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与做信息化软件定制开发的朋友聊天,他问了一个问题,说:精益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想了想,说:精益是用于改善企业体质机制的一套方法论,打个比方,我们要让一个人跑得更快、更远,那么他的身体就要足够强健,协调性、肌肉率都要达标,毫无疑问,这需要进行系统训练,而精益就是这样一套可以满足要求的训练方法,它是从底层去改善组织体质的一套管理方法;接着朋友说:坦白讲,我一直没有GET到信息化与精益的‘结合点’,我说:包括ERP、MES、MOM、WMS在内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配套软硬件系统就好比给企业按上了‘翅膀’,有了‘翅膀’,企业的发展才有‘起飞’的可能,但如果企业本身体态臃肿,体质孱弱,就是给它按上‘翅膀’,它也飞不起来,或者即使飞起来,也不会飞得很远,而精益就是为此而生,是改善企业体质的一剂‘良药’,这就是二者之间的联系。
简单总结一下即是:只有经过精益训练的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项目才能走得更远。下面是对INCrove Service主要的咨询服务内容——企业精益运营管理系统导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或许你会对自己企业未来的运营和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一、精益管理模块
上面提及的精益运营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是一个系统化、层次化、专业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它是一个‘公共健康专家’的概念,注重从‘本源’去为客户调理自身体质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刚才所说的‘精益管理模块’,它有三个重要的输出:一是持续改善系统搭建;二是人才育成体系,三是精益文化的建立。
很多企业都对精益比较认可,但对于怎样去导入精益思想以及方法论,似乎又毫无头绪,现实中不少实施过精益的企业也并没有取得印象深刻系统成果,注意,我们这里说的系统性成果是指能够固化的可持续性成果,企业内很多精益项目‘有头无尾’的居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很多时候是因为企业对精益方法论的底层逻辑是不清楚的——搞5S,搞‘改善周’,搞‘宣讲会’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把握住精益的精髓,精益赋能需要一个系统的规划,需要搭建明晰的推进体系,需要自上而下全员的参与,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变革信念,方可在一段时间后取得可以固化的成果。任何期望在短期内取得系统推进成果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
在实施上,除了领导层要深度介入项目外,高层还应持续为团队构建‘愿景’,精益的导入可以让组织自身更好的把握和认识‘现状’,这中间的Gap所激发的‘tension’(焦虑即压力)就是很好Kaizen(改善)启动点,同时也是精益思想和方法体系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经过一轮轮的PDCA改善循环,企业在固化基本的持续改善体系同时,也会输出一波又一波的改善型人才,一个具有持续改善基因的企业文化也将随之建立起来。应该说,通过第一个精益模块的搭建,为客户呈现的将是一个具有持续自我精进意识的精益型组织,我们一直认为,这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腾飞的基础。下图是INCrove Service为客户导入持续改善系统的基本操作模型,它是一个双环Kaizen体系,核心逻辑PDCA,与一般意义上的改善项目区别在于它的可持续、闭环、可固化特点。
![]()
为了帮助企业从底层构建一种持续改善的精益文化,除了通过培训导入精益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外,INCrove Service团队将对企业的中高层开展系统的变革管理培训,以组织变革大师彼得.圣吉(Peter Senge)的《第五项修炼》理论为基础,从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五个维度引领企业构建精益变革的底层思维,扫清精益变革项目的实施‘思维’和‘心理’障碍,为项目后期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益数智化模块
关于精益数智化模块,它最终的目标是辅助企业打造一个‘全联接工厂’。回顾COVID疫情发生后的这几年,人们对数字化、智能化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从十年前的‘机器换人’到后来的‘黑灯工厂’,再到大家现在经常听闻的‘数智化工厂’,都体现了企业对运营效率的极致追求,然而,在数智化建设领域,行业的属性不同决定了没有一套可以适用于所有行业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个性化定制便成了唯一的选择,尤其是在离散制造领域。
从现在智能化配套市场的分工来看,基本已分成软件和硬件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软件走的是通用+定制开发模式,硬件厂商走的是硬件+单一功能软件集成模式,比如,软件服务方提供的办公自动化、ERP,MES,硬件集成商提供的智能生产线改造等等,然后这些分散、孤岛式的软、硬件升级项目对企业运营整体效率提升来说,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尤其是对那些基础管理薄弱的企业,或者说组织内部协同性不强,组织‘肌肉’还没有练起来的企业,很多时候,一些信息化和智能化项目完全就是‘鸡肋’,因为没有一个站在企业运营实际上长远规划支撑。
怎样让企业的数智化建设具有‘灵魂’,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对企业自身的赋能效用?我们认为只有从夯实组织自身基础管理能力开始,从精益管理赋能开始,所以我们在数智化建设之前加了‘精益’两个字,这也是第二个模块——‘精益数智化模块’建设的真正意图。之前有客户讲,智能化工厂,我只需要找一个软件集成商去做即可,为啥还要请咨询公司去规划呢?
我说,第一,专业;第二,第三方角色;第三,咨询的价值。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你不能指望软件或硬件集成商去拥有管理规划和咨询的能力,咨询卖的是思想和解决方案,不是软件和硬件,它若要持续获得‘订单’,就需要不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所以它有天然、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对于INCrove Service团队提供的精益数智化咨询服务,它最大的价值点便是通过引导企业对自身价值流的梳理和规划(VSM技术),建立起端到端的价值流闭环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企业内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改造工作,特点是:有步骤、有方法、有层次、有价值。
三、精益财务模块
传统的精益生产系统,比如丰田生产系统,即大家熟悉的TPS是不包含财务核算部分的,因为经典的精益哲学理念是:企业只需去关注过程,持续消除其中的浪费,在打造流水化作业的同时,财务利润自然会变得更好。
但我们应该知道:当初丰田TPS创始人大野耐一先生没有在推行精益过程中引入财务评价有它特殊的时代背景,比如以他为代表的丰田强大生产系统人才结构,决定了丰田公司有足够的Sensei去支撑它在集团层面推行精益提效活动,但对于那些没有推行过精益,缺乏相应精益人才储备的企业,特别是上一定规模的企业,要想将精益的思想和方法体系真正落地,就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打法’,比如‘Kaizen week’,‘5S改善’‘精益培训’等等,因为当你没有一个科学、且具有可持续性的绩效评价体系时,我们就不能保证任何一项活动的持久效力,或者说生命力。
引入精益财务模块的即是为企业构建精益运营系统时,导入一种可衡量、可评价、可追溯的财务绩效管控模型,从Kaizen的底层逻辑上持续的驱动各职能部门不断的去创造价值,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关于这个模块的有关内容,可以参考INCrove Service公众号(账号:INCrove Service赛投咨询):《精益财务之底层逻辑拆解》《精益财务之EVA联接设计》等系列文章,在此不做介绍。
四 、卓越绩效评价模块
对于精益运营系统的第四个模块——卓越绩效评价构建的目标是利用成熟的Baldrige卓越绩效评价体系(这套体系已在美国国内推行三十多年,系统化,可操作性强)引导企业从系统的角度去梳理、评估和再认识组织自身的运营体系,查漏补缺,具体是从领导力、战略、客户、员工、运营及输出几个维度进行展开,下图是模块的基本模型,与其它模块是一种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