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从冰雪嘉年华到滑冰邀请赛,从青少年联赛到全民体验活动,参与群众超400万人次。“以前觉得冰雪运动离得远,现在家门口就能学滑冰,孩子每周都吵着要去!”市民李丽芬的话,道出了冰雪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变化。
竞技赛事铸辉煌:省运出彩 梯队强基
赛事是检验竞技实力的“试金石”,更是推动体育发展的“加速器”。“十四五”期间,我市以承办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为契机,实现“办赛兴城”与“参赛争光”双丰收,同时深耕青少年人才培养,让竞技体育后劲十足。
省运盛会书写历史篇章。2023年,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首次落户邯郸。全市举力而为,以“一流场馆、一流组织、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风貌”,呈现了一届安全、简约、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赢得全省各界好评。
本届省运会规模创历史新高,23个代表团18782名运动员参赛,总人次超3万。邯郸代表团派出2425名运动员参赛,最终斩获青少年组、群众组金牌数及奖牌总数全省第二,群众组展演类项目、团体总分全省第一,并荣获“突出贡献奖”,创下参赛以来最佳战绩。
此外,2023年我市首次以“邯郸”之名单独组队,参加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164名运动员参赛,56名运动员取得决赛资格,获得1枚银牌、2枚铜牌、1个第五名、1个第七名和4个第八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梯队建设夯实后备根基。我市系统性构建青少年健康促进、训练、竞赛三大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业余训练网络。目前全市建成2个省级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12个市级青少年训练中心,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达到8500余人,“选才—训练—输送”梯队体系日趋完善,先后向省队、国家队输送百余名优秀运动员,为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体教融合育新苗:读训并重 体教双赢
“既能跟着专业教练练球,又不耽误文化课学习,这样的培养模式让我们很放心。”这是邯郸体教融合工作中家长们的共同心声。五年来,我市打破学校与体育系统壁垒,让体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
阵地建设搭建融合平台。全市创建2个体教融合标杆县(市、区),培育246所省(市)级体育传统特色校;建成16所各级体校、37所新型体校,推动体校与普通学校资源共享,实现“读训并重”——运动员在普通中学就读,利用课后、周末到体校训练,有效解决学业与训练的矛盾。复兴区作为标杆区,建成16所全国足球特色校,通过特色课时安排,让3万余名学生接受系统足球教育。
机制创新打通成长通道。我市创新“小学—初中—高中”衔接体系,从小学选拔体育苗子,初中开展专项培养,高中集中冲刺赛事。同时健全“教会、勤练、常赛”机制,每年举办篮球、田径等青少年锦标赛,以赛促练提升竞技能力。
体育产业添动能:赛事赋能 融合增效
以赛事聚人气、以人气促消费,邯郸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推动体育产业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赛事经济激活市场活力。我市成立赛事经济工作专班,出台专项实施方案及“四必审”制度,规范赛事市场化运营。邯郸半程马拉松赛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超千万元,真正实现“一场赛事激活一座城”。
消费场景持续丰富。第五届体育消费季以“新体育新生活”为主题,汇聚数十家体育企业,推出器材优惠、课程体验等活动,点燃群众消费热情。同时,“体育+旅游”多点开花,以“成语之都行 邯郸户外美”活动为引领,依托复兴区、涉县等区域的山水人文资源,打造登山、骑行、露营等精品线路,形成全域四季体育文旅融合集群,让运动成为探索邯郸之美的新方式。
五年赛事为媒,五年活力涌动。站在新的起点,邯郸将继续以赛事为纽带,让竞技体育更具实力、全民健身更具温度、体育产业更具活力,让千年古城在体育激情中持续焕发新生机。
记者手记
体育,是城市活力的生动注脚,更是民生幸福的重要载体。采访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体育已不再是赛场之上的单一竞技,而是融入城乡发展、浸润百姓生活的系统性工程,在“十四五”的时光坐标中,书写下“以体惠民、以体兴城”的鲜明答卷。
民生为本,体育惠民的底色最动人。行走在邯郸城乡,体育设施的“存在感”无处不在。城区里,口袋公园改造成的健身乐园人头攒动;乡村中,文化广场上的健身器材成为村民日常;社区旁,24小时智能健身驿站随时为群众开放。这些场景背后,是邯郸将体育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执着追求。从市民口中“出门10分钟就能健身”的便捷,到冰雪运动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的转变,彰显的正是体育事业始终紧扣群众需求的价值导向。当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当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体育便真正实现了“普惠全民”的初心,让发展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
竞技为翼,体育强市的根基更坚实。一场重大赛事,往往能凝聚一座城市的力量,更能激活体育发展的潜能。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在邯郸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城市办赛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对竞技体育实力的集中展示。邯郸代表团取得的历史性突破,背后是青少年人才培养体系的长期积淀;从省运赛场到全国舞台的稳步迈进,彰显的是“选才—训练—输送”梯队建设的扎实成效。竞技体育的突破,不仅为城市赢得荣誉,更点燃了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形成“赛事引领、全民参与”的良性循环,为体育强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融合为径,体育赋能的价值更深远。体育的生命力,在于与城市发展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在邯郸,体教融合打破了“学训脱节”的壁垒,让青少年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全面成长;赛事经济激活了消费潜力,让“一场赛事带动一方发展”成为现实;“体育+旅游”串联起山水人文,让运动成为感受城市之美的新方式。这种融合发展的实践,让体育从单一的事业领域,延伸为拉动经济、赋能文旅、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实现了“体育搭台、多方唱戏”的综合效益,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拓宽了路径。
采访归来,邯郸城乡的运动场景仍历历在目。那些奔跑的身影、欢快的笑声、拼搏的姿态,共同勾勒出体育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体育强市的建设,从来不是追求单一维度的突破,而是以民生为基、以竞技为骨、以融合为脉,让体育既有赛场上的“精气神”,更有民生中的“烟火气”。
面向未来,当体育的种子在古城沃土持续生长,当“体育强市”的蓝图逐步变为现实,邯郸必将在运动的激情与活力中,书写更加温暖、更具力量的发展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