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第一次把“人体微生态”和“康复学”结合起来,核心理念是让失衡的微生态康复,再基于此让疾病康复。
“生态”谁都听过,但“微生态”你听过没?再往细了说,“人体微生态”,你又了解多少?
可别觉得这是冷门知识点,中国科协发布的“2025十大前沿科学问题”里,“人体微生态与宿主的交互调控机制”直接占了一席之地!
直接拉到5'43''↓↓↓
网上有句神调侃:“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机制不明,肠道菌群。”你细品,能跟“量子力学”平起平坐地玩儿梗,就知道这领域现在多火了。
调侃归调侃,正经科学家可没闲着,一直在坚持“挖矿”。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的人体微生态早已不是“肠道菌群”的独角戏了。
健康方面,脑、肺、肾、前列腺、乳腺……这些曾被认为健康状态下无微生物的器官,如今通通“沦陷”了 —— 微生物或在其中“安营扎寨”,或通过肠-脑轴、肠-肝轴等代谢途径发挥影响。
疾病方面,从肠炎、肝病,到哮喘、慢阻肺,再到抑郁、老年痴呆,甚至肿瘤、高血压……微生态平衡与否,都在“暗搓搓”地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
于是,一批学者开始琢磨:能不能“招安”这些微生物,让它们帮咱治疗疾病、促进康复?
神奇吧?想了解更多吧?
但问题是,咋了解?刷新闻?啃论文?这领域太火,信息像雪片一样满天飞,一抓一大把,要么散得没章法,要么专得像天书,就像散落的拼图,一直缺一个能把它们拼成“全景图”的机会。
直到近期《人体微生态康复学》正式出版,才算把这个空白补上了,为“微生态康复”搭起了一座系统化的学科大厦!
《人体微生态康复学》
冯宁翰,翟齐啸,徐华,赵善超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8
ISBN 978-7-03-081340-4
要写好这书,光靠一个领域的专家可不行。既要懂临床看病,又要懂微生物研究。这本书的四位主编,恰好把“临床+科研”都罩住了:
主编:
冯宁翰 教授
深耕泌尿外科与泌尿微生态,懂临床手术,更懂微生态与泌尿系疾病的关联
江南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江南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专业方向为泌尿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泌尿微生态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课题2项。获得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333 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好医生、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等称号。2022年获评世界华人泌尿学会新星奖,2022年获江苏省科技奖一等奖,2024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在European Urology、Nature Genetics、Cell Reports 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 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主编(译)《输尿管镜现代临床实践》《泌尿外科技术发展史》《泌尿道微生态学》等专著。
主编:
翟齐啸 教授
专注益生菌与肠道微生态研究,为将微生态理论应用于临床提供扎实的科研支撑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益生菌理论与技术、肠道微生物功能挖掘及肠道菌群与功能食品相关研究。负责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青年、面上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14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及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江苏特聘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杰出青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食品安全技术咨询专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国家与省部级奖励5项。在Cell Host & Microbe、Microbiome、Gut Microbes和Engineering等SCI收录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40 余篇;获中国授权专利60项、国际授权专利8项。担任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副主编、Engineering和《中国食品学报》编委等职务。
主编:
徐华 教授
长期研究泌尿系统结石,擅长将微生态理论与具体疾病诊疗结合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医学部常务副部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外科碎石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肿瘤精准诊疗技术与转化医学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基础学组副组长。一直致力于泌尿系统结石病发生、发展的临床诊治研究,主持包括“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专项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0项。获得包括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金探针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近10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European Urology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SCI收录期刊发表了近60篇高水平论文;主编《遗传性肾结石》和《泌尿系结石病因与预防》等专著。
主编:
赵善超 教授
在前列腺疾病、不孕不育等领域临床经验丰富,具备诊疗的微生态视角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第六、七届副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前列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男性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擅长前列腺疾病、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肾上腺疾病、性别发育异常,以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畸形、感染、肿瘤、结石等疾病的诊治。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37.3,并入选高被引论文;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广东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
翻开这本《人体微生态康复学》,第一感觉就俩字:“管用!”
它直接瞄准了临床医生和科研人的需求:
讲“病因”:
以炎症性肠病为例,以前只提免疫、遗传,本书单开一节“微生态因素”,明明白白告诉你肠道菌群咋“造反”搞出肠炎
讲“治疗”:
除了药物、手术等传统治疗外,增设“微生态治疗”一节,益生菌怎么吃、菌群移植咋操作等说得清清楚楚
讲“实战”:
更管用的是,每章自带“病例探究”,让“微生态康复”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能落地的诊疗实践
![]()
![]()
![]()
![]()
![]()
![]()
合上这本《人体微生态康复学》,你会深有感触:
“人体微生态”这词儿,已经在脑子里生根发芽了!
若你是医者,或许会想起自己曾困于某个病患疗效始终不佳的怅然 —— 那时未察觉,在微生态失衡的褶皱里,可能藏着打开疗效困局的密钥;
若你是科研者,定会记起曾陷科研选题迷雾的茫然 —— 如果当时“微生态”的灵光掠过思维,那些悬而未决的方向,也许便有了清晰的脉络;
若你是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或许会回望过往的战略来路 —— 我们是否真正推动了医学进步,从“聚焦个体病灶”的单一视角,走向“守护人与微生物共生”的更广阔维度?
但一切都不算晚,一切也都是最好的安排。
当下,只需打开《人体微生态康复学》,你会发现 ——灵感和顿悟,离自己只差一本书的距离。
同类主题好书 ↓↓↓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一起阅读科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