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资增持青岛银行:机遇与挑战并存
青岛银行近期迎来重要股东变动。根据该行最新公告,青岛国信产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港股通渠道增持青岛银行H股股份8343万股,占该行股份总数的1.43%。此次增持后,国信产融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将达到16.43%,有望成为青岛银行第一大股东。这一变动标志着地方国资在青岛银行发展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国信产融的国资背景为青岛银行带来稳定支持。公开资料显示,国信产融的股东为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而该公司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0%控股。这意味着青岛银行将获得地方政府的强力背书,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银行的资本实力和战略稳定性,也为后续可能的资本补充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当前银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这种股东支持显得尤为珍贵。
青岛银行的发展历程颇具代表性。该行前身是青岛城市合作银行,由青岛市区21家城市信用社重组而成,2008年更名为青岛银行。2015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9年1月在深交所A股挂牌,成为山东省首家上市银行,也是全国第二家A+H上市城商行。截至2025年9月末,青岛银行资产规模已突破七千亿元,达到7655.71亿元,展现出较强的成长性。
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喜忧参半。财报显示,青岛银行营业总收入约110.13亿元,同比增长约5.03%;净利润约39.92亿元,同比增长约15.54%。这一利润增长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该行在盈利能力方面的韧性。然而,非利息收入下降成为隐忧,前三季度非利息收入为28.74亿元,同比下降10.72%。其中,净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2.3亿元,同比下降3.5%;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16.90亿元,同比减少1.52亿元。这一趋势反映出该行在中间业务和投资业务方面面临挑战。
资本充足率指标呈现下滑态势。截至2025年9月末,青岛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75%,比上年末下降0.3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14%,比上年末下降0.66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值得关注,尤其是在银行业整体面临资本压力的背景下。净息差持续收窄也是该行需要面对的问题,今年前三季度净息差为1.68%,较上半年和去年分别收窄4bp和5bp,反映出利差空间正在被压缩。
![]()
监管合规问题不容忽视。近年来,青岛银行多次受到监管处罚:2023年6月因互联网贷款信息披露不规范等问题被罚款52万元;此前还因相关机构违规代他人持有债券被交易商协会作出自律处分;2025年10月,西海岸分行因虚增存贷款规模被罚51.83万元,相关支行行长受到警告处罚。虽然处罚金额不大,但涉及的"数据、贷后管理、虚增存贷"等问题反映出该行在内部管理和合规经营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地方国资的增持为青岛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资背景可以增强市场信心,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更严格的合规要求和更审慎的风险偏好。青岛银行需要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合规水平,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
城商行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青岛银行目前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国资增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新的股东结构下保持战略定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将成为决定该行未来成败的关键因素。监管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都将考验青岛银行的管理智慧和执行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