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个婚,搞出婚礼排面,到底是闺蜜给力,还是友情翻车?”——益阳詹女士刚拿到离婚证,就被姐妹架着走红毯,拱门、条幅、气球一样不少,照片一出,全网吵翻。
有人羡慕:十年分居终于解套,庆祝一下怎么了?
有人皱眉:婚姻失败还敲锣打鼓,怕不是把伤疤当勋章?
更多人挠头:闺蜜花上万块替人办“宴席”,到底暖了谁,又坑了谁?
先说最扎心的——这排场不是詹女士点的。她本来只想约十个好友撸串,结果推门一看,酒店门口挂着三米红绸:“恭喜詹小姐脱离苦海!”当场社死,只能硬着头皮被摁在C位拍视频。视频被同桌发上网,流量炸锅,评论区两极:一半是“姐姐好飒”,一半是“这群闺蜜戏太多”。
![]()
戏多不多,得看账本。拱门加气球套餐,当地婚庆公司报价六千八,条幅两百,再加二十桌土菜,破万妥妥的。钱虽不是詹女士掏,可人情债最难还。益阳本土论坛扒出“同款”庆祝:去年一位95后女生离婚,闺蜜团送锦旗“恭贺脱离火坑”,结果女生被婆家起诉“侵犯名誉”,最后赔礼道歉+删帖收场。血淋淋的前车之鉴,愣是没拦住这波“创意”。
民政局也坐不住了,发话:“不提倡把离婚当喜事大操大办,容易给小孩一种‘离就离呗’的错觉。”翻译过来:你们成年人怎么闹是自由,别带歪下一代。数据佐证——益阳赫山区近三年离婚登记年均增长11%,90后占比飙到四成,其中“分居两年以上”成了主流理由。十年拉扯才离的詹女士,只是大数据里的一格像素。
![]()
那为啥还要“仪式感”?心理学有个词叫“阈限仪式”,人跨过人生节点,需要外化动作帮自己确认“我真的翻篇了”。领证那天,詹女士一个人坐公交回家,前夫没露面,她自嘲“像去银行办业务”。闺蜜正是抓住这份落空,才想补她一个“高光”。只是补过了头,把私人情绪推成公共秀,舆论反噬一来,詹女士得连夜注销抖音,躲进姑妈家。
再说点本土干货:益阳人办酒,讲究“还席”。你请我满月酒,我必还你乔迁酒,连环套娃。离婚宴零礼金,看似打破规矩,实则把压力延后——下次闺蜜结婚、二胎、孩子十岁,詹女士要不要翻倍奉还?本地网友直接点破:“不收钱才是最贵的,以后她娃上大学,你得出多少?”一句话,把温情面纱撕得精光。
![]()
个人看法:离婚想庆祝,可以,但得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愿不愿意把伤口敞给全网看?
2. 闺蜜的“惊喜”我能不能接住?
3. 万一上热搜,我有没有本事收场?
如果答案都是“不”,那就学老城区阿姨的做法:晚上拎一袋麻辣小龙虾,关起门来跟最铁的两个姐妹喝掉两罐啤酒,第二天照常上班。没有拱门,没有条幅,但心里一样清清爽爽——真正的仪式感,是给自己交代,不是给朋友圈交作业。
![]()
詹女士最后对邻居说:“以后谁再给我惊喜,我就给她惊吓。”话糙理不糙:边界感,才是成年人最体面的红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