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沿着黄河遇见海|采访团走进石洼分洪闸:探访守护两岸安宁的“中流砥柱”

0
分享至

编者按:由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山东黄河河务局主办,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泰安、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市党委网信办协办,齐鲁网·闪电新闻承办的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网络主题活动于11月3日正式启动。来自中央重点网络新闻媒体、山东省主要网络新闻媒体的记者走进泰安、德州、淄博,在走读中感受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见证齐鲁大地的发展脉动,展现山东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生动探索。

采访团参访石洼分洪闸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4日讯11月4日下午,2025“沿着黄河遇见海”采访团一行来到石洼分洪闸。东平黄河岸边,雄伟的石洼分洪闸横亘南北,历岁月而愈显坚卓,无言见证着治黄事业的传承与变迁。这座“山东黄河第一闸”,不仅是防洪调度的关键枢纽,更是守护两岸安宁的“中流砥柱”。


它的设计分洪流量高达5000立方米每秒,当黄河发生超标准洪水时,闸门开启可将洪水引入东平湖新湖区,有效控制艾山下泄流量,肩负着“四保”重任——保障济南市、京沪铁路、胜利油田和下游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座工程自诞生起就不断升级:1967年首次建成,1976年因黄河河床淤高而改建,2017年又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并荣获黄委“基本建设样板工程”。如今,58岁的石洼闸仍以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水情,成为黄河下游防洪“王牌”工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采访团参访石洼分洪闸

2025年,石洼分洪闸成功入选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这标志着其价值已超越水利功能,升华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符号。


石洼闸的坚守,离不开一代代“守闸人”。记者曾记录下闸工石如贵的日常:他双手沾满机油,精心保养49台启闭机;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闸室,用扁担去2公里外挑水;夜晚听着风声、水声和猫头鹰的尖叫巡视大闸。他却笑称:“平日看看东流的黄河水,修剪闸前草坪,浇浇亲手栽的花,忙个不停,怎么会寂寞?”


这种“闸就是家,家就是闸”的信念,正是黄河精神的缩影。2023年,东平黄河河务局将石洼闸申报为“多彩中国网红打卡地”,推动其从专业领域走向公众视野。这里已成为研学热土:中小学生通过黄河文化研学活动,了解分洪原理;游客在闸畔的休闲公园漫步,欣赏枯水期的静谧如画与丰水期的浊浪滚滚;而闸体本身的壮观景象——49孔闸门如列队将士般屹立湖畔,更成为摄影爱好者镜头中的经典画面。


石洼闸的保护与利用,是山东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缩影。通过数字赋能,闸控系统已实现从人工向智能化的跨越;通过立法保障,黄河水利遗产名录的建立使工程价值得到永久认可。当地河务局表示,将继续挖掘石洼闸的文化内涵,让其成为展示黄河治理成就、增强文化自信的窗口。


从1967年的战天斗地,到入选黄河水利遗产;从“山东黄河第一闸”的功能标杆,到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文化地标——石洼分洪闸的变迁,正是黄河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诠释。它用58年的坚守诉说着:黄河安澜不仅是水利工程的目标,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课题。


闪电新闻记者 王子豪 石永薇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闪电新闻 incentive-icons
闪电新闻
山东广播电视台资讯首发平台
273088文章数 2368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