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为卷 光影为笔——陈敏油画写生艺术中的生命共鸣
文\张占峰
在当代中国油画领域,写生始终是连接艺术家与世界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是技艺锤炼的手段,更是情感抒发与生命体验的载体。艺术家陈敏以数十年的艺术实践,将写生融入创作灵魂,从河南焦作的乡土风情到英伦的异国景致,从日本东京的文化交融到俄罗斯乌拉尔的壮阔风光,他的足迹遍布多国,画作则成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视觉语言。透过陈敏的艺术履历与创作自述,我们得以窥见一位当代油画家在写生中对“真实”的执着追求、对“情感”的极致表达,以及对“艺术生活化”的深刻践行,其作品中流淌的不仅是色彩与光影,更是一位艺术家与自然、与大众、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
陈敏
陈敏的艺术实践,始终以“写生”为核心支点。在他的创作经历中,2019年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维尔霍图里耶写生之旅极具代表性——这场由《当代油画》策划的学术性写生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法交流,更是一次艺术家集体对“写生本质”的探索。十几天的早出晚归,艺术家们在田野、丛林、河畔支起画架,将眼前的自然景致转化为画布上的色彩肌理;而每日晚餐后的画作点评环节,则成为思想碰撞的“学术沙龙”,从构图的取舍到色彩的情感表达,从笔触的力度到画面的整体气息,每一次交流都推动着创作者跳出“模仿自然”的局限,走向“主动组织画面形式语言”的高阶创作。
![]()
陈敏油画作品
陈敏对此有着深刻的体悟,他在自述中提到:“当我支起画架,挤出颜料的同时,都会有一种动情的思绪,面对大自然,如何表现此景此物,此时刻的自己也已进入一种境域。”这种“境域”的生成,正是写生艺术的核心魅力——它并非简单的“写实再现”,而是艺术家将客观自然与主观情感、理性思考与即兴灵感相融合的过程。在无人之境的田野间,他对着蓝天、河流、牛马羊群“呼唤交流”,这种看似“非理性”的互动,实则是艺术家与自然建立情感联结的方式;抽象的情绪与具象的景致在他的感知中相互映照,最终转化为画布上独有的“气息与味道”。正如他所言,从模仿到重构的探索“不光是在画内,更是在画外”——画内是技法的锤炼,画外则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感知,以及对艺术本质的不断追问。
![]()
陈敏油画作品
这种艺术跃迁在陈敏的作品履历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从2014年入选北京亚洲艺术节的作品,到2017年亮相今日美术馆“融——当代油画语言研究展”的创作,再到2019年进驻俄罗斯乌拉尔美术馆的《路——当代油画写生作品展》作品,他的画作始终保持着“写生”的鲜活感,却又突破了“风景记录”的浅层意义。以2018年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展出的作品《白桦》为例,这幅被当地收藏家收藏的作品,并非对白桦林的机械复刻——画面中的白桦树干挺拔却不僵硬,枝叶的光影交错间带着柔和的动感,色彩的冷暖对比既符合自然规律,又融入了艺术家对异国景致的情感体验。观者在画中看到的不仅是一片白桦林,更是陈敏面对自然时的感动与思考,这正是“重构境域”后,写生作品所具备的精神厚度。
![]()
陈敏油画作品
在艺术圈常有的“精英化”语境中,陈敏却始终坚持“艺术要接地气”的创作理念。他在自述中坦诚:“尽管艺术属于小众人群,但绘画毕竟是视觉的东西,你会从众多读者口中得知你的作品得分。”这种对“大众反馈”的重视,打破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壁垒,让写生创作成为一场开放的“公共对话”——在乡村作画时,村民会围拢过来点评画作的“像与不像”;在都市写生时,路人会驻足讨论色彩的“好看与否”。这些看似朴素甚至“非专业”的评价,在陈敏眼中却成为“创作的源泉之一”,因为它们来自最真实的生活体验,承载着大众对美的本能感知。
![]()
陈敏油画作品
这种“接地气”的创作态度,让陈敏的作品具备了强烈的“生活温度”。与画室中“憋出来的作品”不同,他的写生创作是“与时间赛跑,与光影争夺画面”的即兴表达——晨光中的田野、午后的河畔、黄昏的村落,每一个瞬间的光影变化都独一无二,而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这种“瞬间的激情与感动”。这种创作方式赋予作品以“生命力”:笔触的刮刷涂抹间带着创作时的急促与兴奋,色彩的叠加交融中留存着与自然对话的痕迹。他将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尽管“不是那么怡人”,却是最真实的情感投射——这种真实,正是大众能够与作品产生共鸣的关键。
![]()
陈敏油画作品
陈敏的“接地气”,还体现在他对“写生场域”的选择上。他的写生足迹不仅覆盖了国内的乡村与都市,更延伸至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不同地域。在英国两个月的采风写生中,他不仅捕捉了异国的自然风光,更通过与当地藏家的交流,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大众对艺术的认知;在日本东京的“和——当代中国小幅油画展”中,《白桦》的被收藏,既是国际市场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不同文化语境下,大众对“自然之美”“情感之真”的共同追求。这种跨地域的“艺术互动”,让陈敏的创作突破了文化边界,也让“接地气”的创作理念有了更广阔的内涵——它不仅是贴近本土生活,更是贴近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
陈敏油画作品
纵观陈敏的艺术履历,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名家导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到清美油画艺术创作研究会理事的任职;从北京保利拍卖行的展出,到多国美术馆的收藏;从国内重要艺术展事的持续入选,到国际交流展的频繁亮相,他的艺术道路始终围绕“写生”展开,这种坚守并非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对“艺术初心”的执着,对“生命表达”的不断深化。
![]()
陈敏油画作品
在当代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不少艺术家追求观念的前卫、形式的新奇,甚至脱离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结。而陈敏始终将“写生”作为艺术创作的根基,他认为写生是“亲吻大地,拥抱自然”的过程,是“与客观的碰撞瞬间的激情和感动”。这种对“自然”与“真实”的坚守,让他的作品在纷繁的艺术潮流中保持着清醒的自我——他不刻意追求“当代性”的标签,却通过对写生本质的深刻理解,让作品具备了当代艺术最核心的“自我表达”与“生命共鸣”。在他的画作中,没有晦涩的观念符号,没有炫技的形式实验,只有最朴素的自然之美、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以及最直接的生命体验。
![]()
陈敏油画作品
这种坚守还体现在他对“油画语言”的不断探索上。从早期作品对色彩与造型的基础把握,到后期作品对“画面气息”的刻意营造,陈敏在写生中始终在尝试突破自我。他在俄罗斯写生时,面对乌拉尔地区壮阔的自然景观,将北方地域的雄浑与厚重融入笔触,画面的色彩饱和度更高,笔触更具力量感;而在日本写生时,面对细腻的东方景致,他则适当减弱了色彩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柔和度,让作品呈现出含蓄的东方美学韵味。这种“因地制宜”的语言调整,并非对自我风格的否定,而是对“写生本质”的尊重——写生的核心是“当下的体验”,而油画语言则是承载这种体验的工具,只有根据不同的情境调整语言表达方式,才能让作品更准确地传递情感与思考。
![]()
陈敏油画作品
陈敏曾说:“写生是在与时间赛跑,与光影争夺画面,一气呵成的速度本身就是‘艺术’。”这句话不仅是他对写生创作的生动描述,更是他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以“赛跑”的姿态,捕捉着自然与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用画笔记录着自己与世界的对话。他的作品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宏大叙事,却以其“真实”“真挚”“接地气”的特质,成为当代油画写生领域的一抹亮色。
![]()
陈敏油画作品
从河南焦作的乡土到世界各国的景致,从无人之境的独白到大众之间的交流,陈敏用写生书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也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思考:艺术并非远离生活的“空中楼阁”,而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源于情感的“生命表达”。当我们在他的画作前驻足,看到的不仅是色彩与光影的交织,更是一位艺术家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初心的永恒坚守。这种坚守,正是当代艺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陈敏油画艺术能够跨越地域与文化,引发观者共鸣的根本所在。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
陈敏油画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