热不缴费”的优越感中,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场由严寒引发的更大灾难正在悄无声息地逼近。

第二天早上,我神清气爽地从温暖的被窝中醒来,卧室里暖意融融,窗外的风雪世界仿佛与我无关。

我悠闲地煮了一碗热腾腾的燕麦粥,化了个淡妆,准备迎接新的一天工作。

而王芳家却是在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中被彻底冻醒的,夫妻俩的叫喊隐约传来。

“冻死人了冻死人了!赶紧把我那件最厚的貂绒大衣找出来!”她老公打着喷嚏,翻箱倒柜地吼道。

“都怪你太抠门了!让你缴费你死活不干,现在好了,在自家客厅里都得穿成北极熊一样!”王芳毫不客气地回击过去。

他们还完全没有意识到,这股寒冷仅仅是个开端,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面等着他们上演。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