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日报消息,近日,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这意味着,中小学春秋假在四川实现落地。
今年以来,已有多地宣布实施春秋假这项制度。有了寒暑假,为啥还要放春秋假?已开始实施的地方是怎么放春秋假的?广泛推行有哪些卡点问题需要解决?
![]()
视觉中国图
为啥还要放春秋假?
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
其中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中提到,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
春秋假是指在保证全年总教学时长不变的前提下,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增设一个短假期,区别于传统的寒暑假。它通常与国家法定节假日衔接,形成更长的连续休息时间,以便于学生放松、参与实践活动或家庭出行。
其实,春秋假并不是新概念。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就提出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具体到地方,杭州地区自2004年实施中小学春秋假至今,已有21个年头。
相比于传统的寒暑假,春秋季天气不会过热或过冷,气候适宜,更加适合出游。此外,由于各地入春入秋存在时间差异,不同地方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春秋假时间,为错峰出游创造条件。
![]()
图片来源 澎湃新闻
多地已有方案
今年以来,“春秋假”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多地也陆续开始探索实施春秋假。
4月1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提振和扩大消费三年行动方案》,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5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若干措施》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将“五一”前3个工作日、“国庆”前3个工作日分别设置为中小学春假和秋假。
5月1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5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8月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贵州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制度。
8月,佛山印发《佛山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双减”政策要求,调整中小学生学习节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形成劳逸结合的良好状态,引导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2025-2026学年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春秋假试点。2025-2026学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14日,共三天。2025-2026学年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两天。
9月1日,成都市教育局回应中小学春秋假问题,称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并研究国内先行城市经验,支持学校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学段特点和研学活动等实际,通过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探索实行春秋假,并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校内托管服务。
![]()
2025年春假期间,湖北恩施州利川市第三民族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放风筝。(图片来源:利川市融媒体中心)
杭州、恩施等地已实行春秋假
目前,浙江杭州、湖北恩施已明确实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
说起春秋假,杭州是“先行者”,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中小学春秋假试点。近年来,杭州春假的时间一般在5月前后,秋假的时间则是10月前后。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还考虑到双职工家庭的难处,明确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免费春秋假托管服务,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2014年,湖北恩施州恩施市开始在义务教育学校尝试放春假。2017年起,恩施州决定在全州义务教育学校放春假和秋假,每次时长2至3天,原则上与法定节假日或双休日衔接。此外,今年3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教育局发布一则春假通知,明确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放春假,4月7日至8日,与清明节假期相连。8月25日,湖北恩施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春秋假工作的通知》,明确全州义务教育学校每年春季学期放1次春假,秋季学期放1次秋假。春假和秋假时长均不少于1周,原则上与法定节假日或双休日衔接,连续安排。具体时间由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自主确定。幼儿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参照执行。
![]()
2025年9月28日,杭州市钱塘区云帆小学举行秋假托管三日营开班仪式。(图片来源:杭州市钱塘区云帆小学)
“先行者”杭州是怎么做的
作为这项制度的先行者杭州,他们的春秋假是怎么放的呢?家长工作比较忙碌的孩子怎么办?
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李斌告诉潮新闻,浙江中小学春秋假不仅有十余个部门联合保障推行,且尊重区域差异和学段差异,由各市、县(市、区)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弹性安排方案。
以秋假为例,绝大多数地市都安排在了11月的不同时间,与周末相连,形成5天假期。宁波的秋假安排在11月12-14日,衢州为11月19-21日。温州则将今年秋假定在11月期中考后,具体时间由各县(市、区)定。
经过多年调整完善,杭州春秋假的社会反响良好,家长评价正面,为此次全省推行春秋假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全家人都很兴奋,从开学就盼着秋假落地了。”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沈斌已开始做出行攻略,计划错峰带孩子去一些热门旅游地增长见识、增进亲子感情。
在浙江,春秋假的育人价值已得到绝大多数家长、老师的认可。据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面向全省各市、县(市、区)的10万名中小学生家长和2.5万名中小学教师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89.2%的中小学生家长支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95%的中小学生家长和99%的中小学教师认同春秋假的育人积极意义。
“一方面,春秋假能帮助孩子在较长学习周期里调适身心,另一方面,这也是促进亲子关系、开展素质教育的黄金期。”嘉兴实验小学校长向婕正在为春秋假落地做准备。如考虑到有部分家长工作较忙,学校正在对接引入博物馆、科技馆等优质社会资源、组织托管班,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未广泛推行“卡点”在哪
目前,中小学春秋假没能在多数地区广泛推行,对此,有专家和家长认为,主要是因为一些现实问题有待解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没有实现的原因,一个就是各个地方都感到学业比较紧张;第二个原因,放春秋假涉及家长、涉及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觉得比较麻烦。
从教育规律看,春秋假的设置确有可取之处。漫长的寒暑假某种程度上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已有脱节。春秋季节气候宜人,是开展户外教学、社会实践的好时机。但任何教育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社会土壤。我国双职工家庭占绝大多数,父母双方均全职工作的比例很高。即便在现有假期模式下,“假期带娃难”已成为许多家庭的痛点,衍生出了庞大的课外班市场和隔代抚养现象。春秋假的设置,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困境,这也是不少网友持反对意见的原因。
另一个方面,据羊城晚报今年10月16日报道,近日,佛山公布中小学秋假安排后,有家长以“孩子放假家长无假带娃”“孩子应专注学习”为由投诉“取消秋假”,引发热议。而事实上,教育部门和学校已明确给出免费留校托管、学校组织校外实践、家长自行带娃三项解决方法,做好了兜底方案。有超过3000所中小学的广州,秋假“遇冷”,广州市教育局表示截至10月15日仅7所学校进行了秋假备案。
如果说没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兜底,家长们有顾虑,那佛山政策有兜底为何仍遭家长投诉呢?
“主张孩子应专注学习”的背后,暴露出部分家长将教育窄化为知识灌输、将假期等同于学业停滞的认知偏差。这种观念忽视了社会实践、自然体验对培养完整人格的不可替代价值,折射出功利教育观对家长群体的深度束缚。
但是,“有解仍投诉”也深层次地暴露了教育治理中长期积累的信任赤字与路径依赖。家长的反对声音,表面上源于现实困境与教育理念的差异,但其背后,是长期以来教育生态恶化所种下的苦果。政府部门对违规办学、尤其是对“掐尖”招生、超前教学等行为事实上的监管不力甚至纵容,破坏了教育的公平秩序与良性竞争环境,“鸡娃”与“内卷”成为家长的被迫选择。
当整个教育体系都在向“分数”看齐时,任何可能“耽误”学习时间的安排,都会触动家长敏感的神经。他们并非不理解素质教育与假期调节的价值,而是在畸形的竞争压力下,不敢让孩子“掉队”。这种心态的失衡,根源在于教育生态的失序。
佛山秋假风波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它提醒我们,修复被破坏的教育生态、重建公众对教育改革的信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彼端“欠的债”可影响此端的“公信力”。
佛山秋假政策中所附带的解决方案,已经体现了对家长实际困难的体恤。政府的责任在于坚持方向,并持续优化配套措施。教育主管部门既需要倾听民意、完善服务,更必须具备战略定力,引导社会理性思考教育的本质。
所以,春秋假如何放得好、放得开,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携手,协同解决配套政策、教育观念、社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建议:四大措施助力春秋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浙江杭州是国内最早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城市,从2004年起开始启动到全省都推行中小学春秋假,表明中小学春秋假制度可以复制、推广,同时,全国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的春秋假放假时间与方式。
熊丙奇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中小学放春秋假,要至少在地级市范围内统一行动。不能由学校或者某个县自主探索。放春秋假,涉及放寒暑假时间的调整与教学日历的安排,由学校自主调整,教学安排与其他学校不同步,这很难操作。也会遭到家长的质疑,其他学校不放春秋假,本校放春秋假,会不会影响到学习,影响中考竞争。因为中考通常在地级市范围内进行招生,是地级市范围内考生的竞争。此前,有地方教育部门采取由学校自主申请放春秋假的方式,推进放春秋假,但申请的学校寥寥。
二是同一省内不同地级市放春秋假,可探索错峰放假。全省中小学生放春秋假,如果集中在同一时段,很可能会造成省内游的拥堵,会影响到学生休假的质量。
三是春秋假不能“一放了之”,教育部门、学校要听取家长意见,提供多样化的春秋假放假服务。
四是推行中小学生春秋假制度,应和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联动。教育部门、文旅部门还要和人社部门一起,共同推进当地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让中小学生家长能根据春秋假安排带薪年休假。
资料来源 人民日报 澎湃新闻 上观新闻 潮新闻 央视新闻 羊城晚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