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宝鸡正面临着一个现实矛盾,企业要发展,项目要落地,可土地就这么多,怎么办?
NO. 1|壹
楼叔带大家看看近几个月的土地交易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整理了近几个月的土地数据后,楼叔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工业和工矿用地,在交易市场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而且这些用地,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和渭滨区这两个产业聚集地。可以说,不管是挂牌拍卖还是最终成交,工业和工矿用地依然是眼下最抢手的“硬通货”。
![]()
▲图源自网络、侵删
这背后反映的实际矛盾很清晰,宝鸡作为老工业城市,要发展、要引进新项目,自然离不开土地。
但土地总量就这么多,新增供应有限,这就逼着大家必须在“怎么用好”上动脑筋。让每寸土地都发挥最大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NO. 2|贰
有意思的是,土地紧张反而"逼"出了新思路。
近日,一则喜讯从渭滨区传来,姜谭经开区入选“2025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园区”。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园区以“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的扎实成效。
![]()
土地资源紧张,如何破解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姜谭经开区交出了一份“向上发展”的答卷。
向“土地”要效益:亩均收入超500万
数据显示,姜谭经开区土地开发率达到81.3%,工业用地亩均收入达到513.2万元,土地集约利用率排名全省第三,位列全市工业类开发区第一。
这些亮眼数字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姜谭经开区建立起涵盖企业平均投资强度、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等指标的综合评价制度,从源头上推动土地利用效率全面提升。
“工业上楼”:让工厂“立”起来
在西部智造创新园,8栋电子厂房已顺利封顶。这个建在“僵尸企业”秦岭水泥闲置地块上的园区,是“腾笼换鸟”的生动实践。
![]()
▲图源自宝鸡日报
通过“工业上楼”设计,89亩土地实现了21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达2.53,较传统厂房提升2至3倍。目前,园区8栋厂房已有6栋确定了招商项目。
星芯智界微波雷达、双峰气体医用气体物联网等8个项目计划入驻。
“产业链”上楼: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姜谭经开区重点发展传感器、微电子、机器人等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优的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布局从“扁平”走向“立体”。
![]()
▲图源自网络、侵删
近两年来,经开区累计盘活低效闲置用地580亩,闲置厂房15万平方米,新建传感器产业园、电子新材料产业园等立体园区6个,引进近20家产业链企业,初步形成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
▲图源自网络、侵删
像这样的案例很多,例如利用宝鸡西出口闲置土地132亩,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利用原宝鸡西服务区土地,招引投资5.2亿元的诚钢集团螺旋钢管防腐保温涂层加工项目;德奥机械利用10亩闲置用地,引进塑料制品智能生产线项目……
向集约要空间,向创新要效益,宝鸡正在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说到底,地就这么多,就像家里的账本,钱就这些,关键得看怎么花。
所以,土地集约利用,看似是政府的事、企业的事,但最终受益的是谁?是企业有了更优质的生存空间,是市民能享受到更绿色、不拥挤的城市环境,是宝鸡这座工业重镇能持续焕发活力。
以上为正文,宝鸡新楼市稿件。
看完记得【一键三连】哦!
点赞+在看+转发
点击关注,与更多专业买房人一起交流
购房交流群
看热盘 二手房 楼市爆料八卦
房价 学区 咨询购房问题
全国住房公积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