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李嘉阅/文
![]()
我是一缕风,从猫儿山的松针间诞生,从南岭的云絮间启程,掠过十万大山的褶皱,最终坠入漓江的翡翠色长卷。
那日清晨,我抖落满身露水,顺着峭壁滑向江面,瞧见薄雾正给山水披上蝉翼纱。我轻轻拂过游人温热的脸庞,听见他们指着江面惊呼:“快看,游船像把剪刀裁开了绸缎!”船头撞开晨雾,两岸青山次第舒展,江水把我卷进漩涡又抛出来。我飞向岸边,去触摸九马画山的岩壁,石纹里的骏马忽然鬃毛飞扬,那是自然的痕迹。游船甲板上的红丝巾被我掀起,小姑娘咯咯地笑着去抓,那笑声碎成无数光点坠入江心。
日头攀升,烟火的气息渐渐浮现。我再也按捺不住激动,从桅杆上一跃而下,飞上渔家的竹筏,从鱼篓的间隙中穿过,去和江里的朋友们打招呼。洗衣妇的棒槌声与船工的山歌在我的裙摆上跳跃,惊起的白鹭掠过我肩头。韩愈笔下的“江作青罗带”在我耳畔回响,我推着浪花临摹这千年绝句,远山含翠如簪,近水凝碧似带,人与自然的共鸣在水波间荡漾。
正午的炊烟引我拐进小巷。明桂米粉店里,龙师傅的陶瓮中二十六味香料与漓江的水缠绵交融。“卤水是桂林米粉的魂,漓江的水是卤水的魂。”他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搅动,四十年光阴在浓汤里翻涌。我托起袅袅蒸汽,看见拜师时的誓言在陶瓮中沉浮,听见传承的故事随着咕嘟声流淌。索性悄悄偷走一缕卤香,感受着这碗用漓江水熬煮的烟火,如何将人与自然的羁绊熬煮得愈发浓稠。
日头西斜时,我被岸边老榕树的叹息声吸引。导游指着树影婆娑处轻声说:“看,那是 20 元人民币背面的取景地。老渔翁在这里依江而生活了一辈子,去年冬天,他追着江风走了……”我静静轻抚斑驳的树干,仿佛看见老渔翁的身影,在暮色中与竹筏融为一体,化作漓江永恒的回响。消失的何止是一位老人?那是人与山水相看两不厌的岁月,是世代传承的和谐共生。
星光点点。我知道,自己终将消散,但漓江的故事不会结束——山水与烟火,文化与传承。而我,将带着这份人与自然共生的温暖,奔赴下一场山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