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考公赛道真的要变天了。今年两会上直接扔出个王炸提案,建议基层公务员必须年满35岁才能考。意思是让大伙先去社会受够毒打,摆过摊、加过班,才知道街边小店招牌不能随便换;而且年纪大些,还在基层,对升官也心思小得多,基层没事干的时候可以生孩子,解决生育问题。
同时,这也能减少考研压力和就业压力。最后,年龄大了,上一辈年龄更大,甚至已经退休了,还能减少拼爹现象。这波“中年限定”考公,直接把应届生看破防了。寒窗苦读十几年,到最后还得靠熬工龄,以后想尽体制,要先被社会毒打十年,看似为中年人撑腰,实则捅了年轻人的肺管子。
更扎心的是,贵州抢先出手,25年起,考编必须要有基层工作经验,28年直接全面推行;上海、安徽更绝,直接把考公年龄线拉到38岁。更震惊的是,今年国考年龄打破35岁门槛,年龄最大放宽到43周岁。那些在家全职备考多年的,反而要把位置让给在职场摸爬滚打的大龄考生,而考公年龄放宽与基层经验要求结合在一起,直接变成死亡循环。
考公年龄看似放宽到38岁,但仔细一想,22岁本科毕业,三年基层经验就到25岁;要是考研再工作,直接逼近30岁。更可怕的是,将来基层经验要求可能涨到3到5年,直接掐死一批人。到时候考场里坐着的全是考过多次的老油条,刚出校门的小透明,简直就像新手误入王者局。
所以,现在留给我们的机会真的不多了,备考真的要抓紧了。现在距离国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备考国考的经验。
说一下行测言语部分,我做言语题就是靠大量练习提升语感的。当然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如果不行,还是建议回归方法,打好基础。
资料分析可以说是最容易拿分的模块。我自己在做的时候有几个小习惯:遇到图表题,一定会先看单位和表格注释,避免理解偏差;碰到大段文字的材料,会先读第一句和标注的时间,这样既能避开时间陷阱,也能更快定位内容。而且做这类题的时候,千万别一上来就埋头列式计算,先看选项,很多题目选项差距大,一眼就能看出答案。我一般真正需要动笔列式的只有四五题,其他基本都是看选项直接选出来。
判断推理可以说是行测中方法技巧性最强的模块了。一开始是我最弱的部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类题通过大量刷题,正确率真的能提上来,有些题目甚至做多了,你都能猜到选项会怎么设陷阱。
剩下的常识还有数量部分涉及的面太广,而且时间也紧张。所以我在备考的时候就是刷真题,掌握一些基础题型,比如工程问题、追及相遇以及代入排除法,哪怕只有1分钟,也足够你做对四五道。一旦做对了几题,再根据选项分布去蒙,剩下的正确率就会高很多。
申论紧扣材料,踩点得分。申论不管小题还是大作文,都不能脱离材料自己发挥,“材料有什么就写什么”是核心原则。小题要踩点精准、简洁,做归纳概括题时,先在材料里圈出关键信息,比如表示原因、影响、对策的词,再用总分结构,这样让阅卷人一眼看到得分点。
大作文同样依赖材料,分论点从材料中提炼,比如材料围绕乡村振兴提到产业、人才、文化,就以此为分论点;论据优先用材料里的案例,再补充少量自身积累,避免偏离主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