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以来,局势早就不只是两国之间的事了,麻烦一个劲往外扩散,以色列军队更是没把联合国维和部队放在眼里,多次主动打击联合国哨所,又是威胁又是动手,甚至造成了维和人员伤亡。之前外界都在纳闷,维和部队难道就只能被动挨揍,不敢还手吗?现在答案来了,联合国终于忍不下去了,下属的法军维和部队直接打响了反击以色列的第一枪。
![]()
事情发生在黎巴嫩南部的基拉村,隶属于联黎部队的法国维和军人,遇到以色列无人机挑衅后,直接采取了防御性反击,当场就把这架以色列军方的无人机给击落了。这一下可算打破了之前的僵局,要知道以前不管以色列怎么挑衅,维和部队大多只是警告或者避让,这次直接开火,显然是被逼到了绝境。以色列国防部后来也认了这事,但他们的回应简直让人无语,发言人绍沙尼在社交媒体上说,那架无人机就是执行“例行情报收集任务”,根本没对联黎部队构成威胁,还倒打一耙说维和部队是“蓄意”击落,指责这是越权行为。这话谁听了能信服?无人机都飞到人家巡逻的空域里搞挑衅性越界飞行了,这都不算威胁,那什么才算?分明是以色列自己理亏,还想找借口狡辩。
其实这次开火不是没缘由的,10月26日联黎部队就发了声明,把当天的经过说得明明白白。当时以色列的无人机先越界飞到联黎部队巡逻空域挑衅,维和部队没办法才采取防御措施把它击落。可没想到,几个小时后,以色列又派来一架无人机,直接往联黎巡逻队伍投了手榴弹,紧接着一辆以色列坦克也开了火。面对这波操作,以色列方面只承认往无人机坠落的地方投了手榴弹,却死活不承认直接射击法国维和人员。这说辞也太站不住脚了,无人机刚被击落,就针对性地投手榴弹、开坦克,说不是故意针对维和部队,谁信啊?而且这已经是一个月里,联黎部队第三次因为以色列袭击而发表声明了,以色列军队不仅侵犯了黎巴嫩的主权,更是明晃晃地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完全是我行我素。
![]()
说起来,以色列袭击联合国维和力量早就不是新鲜事了,简直是屡教不改。2006年的时候,以色列军队直接空袭了联合国希亚姆观察站,一下造成4名联合国观察员丧生,这可是实打实的血债。到了2024年10月,以军更过分,48小时内连续袭击了联黎部队的三处营地,导致多名维和人员受伤。以色列之所以这么嚣张,说白了就是觉得联黎部队碍了他们的事,他们一直想对付黎巴嫩真主党,认为联黎部队在黎以边境的存在,阻碍了自己的军事行动。甚至还公开要求联黎部队从黎巴嫩南部后撤5公里,更过分的是想让人家完全撤出交战区域,这霸道程度真是没谁了,合着全世界都得围着他们转?
以色列敢这么明目张胆地针对维和部队,背后的心思其实很清楚。总理内塔尼亚胡口口声声说要清除所有对以色列的威胁,黎巴嫩真主党就是他们的目标之一,所以就硬说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掩护真主党,以此为借口找事。另一方面,他们就是想通过施压联黎部队,为自己更大规模的地面行动铺路。早在今年2月18日之后,以军就以保护北部居民为借口,在黎巴嫩南部的5个据点“无限期”驻扎下来,说白了就是想扩大自己的行动范围,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更让人不齿的是,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丹尼·达农还公开质疑联黎部队的中立性,说人家对真主党的军事活动“视而不见”,这纯粹是为以军限制联黎部队行动找借口。他们心里早就盘算好了,觉得国际社会最多就是口头谴责一下,不会真的怎么样,尤其是美国,每次遇到这种事,都只说“深表关切”,从来没拿出过实际的反制措施,这无疑是给以色列壮了胆。
![]()
但以色列这次显然打错了算盘,他们没想到联合国真的会还手,法军直接开了第一枪。这一枪意义可不一般,以前维和部队都是被动挨揍,现在主动采取防御性反制,说明联合国是真的忍无可忍了,再也不会任由以色列拿捏。从之前的口头警告、激光照射这种小摩擦,到现在直接开火击落无人机,不难看出,联合国维和部队和以色列军方的矛盾已经升级,接下来很可能发展成实质性的军事对抗。说到底,以色列就是仗着有美国撑腰,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地挑衅联合国权威,而美国和以色列说白了就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表面上好像有分歧,暗地里其实早就默许了以色列的所作所为。但这次联合国的反击,或许能让以色列明白,再霸道也不能为所欲为,维和部队不是软柿子,真把人逼急了,谁也不会一直忍着。接下来局势会怎么发展,以色列会不会收敛,还有没有更激烈的冲突,估计大家都在盯着看,毕竟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巴以冲突,而是关乎联合国权威和国际秩序的大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