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17日,汕头万人宣判大会现场,一声枪响划破长空。原海丰县委书记王仲倒在刑场,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个因贪污腐败被判处死刑的县委书记。这个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立志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干部,最终用6.9万元的贪腐金额,为自己的人生写下耻辱的句号,也打响了新时代反腐斗争的第一枪。
![]()
时间回溯到建国初期,刚从部队转业的王仲在家中慷慨陈词:“我一定要去海丰,为了党和人民做出我的贡献!”彼时的他,怀揣着革命理想,拒绝了家人劝其前往大城市的建议,主动投身到贫困落后的海丰县基层建设中。军旅生涯铸就的忠诚与担当,让他上任后兢兢业业,很快从普通干部升任县委书记,成为当地群众眼中的“好公仆”。
海丰毗邻香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改革开放初期成为走私活动的温床。当政策的春风吹暖经济的同时,也让权力的诱惑悄然滋生。王仲手中的审批权,成了不法分子觊觎的“金钥匙”。1979年秋,一名广播员为办理赴港探亲证,给王仲送来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堪称奢侈品,也成了撬开他廉洁防线的第一块砖。
“当看到妻子满脸笑容时,我心中的愧疚感瞬间消失了。”王仲后来在忏悔中坦言。这台电视机像一颗毒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从此,他开始利用职权为他人行方便,收受收录机、电冰箱等物资,甚至将缉私查获的赃物直接运回家中倒卖。昔日的革命理想被金钱腐蚀,曾经的人民公仆沦为走私活动的“保护伞”。
权力的失控让腐败如瘟疫般蔓延。在王仲的带动下,海丰县出现了“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地、学生不上课”的荒诞景象,家家户户参与走私,街头随处可见倒卖的走私商品,这里竟成了远近闻名的“远东国际市场”。与他同案审查的159起案件中,316名涉案人员里党员占比超60%,从基层警员到高级官员,整个权力体系都被污染。
群众的举报信最终递到了中央纪委。时任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震怒,当即派出百余人工作组赴海丰彻查。面对调查,王仲试图通过转移赃款、逼迫下属发誓保密等手段掩盖罪行,但在铁证面前终究徒劳。保管员李某的揭发,让他侵吞缉私物资、受贿索贿6.9万余元的罪行彻底曝光——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干部100年的工资收入。
“不属於你的东西,你就不要伸手,伸手必被捉!”临刑前,王仲的忏悔振聋发聩。邓小平同志明确指示:“不仅要快,还要以死刑示众!”这一判决彰显了中央“不管职务高低,反腐一查到底”的决心。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明确指出,对严重经济罪犯“一律要追究责任”,王仲案正是这一精神的坚定实践。
王仲的堕落绝非个例,而是改革开放初期权力监督缺失的典型缩影。他曾在看守所说,战争年代“一个心眼跟著共产党干革命”,转业后条件好了,却变得自私自利。这深刻警示我们:理想信念是拒腐防变的总开关,一旦松动,腐败便会趁虚而入。
如今,王仲案已过去四十余年,但它留下的启示从未过时。从“收支两条线”管理到政务公开,从党内法规完善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我国的反腐制度不断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防线日益牢固。但反腐斗争永远在路上,王仲案这颗“警钟”始终提醒着党员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王仲用生命换来的教训,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教材。唯有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让“当官不贪”成为每一位干部的底线,让党和人民的事业行稳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