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荷兰这手牌打得这么“绝”。
![]()
荷兰首相,斯霍夫(资料图)Splash
就在2025年10月31日,荷兰政府正式收紧了光刻机出口管制,将限制线从7纳米下调至14纳米,连ASML的NXT:1970i、1980i这类中阶机型也得申请许可证,审批周期还拉长到了90天。明面上的理由是“军事安全”,但拿不出任何实锤证据,
这出戏是演给谁看,大家心知肚明。
![]()
这一刀下去,最先流血的是荷兰自己的“国宝”ASML。
中国是ASML最大的DUV光刻机市场,贡献了其全球销量的35%,2024年对华营收占比高达28%,其中DUV设备销售额占比近90%。新规生效当天,ASML股价应声下跌8.2%,市场预测其2025年营收可能因此缩水12%。
用自断臂膀来表忠心,这份诚意,确实“感人”。
![]()
阿斯麦位于荷兰费尔德霍芬市(Veldhoven)的全球总部大楼。
![]()
中国的反制来得也快
自2025年12月1日起,对含有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类货物实施出口许可管理。这套组合拳,直接打在了ASML的命门上——它每台高端光刻机要用超过10公斤的稀土磁体,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握在中国手里,ASML的稀土库存仅能支撑8周生产。
这场博弈很快就从“谁更狠”变成了“谁更疼”。
而荷兰政府,在挥出这记“七伤拳”后,似乎才开始感觉到疼痛。其半导体产业12万从业者中,20%的岗位与对华贸易直接相关,本土供应商对华销售额占比普遍超过20%。这种伤敌一千、自损一千二的玩法,显然开始引发内部焦虑。荷兰经济大臣已表态将重新审视管制标准,这态度与之前的强硬相比,微妙了许多。
![]()
![]()
遇强则强
荷兰的封锁,成了中国半导体自主最强劲的催化剂。
中芯国际等企业加大了与日本及国产设备商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国产光刻机的步伐在加快,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良率据称已达90%,成本仅为ASML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技术限制只会倒逼中国自力更生。
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想通过卡脖子来阻止发展,结果往往是逼出一个更强大的竞争对手。
![]()
![]()
写到最后
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国家能掌握所有关键环节,技术和资源是相互锁死的,单方面“卡脖子”最终都会变成“互相伤害”。
企业要生存、要利润,就必然会想方设法绕过障碍,寻找商机。
荷兰的这次没能真正扼住中国的咽喉,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被动,还加速了替代格局的形成。
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