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位年仅14岁的少年陈小龙,在虚拟空间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帝国”,掌控着三百多个QQ群,成员总数突破万人。只要他一声令下,这支庞大的网络“军团”便会迅速集结,将目标的私人信息彻底曝光,掀起一场数字围猎。
2. 在陈小龙的手机里,保存着一份名为《陈大师课堂》的备忘录,其中详细记录了如何高效地进行言语攻击。他强调“喷人”需讲究技巧,主张词汇要灵活运用,并总结出一套极具杀伤力的语言模式:动词+名词+形容俩,力求短促、尖锐、直击心理弱点。
3. 这名少年是名为X组织的核心人物,该团体属于“喷系”文化圈层,主要由12至18岁的青少年构成,他们以辱骂为乐,以羞辱为荣,构建起一个充满对抗与敌意的线上世界。
![]()
4. “喷系”青少年群体规模庞大,人数超百万。起初他们在贴吧比拼打字速度和辱骂创意,逐渐演变为更具破坏性的行为——自2018年起,“开盒”成为主流手段。
5. 这些参与者大多来自乡镇地区,早早离开校园,生活缺乏方向与监管,便将大量时间投入网络,在虚拟冲突中寻找存在感与归属感。
6. 许多孩子是在游戏中被拉入“喷系”圈子的,初次接触时毫无防备,很快便适应了这种攻击性文化,从受害者转变为施暴者,并继续发展新成员,形成恶性循环。
7. 所谓“开盒”,实则是非法公开他人隐私的极端网暴形式,其本质是对个体尊严的系统性摧毁。
![]()
8. 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技术或其他非法途径获取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手机号等敏感信息,并在社交平台或群组内肆意传播,使受害者陷入恐惧与无助之中。
9. 如今,“开盒”的操作已变得极为便捷。只需几个步骤,便可登录境外通讯工具“Telegram”,找到专门提供此类服务的频道,输入目标QQ号,系统随即自动返回详细的户籍资料、身份照片及亲属信息。
10. 青少年利用这些数据制作侮辱性海报,将受害者的头像与“疯狗”“底层废物”“卑微蝼蚁”等标签拼接在一起,甚至附上父母的照片、银行卡余额截图,进行人格贬损与精神压迫。
![]()
11. 暴力升级:从线上“开盒”到现实施暴
12. “喷系”群体的攻击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升级路径:最初是语言羞辱,继而发布恶搞图片,最终发展为全面“开盒”。每一次进阶都意味着伤害程度的加深。
13. 陈小龙麾下的“军队”拥有成千上万名活跃成员,每当发起一次“出征”,他都能感受到掌控全局的快感,仿佛自己就是这个隐秘王国的最高统帅。
14. 另一名核心成员曾描述自己如何精心管理团队:在QQ群发布严格规则,设定发言纪律,深夜仍在线巡查,亲自清理沉默不活跃的账号,确保组织运转高效。
15.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暴力正从屏幕背后蔓延至现实生活,带来真实的身体伤害与心理创伤。
![]()
16. 自去年起,“暗影”“夜行”等大型喷系组织开始常态化策划跨省暴力事件。
17. 行动通常由成年人或年龄较大的成员幕后指挥,利用未成年人法律追责较轻的漏洞,安排他们作为执行者参与殴打、骚扰甚至破门而入。
18. 一段流传于群聊中的文字写道:“光靠开盒威慑力不够……我们可以组建线下小组,专门负责开盒后的耳光惩戒。”
19. 不久之后,群里陆续出现新的“战绩”展示:视频中有人被围殴倒地,房门遭砸毁;一张照片显示,某位受害者的父亲被人揪住头发,面部流血,神情痛苦。
![]()
20. 黑产链条:当“开盒”变成一门生意
21. 2021年,加入喷系一年后,有人主动联系陈小龙,提出支付四五十元,请他帮忙“开”一个人的信息。彼时他刚满15岁。
22. 此刻的行为已不再是圈内的游戏较量,而是赤裸裸的非法交易。
23. 他随即联络了自己的引路人——X组织初代首领阿豪。阿豪将他引荐给一位长期合作的匿名网友,双方使用境外加密通信软件建立稳定联系。
24. X组织由此发生质变,从一个青少年主导的情绪化团体,转型为结构清晰、分工明确的黑色产业链:上游采购信息,中游加价转卖,下游面向终端客户分销获利。
![]()
25. 每单利润可达三四十元。售卖的信息种类繁多:身份证正反面、户口簿扫描件、外卖配送地址、火车航班行程、酒店入住记录,甚至包括微信好友列表。
26. 同时配套提供“短信轰炸”服务,让目标手机持续收到验证码或辱骂短信,造成严重干扰。
27. 陈小龙还通过收徒创收。他会根据徒弟所在地区的IP地址及其父母职业判断经济状况,收取不同数额的“拜师费”,金额从数百元到三千元不等。
28. 随着收入激增,他的消费水平也水涨船高。“一个月不花掉一两万都觉得不舒服。”他在朋友圈频繁晒出高档餐厅聚餐、KTV包厢唱歌、足疗按摩的照片,俨然一副“成功人士”姿态。
![]()
29. 未成年不是“免责金牌”
30. 尽管如此,真正因“开盒”受到法律制裁的青少年寥寥无几。
31. 虽然他们的行为已触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红线,但往往因涉案金额未达立案标准而逃脱处罚——例如有人仅获利800元,最终只收到口头警告。
32. 加之作案人员多为未成年人,执法机关在处理时倾向于教育为主、惩罚为辅,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33. 此类案件取证难度大,参与者分布跨省乃至跨国,调查成本高昂,进一步削弱了打击力度。
![]()
34. 对此,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社会公众散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253条之一,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量刑。
35. 2024年8月,《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正式施行,为遏制网络暴力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36. 我国现行刑法亦明确规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者,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释放出严厉打击此类犯罪的强烈信号。
![]()
37. 治理与应对:多方合力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38. 面对日益猖獗的“开盒”乱象,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正在协同推进整治工作。
39. 2025年第三季度,QQ平台累计处置违规账号270万个,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用户的保护机制,针对网络侵害、诈骗行为以及“喷系文化”等有害内容开展专项清理行动。
40. 同年11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聚焦粉丝对立、群体攻讦、网络暴力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整顿。
41. 微博平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近期已清理1200余个煽动仇恨、制造对立的违规账号,强化内容审核机制。
![]()
42. 当普通网民发现自己遭遇“开盒”时,应如何自保?
43. 为防止被进一步勒索,切勿私下联系“开盒者”进行交涉。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对泄露信息的网页内容(包括链接地址、发布时间、发布者ID)进行截图与录屏,完整保存证据链。
44. 随后向相关平台提交举报材料,要求删除非法内容;若造成严重后果,还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追究侵权责任。
![]()
45. 从长远来看,仅仅打击“开盒挂人”行为并不足以构筑坚固的防护体系。
46. 必须动员学校、家庭、社区与媒体共同参与监督与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学会尊重他人隐私与人格权利。
47.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生活的今天,如何让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在阳光之下健康成长,而不是在阴暗角落习得仇恨与冷漠,已成为全社会必须直面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