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军事期刊轻描淡写地披露飞龙-300D自杀式无人机单价可能低至1万美元时,这个数字背后暗藏的战略意图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具冲击力。
(图1)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款在去年珠海航展首次亮相的游荡弹药(图1),正在用令人咋舌的性价比改写现代战争规则。在俄乌战场上,伊朗制造的Shahed-136无人机让世界见识了这种廉价武器的威力,而中国版本不仅价格砍半,还集侦察、监视、打击功能于一身,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武器升级,而是对传统军备体系的降维打击。
飞龙-300D的设计哲学透着精明的实用主义。采用活塞发动机和标准汽油驱动,意味着使用者无需建立复杂的后勤保障体系;三角翼配置让它在同等动力下飞得更远,模拟演习中突破防空系统、飞行1000公里摧毁目标的战绩,证明这不是花架子。
更关键的是可适配弹头的设计思路,让用户能像搭积木般根据任务需要自由组合,这种模块化思维正是现代军工生产的精髓。
(图2)
![]()
价格永远是最大的杀伤性武器。
1万美元是什么概念?不到一枚反坦克导弹的十分之一,不及传统战斗机单小时飞行成本的三分之一,却能在边境冲突中执行侦察打击任务。
这个定价策略明显瞄准了两个市场:像巴基斯坦这样军费有限但面临现实安全威胁的国家,以及那些渴望建立不对称作战能力的小国。
当文章特意点出巴基斯坦的采购可能性时,暴露的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营销策略——利用中巴现有军事合作基础,在印巴对峙的背景下(图2)打开突破口。
现代战争正在从贵族游戏走向平民化竞技。飞龙-300D代表的不是技术飞跃,而是战争经济学的革命。
传统意义上,军事优势建立在昂贵的硬件基础上:一架战斗机数千万美元,一套防空系统动辄上亿。而当自杀式无人机以万美元计价时,战争的成本门槛被急剧拉低。这意味着,即便是军费有限的小国,也可以通过批量采购组建具有实质威胁的无人作战部队,这对地区力量平衡的冲击是颠覆性的。
(图3)
![]()
地缘政治棋局中,这款廉价无人机落子的位置相当微妙。在台海方向,面对台湾加紧开发自杀式无人机以强化不对称作战能力,大陆军工体系推出性价比更高的同类产品,既是对台军事压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对美国对台军售的间接回应。
美国人卖F-16(图3),中国人卖飞龙-300D,这场军备竞赛正在不同的价格区间平行展开,然而,从细节上完全可以看出来,中国这类武器出口不仅关乎商业利益,更是国家战略的延伸。
说到底,中国军工的这套打法,本质上是在用商业思维解构军事竞争:用飞龙-300D这样的产品,在一直被西方军工复合体主导的高端武器市场撕开一道口子。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军火市场同样具有杀伤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