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特朗普上台时高举“美国优先”大旗,信誓旦旦要通过贸易战单挑中国的场景吗?2025年下半年的华盛顿,剧本已经彻底改写。贸易战的锣鼓声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在中国周边海域响起的军舰汽笛声。这一连串组合拳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缭乱,一场精心布局的地缘战略棋局正在西太平洋全面展开。
![]()
从“单挑”到“群殴”,特朗普为何突然换剧本?
曾几何时,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舞得虎虎生风。他坚信凭借美国的经济体量,足以通过单边施压让中国屈服。然而几年较量下来,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
中国的制造业生态之完善、产业链之完整,远超想象。一纸关税令下,美国企业面临的不是生产线撤出中国,而是成本飙升、供应链混乱的困境。对华贸易逆差不降反升,国内通胀压力骤增,商界怨声载道。
特朗普团队内部评估后不得不承认:“单挑”这条路,走不通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2025年这场惊人的战略转向。曾经嗤之以鼻的奥巴马“重返亚太”和拜登“印太战略”,被特朗普团队重新捡起,并注入了更具攻击性的现实主义色彩。其核心逻辑简单而冷酷:既然一对一压不服,那就拉起整个地区的力量,打造一个环绕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这个新剧本的精髓在于“多点施压”——不在一个战场与中国纠缠,而是在东海、南海、印度洋乃至资源、技术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让中国陷入“四面起火,疲于应对”的困境。
![]()
多国接连下场,11月的“包围链”加速成型
2025年11月初的几天,堪称西太平洋的“战略地震周”,美国的多线操作展现出惊人的执行力。
11月2日,越南 - “糖衣炮弹”下的离间计
美国防长赫格塞斯亲赴河内,带来的“礼物”看似不起眼——三艘巡逻艇、三架教练机。但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那句公开表态:“支持一个强大独立的越南”,在地区外交圈内投下了一颗震撼弹。这话术精准地触动了中越关系中最敏感的那根弦。美国此举,无异于在精心培育一颗能够牵制中国的“战略棋子”,尽管越南领导人心知肚明,与虎谋皮的风险有多大。
11月3日,菲律宾 - 南海的“特洛伊木马”
几乎无缝衔接,赫格塞斯转战马尼拉,与菲防长特奥多罗共同宣布成立“菲律宾特遣部队”。这支仅60人的小部队,却由海军将领挂帅,且毫不掩饰其“应对中国”的定位。这好比美国在南海楔入的一颗精巧而致命的钉子。60人只是种子,背后是美军强大的情报、指挥和后勤支持系统。未来,这个小小的指挥部完全可能迅速扩编为美国介入南海事务的前沿枢纽。
印度 - “战略平衡手”的彻底倒戈
同期间,美印签署十年防务合作协议,标志着莫迪政府长期奉行的“战略自主”出现决定性转变。多年来,莫迪在中美俄之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此番彻底倒向美国,无疑是判断地缘天平已严重倾斜。中印边境的长期对峙,为美印军事合作提供了最直接的借口。美国终于将这个南亚次大陆的巨人,牢牢绑上了自己的战车。
核潜艇“大放送” - 颠覆东北亚军力平衡的险招
特朗普政府批准向韩国转让核潜艇建造技术,是打破数十年防扩散惯例的冒险之举。韩国总统李在明将此视为重大外交胜利。紧接着,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立即跟进,迫切要求“同等待遇”。一旦日韩两大海上力量装备核潜艇,将从根本上改变东北亚的海权格局。叠加澳大利亚已在推进的核潜艇项目,在地图上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一条清晰的、由核潜艇支撑的“海上包围链”已然浮现。
![]()
不止于军事!美国欲掐断中国“战略杠杆”
军事围堵之外,美国同时在资源领域开辟了“第二战场”。
美国财长贝森特公开宣称“两年内解决对华稀土依赖”,直指中国的另一张王牌。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从F-35战机到精确制导武器,从电动汽车到智能手机,无一能离开它。目前,中国掌控着全球近90%的稀土精炼产能,这是数十年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的结果。
贝森特的豪言壮语背后,是美国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疯狂投资替代产能的孤注一掷。然而,构建一套独立于中国的稀土精炼体系,远非开挖新矿那么简单。 它涉及复杂的化学工艺、环保处理乃至技术人才储备,这恰恰是短期内用钱最难弥补的差距。美国的这个“两年之约”,听起来更像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绝望冲刺。
![]()
看似铁板一块,实则“塑料同盟”破绽百出
特朗普的“群狼战术”阵容豪华,但细察之下,这个反华联盟的内部,却充满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和裂痕。
首先,盟友各怀鬼胎,同床异梦。
- 印度想要的是美国的资金和技术,以实现其“大国梦”并制衡中国,但它绝不会为此牺牲与俄罗斯的传统军事和能源合作。让新德里为华盛顿火中取栗?莫迪没那么天真。
- 越南的底线清晰:借美国之势提升自身在南海问题上的议价能力,但绝不愿成为中美对抗的马前卒,破坏与北方邻国微妙的政治经济关系。
- 菲律宾国内政治派系复杂,亲美反华并非共识。今天的紧密捆绑,可能随着下一届政府上台而瞬间松动。
其次,联盟内部历史积怨深重。
最典型的莫过于日本和韩国。尽管美国极力撮合,但两国在历史问题、领土争端(独岛/竹岛)上的矛盾根深蒂固。想让这两个互信严重不足的国家,在高度敏感的对华军事行动上精密协同,难度堪比登天。
最后,雄心勃勃的计划屡遭现实“打脸”。
- 澳大利亚的核潜艇项目进度严重滞后,预算频频超支,等到真正成军恐怕是十年后的事情。
“稀土脱钩” 更被业内专家视为“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离开了中国的分离提纯技术,澳、加等国的稀土矿石大多只能堆积在仓库里。
![]()
博弈刚开场,中国的破局之道何在?
毫无疑问,特朗普政府的这一轮战略急转弯,以其迅猛的节奏和精准的落子,给中国带来了2016年南海仲裁案之后最严峻的战略压力。西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正在发生不利于我的深刻变化。
然而,大国博弈从来不是一场靠闪电战就能决出胜负的游戏。时间,并不完全站在任何一个急于求成的玩家一边。
美国的“群狼战术”声势浩大,但其内在的脆弱性——利益分歧、历史恩怨和项目风险——都将是这个联盟的阿喀琉斯之踵。
对于中国而言,应对之道已然清晰:
- 以“战略定力”应对“战术急袭”,不随敌人节奏起舞,沉着化解其每一次冲锋。
- 以“深度开放”破解“战略围堵”,用中国市场的巨大磁力,分化、瓦解对方阵营中意志不坚定的成员。
- 以“双边破局”应对“多边施压”,跳出美国设计的“群殴”战场,与周边国家逐一深化双边关系,用合作共赢粉碎离间之计。
这场关乎21世纪格局的世纪博弈,剧本才刚刚翻开第一章。特朗普的“急火”能烧多久,取决于中国能否以“文火”稳守,并最终熬出一个属于东方智慧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