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高黎贡山是中国西南的传统边界线。这座山是伊洛瓦底江和怒江的分水岭,也是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分界线。历史上,中国古代王朝或者云南的地方政权都难以将势力范围跨越高黎贡山。当然,谭其骧绘制的东汉、蜀汉、东晋版图都越过了高黎贡山,但那只是毫无根据的“地图开疆”罢了。而在清朝末年,就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越过了高黎贡山,在伊洛瓦底江上游笼络“野人”,试图将一片地区划到中国。
一,第一次考察江心坡
此人叫做夏瑚,湖人长沙人,清朝末年的拔贡生,在滇西维西县当官。他的官职叫做“阿墩子弹压委员”,阿墩子就是现在的德钦县,当时属于维西县管辖。在此之前,此地发生了阿墩子教案,清朝设弹压委员来管辖这里的百姓,防止百姓引发中外冲突。
![]()
当时,英国在缅甸不断扩张,其势力范围已经到达了中缅边界。在滇西缅北一带,有许多部落,地处于中国、缅甸、印度之间的三不管地带。英国人来了后,就擅自派人去这些地区勘察边界线,中国吃亏不少。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清朝政府就让云贵总督去边界进行勘测,确认边界线。
1908年,夏瑚收到了云贵总督和丽江府的命令,开始带着一些翻译、兵丁、民工共计100人左右就出发了。勘察小队,想要穿越热带雨林,翻越一座座高山,跨越一个个河谷,还要和瘴气作斗争,沿途的粮食也难以寻找,困难可想而知。但夏瑚认为,英法等人都可以穿越此地,那自己也可以。
![]()
夏瑚等人翻山越岭,到达了伊洛瓦底江上游。这里生活了许多原始的部落,历史上从未有国家来管理过,这里的居民历史上被称为“狄人”“野人”,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独龙族、怒族等等少数民族。翻越高山后,夏瑚看到了让人欣喜的局面“各江土地无不肥沃,出产无不丰饶,人民无不强悍聪颖,唯因主治无官,自相残杀,以致人民稀少,稼穑不谙,道路梗塞,商旅不通,为可惜也!”
夏瑚看到的地方,就是高山之间的河谷地带,这里水量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夏瑚非常高兴,给当地的村民发银牌和红帽子,并让各部归顺于清朝。银牌和红帽子,是清朝官员的标志。按道理,夏瑚并没有官员的任命权,但夏瑚本着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原则,也顾不上这些了。来到此地后,还有居民拿出银牌和红帽子,宣称自己是大清的官员。
![]()
夏瑚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后回到了滇西,他向丽江方面的上级官员提出了十大建议,分别是设立官员、驻扎军队、撤销土司、剿灭土司、开办学校、修建道路、招民开垦、修建关隘、征收赋税、扶持喇嘛。按照这个思路,那伊洛瓦底江上游很快就会变成中国的土地。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夏瑚居然被上级给革职了。原因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是他考察的五个月里,用了丽江不少的经费,有人就告状说夏瑚贪污腐败,将这些经费给私吞了。要知道夏瑚为官都是非常清廉的,他的经费都是必须要花费的,比如一路上的吃喝、请向导翻译、笼络部落等。如今,夏瑚的考察报告不仅没有引起重视,反而被革职,真是荒唐。
![]()
后来,英国人来到了这里,将这些地区全部占领了。
二,第二次考察江心坡
清末,英国人在西藏渗透,西藏叛乱此起彼伏。于是清朝派遣赵尔丰经略川边、西藏。赵尔丰在西康进行改土归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夏瑚就投入赵尔丰帐下,继续为祖国边防发光发热。1910年,赵尔丰任命夏瑚为科麦县县令(今左贡县,在察隅县以北)。
由于英国人不断在高黎贡山一带活动,准备吞并高黎贡山西麓的片马。云贵总督李经羲(李鸿章之子)立即给赵尔巽、赵尔丰兄弟发去电报,希望他们从藏南、滇北南下,早日将片马地区纳入版图之内。赵尔丰于是派遣夏瑚再次前往江心坡地区,毕竟这地区也只有夏瑚比较熟悉了。
![]()
1911年8月16日,夏瑚带领一对人马沿着察隅河东岸往南行。他们到达杂隅县(察隅县)时,县令苟国华热情招待了勘察队,并聘请了懂野人语言的藏族人为向导。他们进入到了河流上游的谷地地带后,看到了和青藏高原完全不同的景象。这里土地开阔,气候温暖,人们种植鸦片为生。夏瑚送给土著居民盐、布匹等稀缺物品,土著居民很高兴。
夏瑚等人进入野人山后,情况就非常恶劣了。这里是有名的瘴疠之地,外人进入,多半都会死在这里。夏瑚等人带着录音机。当遇到野人围攻,就放出录音机的声音。野人听后,立即跪下祈祷。夏瑚就说自己是观世音菩萨的使者,让野人归顺。这些野人也欣然同意,接过了夏瑚的清朝令牌、凭证。
![]()
所谓的野人,就是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人类。他们不穿衣服,就是以树叶遮丑。他们吃生肉,不吃熟食。他们也非常好客,拿出各种肉来招待夏瑚一行。夏瑚等人生火烤熟,野人见了非常稀奇,夏瑚等人分而食之,野人吃了后顿觉食如天珍。夏瑚又教他们如何烤肉,如果用火,这些野人高兴得不行,将夏瑚等人视为文明的使者。
经过三个月的艰难跋涉,夏瑚等人终于考察完毕了江心坡地区。按照赵尔丰的设想,西康省设置后,将在江心坡设置3个县一个州,如果情况顺利,那夏瑚应该当一个知州吧。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已经爆发,而夏瑚还在江心坡,他写的日记记载“木牛甲卜等部来归,国家一体同仁,可与程凤翔会勘,民足能以养官者设治,不来者可不强勉……”
![]()
1911年12月22日,夏瑚终于回到了察隅。可是,此时中国已经变天了。辛亥革命在2个月前就爆发了,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也包括云南在内。不久,赵尔丰也在成都被革命军杀死。再过2个月,清廷就宣布退位了。而夏瑚作为赵尔丰的手下,没有被清算就不错了,得到重用是不可能了。就这样,夏瑚再次无官可当,自己的考察报告也无人来看。
由于赵尔丰被杀,西藏的分裂势力又开始作乱。他们杀了赵尔丰留下了的官员。曾经热情招待夏瑚的杂隅县县令苟国华等人面对叛军的围攻,誓死守城。叛军久攻不下,就出5000两银子,让他们回四川。苟国华等不坑,继续守城,三个月后,城内弹尽粮绝,杂隅被叛军贡献。最终,苟国华等147名官兵全部投河殉国而死。
![]()
由于民国政府忙于内乱,导致边疆事务被轻视。后来,英国人到达了江心坡地区,将这些地区吞并了,现在成为了缅甸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当英国人来到这里后,这里的居民还拿出夏瑚颁发的官印、红帽子等,说自己是大清的臣民。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的民国稍微重视一下滇西的情况,那江心坡就纳入版图,这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如果拥有了江心坡,那中国通往藏南的道路就打通了,藏南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拥有了江心坡,中国就有了伊洛瓦底江的上游航道,走伊洛瓦底江出印度洋的航运路线也更容易打通,意义非凡。
本文主要内容参考于《风雨飘雨·晚清名臣立身处事之道》。小编前前后后,零零散散用了大概一年的时间看完。从题目来看是将晚清中兴大臣的,实际上是讲晚清湖南人为官、为人之道以及湖南重臣的功绩,包括曾国藩、曾国荃、曾纪泽、左宗棠、胡林翼、郭松涛、谭嗣同、刘坤一、沈葆桢、刘锦堂、 魏光焘、魏源等。这些人物在中国近代史有重要的地位。著作的最后分析了湖南人才崛起的原因。此书文笔一般,基本平铺直叙,娓娓道来,没有耐心真看不下去,但看完了收获不小。此书,比较适合湖南人阅读,可以了解湖南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