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隐形眼镜方便但要一直花钱,做近视手术能摆脱镜片却担心性价比”—— 这是不少近视人群的纠结点。近日,爱尔眼科屈光专家结合临床数据与实际案例,从经济成本、健康风险、适配场景三方面,解析隐形眼镜与近视手术的选择逻辑,为近视人群提供专业参考。
![]()
经济成本对比:长期看近视手术更具优势
“很多人觉得隐形眼镜单次花钱少,却忽略了长期累计成本。” 爱尔眼科屈光专家介绍,以使用频率较高的日抛隐形眼镜为例,其常规花费包含镜片、护理液、镜盒等,年花费约 3000 元。若按 20 年使用周期计算,总花费将达6 万元,且期间需持续投入,更换损耗品。
而近视手术为单次投入,主流手术类型的费用相对固定:全飞秒激光手术费用在 1.5 万 - 3 万元之间,ICL 晶体植入术费用约 3 万元。“从 20 年周期来看,即使选择费用较高的 ICL 手术,总花费也仅为日抛隐形眼镜的一半,长期经济性优势明显。” 专家补充道,且手术术后无需再为镜片、护理产品额外花钱,对生活便利性的提升也间接减少了 “隐形眼镜相关麻烦” 的隐性成本。
健康风险提示:长期戴隐形眼镜需警惕三类问题
除了经济成本,眼健康风险是更需关注的核心。爱尔眼科专家指出,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若护理不当或使用习惯不佳,可能引发三类眼部问题:
一是视疲劳与干眼症。隐形眼镜会减少泪液分泌、破坏泪膜稳定性,长期佩戴易导致眼睛干痒、异物感、视物模糊,尤其在长时间用眼或空调环境下,症状会更明显。
二是眼部炎症风险。镜片表面易沉积蛋白质、脂质等污垢,若清洁不彻底,可能滋生细菌,引发角膜炎、结膜炎等炎症,严重时可能影响视力。
三是角膜健康受损。隐形眼镜会阻挡角膜与空气的直接接触,导致角膜内皮细胞缺氧、变性,长期可能降低角膜代谢功能,影响角膜透明度。“临床中曾遇到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角膜条件变差,最终失去激光手术机会的患者。” 专家提醒,隐形眼镜使用者需定期检查角膜状况。
隐形转手术需注意:先停戴再做术前评估
若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想通过手术摆脱镜片,有一个关键前提 ——停戴隐形眼镜。爱尔眼科专家解释,长期佩戴会改变角膜自然形态,而近视手术(尤其是激光类手术)需依赖精准的角膜数据(如角膜厚度、曲率)制定方案,停戴可让角膜恢复自然状态,确保术前检查结果准确。
具体停戴要求为:普通隐形眼镜需停戴 1-2 周,停戴时长需根据个人角膜恢复情况,由医生调整。“停戴后并非一定能手术,还需完成 20 余项专业术前检查。” 专家强调,术前检查会评估角膜厚度、眼底状况、眼压等指标,只有符合手术标准的人群才能开展手术,这是保障手术安全的核心环节。
ICL 晶体植入术:角膜薄、高度近视人群的优选
针对 “角膜薄、度数高,无法做激光手术” 的人群,爱尔眼科专家特别介绍了 ICL 晶体植入术。该手术被称为 “眼内植入特制隐形眼镜”,通过微小切口将定制的人工晶体植入眼球内(放置于虹膜与自身晶状体之间),无需切削角膜。
其核心优势在于:矫正范围广,可矫正 1800 度以内的近视、600 度以内的散光,覆盖高度近视、高度散光人群;材料安全,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与眼部组织无排斥反应;灵活性强,若未来视力变化或有其他眼部治疗需求,晶体可取出或更换。“对于角膜条件不佳的高度近视患者,ICL 手术是实现‘无镜生活’的重要选择。” 专家说。
适配建议:无 “最好” 只有 “更适配”
“选择隐形眼镜还是近视手术,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更适配’。” 爱尔眼科专家给出明确建议:
对于未满 18 岁、近视 / 散光度数不稳定(1-2 年内变化超过 50 度)的人群,建议优先选择隐形眼镜,但需严格规范护理,定期到医院检查眼部状况,避免健康风险。
对于年满 18 岁、度数稳定,且希望摆脱镜片束缚的人群,建议先到专业眼科机构完成术前评估,由医生根据角膜条件、度数情况、用眼需求,判断是否适合手术及适合哪种手术类型。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保护眼健康都是首要原则。” 爱尔眼科专家强调,近视人群应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尤其是隐形眼镜使用者和有手术意向的人群,需通过专业评估,在医生指导下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