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无怠堪称世界情报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潜伏者之一。他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高级官员的身份为掩护,为中国提供情报长达37年,不仅为中国争取了宝贵的战略主动,更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对华情报优势,其传递的情报犹如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割了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
对于金无怠的“恐怖价值”以及“可怕破坏力”,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一句话:“金无怠的存在,让美国在冷战的东亚棋局中始终少了一只眼睛。”
![]()
金无怠1922年出生于北京香山,祖籍广州,自称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后裔。1940年,他考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在校期间展现出卓越的语言天赋和文学素养,英语娴熟,中文写作功底深厚。尽管家境贫寒,需靠贷学金和家教维持生计,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在成都燕大复校期间,他加入“甘霖”团契,与进步同学一起演唱抗日根据地歌曲,思想逐渐倾向革命。不过,他在燕大的学籍记录存在矛盾——根据北大档案馆资料,1945-1948年新闻系毕业生名录中并无其名,可能他实际并未完成学业 。
1944年,金无怠离开燕大,辗转进入美国驻上海领事馆担任译员,开启了与美方的长期接触。朝鲜战争期间,他以美军翻译官身份赴韩国审讯中国战俘,这段经历成为其情报生涯的重要跳板。
1952年,他正式加入CIA,被派往冲绳岛的“外国广播情报服务局”(FBIS),负责监听和分析亚洲地区的广播信号。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他逐步晋升为CIA东亚政策研究室主任,获得了接触最核心机密的权限 。
也正是从这一年(1952年)起,金无怠以极为隐蔽的方式成为红色潜伏者,开始向中国大陆方面提供情报。
![]()
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眼中的“超级间谍”、“最危险的叛徒”,金无怠潜伏期间,传递出了大量极具战略价值的情报——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前夜,金无怠向中方提供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底线:美方愿以承认“一个中国”为前提,换取中方在越南战争和对苏战略上的配合。这一情报使中方在《上海公报》谈判中占据主动,最终迫使美国在公报中明确“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据其夫人周谨予回忆,金无怠曾在狱中书信中提到,他通过分析CIA内部文件,精准预判了尼克松政府的谈判策略,包括“以台制华”的阶段性妥协 。
金无怠长期跟踪美国对台军售和政治操弄,向中方揭露了美方“战略模糊”政策的本质:表面宣称“不支持台独”,实则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等国内法维持对台军事联系。例如,他在1982年中美《八一七公报》谈判期间,提供了美国拟对台出售F-16战斗机的具体型号和时间表,帮助中方提前制定了反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