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在英国买地建使馆这事儿,一卡就是七年,最近英国首相斯塔默还放狠话,说不会因为外界压力草率批准,英国不会被吓倒。
这话听着挺硬气,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赤裸裸的拖延战术,一个正常的外交设施迁建项目,硬生生被拖了七年,换谁都得没耐心。
奇怪的是,当年签字欢迎的,和今天百般阻挠的,竟是同一个国家?他们为何要这样做?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编辑:CY
2.55亿买的地荒了七年
话说这事儿得从2018年说起,那会儿中英关系还算不错,中国花了2.55亿英镑,买下了伦敦皇家铸币厂旧址那块地,位置绝了,就挨着伦敦塔。
当时的外交大臣,就是后来当上首相的鲍里斯,还亲自给中国外长王毅写了信,信里说得清清楚楚,明确同意把这地指定为外交用地,还盛赞这是中国在海外的最大投资项目。
![]()
合同签了,钱也付了,一切都按英国的规矩来,中方开始走程序,找英国设计公司,改方案,为了表示尊重,连当地的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都严格遵守着,本以为这事儿能顺顺利利推进,可好景不长。
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12月10日,伦敦的哈姆雷特区议会突然来了个大转弯,他们一票否决了中方的规划申请,理由是所谓的“安全风险”和“社区居民反对”。
这理由连英国本土媒体都觉得牵强,明摆着就是刻意刁难,中方没急眼,继续补材料,他们调设计,改方案,地下层的高度都改了,又重提申请,递过去的文件厚得像砖头。
![]()
快递箱子堆满了走廊,中方代表在会议室里,一页页地投影解释,英方官员在下面做标记,中方连夜改,打印机转个不停,就这样,他们补了三轮方案,交通影响评估、噪音控制,全盖上。
2023年,审批权被收归中央政府,大家还以为能走上快车道,结果却是更漫长的煎熬,英方的借口越来越离谱,一会儿说中方提交的图纸有灰色区域,一会儿又说地下结构数据不够。
决策日期被一次又一次地推迟,最新的时间点,已经延到了今年的12月10日,这还是第二次延期,整整七年了,从买地到今天,那块地就那么闲着长草,围栏都生锈了,没有任何动静。
![]()
被美国遥控的提线木偶
英方还想两头讨好,一边拖着我们,一边悄悄递了申请,希望中方批准他们扩建北京的大使馆,他们花了1亿英镑,想让中方快点儿批,可中方二话不说,直接拒绝,一码归一码。
你不让我建,我也不让你扩,对等原则就摆在这儿,这让英方很没面子,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呢?10月28日在议会下院被保守党追问,他站在那儿硬扛。
![]()
他说英国“不受外部威胁影响”,审批是按程序走,不会屈从于压力,这话说得格外讽刺,因为保守党抓住“间谍案”起诉失败大做文章,攻击工党“对华软弱”,斯塔默需要证明自己不是“好先生”。
这个被拖了多年的中国使馆项目,简直是他送上门的挡箭牌,用来展示自己的“强硬”姿态,可事实是,鲍里斯2018年的信件曝光后,英方自己打自己的脸,当初支持,现在翻脸比翻书还快。
这背后,一直晃动着美国的影子,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早就给唐宁街打过电话,他提醒英方这个选址存在“国家安全风险”,暗示通过这个项目会影响美英之间的互信。
![]()
更有甚者,美国人还把这事儿和美英贸易关系绑在了一起,明摆着就是施压,如此看来,这个原本只是中英之间的双边事务,早就变成了中美博弈的棋盘一角。
英国说白了,就是在充当美国的“代理人”,斯塔默在议会那番慷慨陈词,哪里是说给中国听的,他分明是演给华盛顿和国内反对派看的,这刚好暴露了他左右为难的窘境和身不由己的尴尬。
他的“不受影响”喊得越响,反而越凸显自己不过是个提线木偶,线就攥在大洋彼岸的手里。
![]()
全球金融中心的至暗时刻
英国这么折腾,真的划算吗?伦敦金融城里已经有人开始担心了,如果再这么下去,中英贸易额可能会大幅下滑,那些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日子只会更难过。
要知道,中国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的双边贸易额高达1180亿美元,英国的汽车行业、奢侈品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极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里,不少核心部件都来自中国。
![]()
可另一方面,它又不敢得罪美国,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让它彻底陷入了死胡同,英国的操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自己的国家信用,让这块地成了检验它是否还是可信赖伙伴的“试金石”。
测试的结果,恐怕很糟糕,它的双重标准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就在英国政府用各种理由百般阻挠中方建馆的同时,他们的官员却在中国表达着截然不同的诉求。
英国商业贸易大臣访华时还公开强调,为了适应21世纪的英中关系,英方迫切需要新的外交设施,这种逻辑就是,我可以要求你提供一切便利,但你不能对我提同样的要求,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
也是对外交对等原则的公然践踏,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背信行为,要知道,这个项目在最初阶段,是得到过时任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本人原则性支持的。
现在却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这种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对国家承诺和合同精神的背叛。
正因如此,中国外交部才会罕见地使用“合同精神缺失”、“严重失信”、“失信失德”这样极其严厉的措辞,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外交抗议了,这简直是指着鼻子在骂,让英国的国际信誉面临崩塌的风险。
![]()
一个连自己曾经支持过的合法商业交易都能说反悔就反悔的政府,它未来的任何承诺,还值几分钱?
清算时刻来临
七年的等待,七年的容忍,现在,中国终于不再沉默了,行动也随之而来,既然你不讲对等,那我也没必要客气,对于英国希望在北京翻修使馆的申请,中方直接拒绝。
同时,中方发出了严正警告,如果英方继续一意孤行,将要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这已经不是一个孤立事件了,它让全世界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都在看,都在想。
![]()
一个连自己曾经支持过的合法商业交易都能说反悔就反悔的政府,它未来的任何承诺,还值几分钱?皮球又一次踢到了英国脚下,12月10日,这个最新的决策期限,将成为最后的考验。
英国的选择,将决定这块位于伦敦塔旁的地块,究竟是成为中英关系解冻重启的一块基石,还是成为压垮双边互信的最后一根稻草,中方已经表态,接下来将视英方的实际行动作出反应。
不再空等,不再空谈,如果12月前英国仍无实质动作,那这场“七年之痒”将彻底变成“外交清算”,这一次,中国准备好算总账了,这不再是商量,而是最后的通牒。
![]()
对等反制是国际交往中的常见做法,英国既然不遵守规则,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中英两国作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原本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可英国偏偏要把正常的合作项目政治化。
这种做法真的并非明智之举,国际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和契约精神,英国一再违背承诺,只会让自己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最终只会落得“双输”的结局。
中方的耐心有限,机会也不会一直等着英国,到底是选择维护国际信誉,继续与中国合作?还是选择一条对抗到底的死路,英国是时候做出明智的选择了。
![]()
结语
七年的等待,换不来一句尊重,当契约精神被政治操弄,唯一的答案就是让背信者付出代价,英国正亲手关上机会的大门,透支的不仅是国家信用,更是未来的发展空间,这声警钟为全世界而鸣。
12月10日,世界将如何见证这场清算的开启?如果继续头铁,英国准备好承受一个超级大国的怒火了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