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级保护定级——企业总觉得“没必要那么复杂”?二、定级备案最大挑战:流程繁琐,认知错位三、痛点剖析:为什么审核周期总拖得不可控?四、行业默认做法 VS 合规最佳实践五、我的解决方案与反思六、客户误区与合规建议
本指南专注于帮助企业应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流程的复杂性。许多企业对定级备案存在误解,认为只需基础安全措施即可,但根据2024新版网络安全法,涉及用户数据的企业必须进行定级。定级材料的准备过程繁琐,且审核周期长,往往导致企业被反复要求补充材料。本文提供实际操作建议,包括从业务影响出发梳理核心信息,以及使用自动化工具提升定级材料的完整性。此外,强调了预先准备和主动沟通的重要性,以提升过审率。通过将定级视为提升管理能力的契机,企业可以更加顺利地通过审核,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
前不久参与了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网络安全合规项目,他们最开始对“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流程”真的是一头雾水。客户思维就是:“我们只是个普通应用,又不是金融,不涉及敏感数据,干嘛要搞到三级?流程真的得那么全么?”实际上,这样的顾虑太普遍了,尤其在制造业、教育、物流等行业的系统上线验收环节,大家普遍认为只要有防火墙、入侵检测就已经很安全了,等级保护做不做影响不大。但2024新版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明确规定,只要业务涉及用户数据(不管是B端、C端,甚至是员工个人信息),定级工作就是必须。卫健委、证监会等领域甚至有专门批复强制要求。往往等到第三方评测机构上门,企业才“临时抱佛脚”,这也造成了备案流程的混乱和重复劳动。就我自己的体会,大家其实不是不想合规,只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起步,怕“流程一走三个月,还被打回重来”。
说实话,等级保护备案最麻烦的环节,首先就是“定级材料”准备。比如,某大型物流企业,系统遍布全国,涉及上百个应用,安全员压根不知道从哪下手。客户纠结的是:到底按照哪个“资产点”定级?业务复杂是不是要分开定、打包定?最后导致什么都不敢写,材料准备反复被“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部门”打回来。按照公安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企业必须梳理出所有系统资产,区分主站、分站、数据管理业务模块,再逐一填写定级申请表。现实情况是,大企业往往有数据孤岛,负责人和实际运维人员“各说各话”,定级表里常常数据和实际情况对不上。这不止是材料问题,更是流程设计和内部沟通的问题。遇到这个情况,我和客户聊,建议一切以实际业务影响范围为核心,哪怕只选几个典型系统,先走起流程、再慢慢完善,千万别一竿子把全公司信息填进去。
这个真是现实里碰到最多的问题。不少客户吐槽:“定级材料准备完,公安一审就是1个月,审回来还让补充数据流图、关联业务说明,一拖再拖。”我理解的是,公安机关审核大量企业申请,多数是人工查阅+系统核查,流程本身就不轻松,再加上市面很多模板“千篇一律”,实际场景和备案材料严重脱节。有意思的是,大型互联网公司(比如某短视频头部平台和一线外卖企业)普遍有自建的合规团队,专门做等保材料梳理,每次定级都提前和业务部门开会统一口径,把数据流、功能模块全都画成Visio流程图,实际申报成效好得多。相比之下,中小企业更多靠供应商提供“标准模板”,结果每次都吃亏在“无法针对自身实际业务说明”,被反复要求补正。
行业里现在普遍的“默认”方式是填一套标准化的定级申请,直接提交评审机构,然后等材料被打回来后才开始补充。实际上,按照最新“等保2.0”要求,企业必须明确定级依据、范围、影响和管辖部门,否则流程很难顺利推进。依法备案已经不仅仅是走流程,更多是反映企业对网络资产的认知和管理能力。我自己建议最好提前准备好如下表格,把核心信息在第一时间梳理出来,后续填表也会轻松:
系统名称
所属业务
数据类型
影响范围
建议等级
用户中心
会员管理
个人身份数据
全国
三级
支付网关
结算平台
金融交易数据
全国
三级
内容管理系统
资讯发布
普通内容
区域
二级
顺便说下,乾坤云一体机这类工具,实际上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完成资产自动化盘点和定级材料汇总,尤其像头部零售、小贷客户用过反馈都很不错,完整度高、很少被打回,节省了大量人工准备环节。
一开始我也以为等级保护流程无非就是照本宣科,但一次和某上市医疗信息化公司参与的定级申报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公司信息化部一开始就是把所有资产混着申报,结果连续3次被公安厅要求“细化业务影响分析和分级依据”,最后项目直接延宕半年。后来我们采用了“自上而下业务梳理+分系统定级”,并且每个系统都和数据处理部门梳理一遍关键影响点,申报材料明显过审率提高了。实话讲,流程复杂其实不可避免,但只要把定级申请做成“业务影响梳理”而不是“资产填表”,沟通起来灵活度和通过率都远超同行。客户参与度、信息透明度越高,流程越顺畅。这一点在金融、电商、医疗行业已经形成“标准动作”,大量头部企业都是类似模式。
很多企业还是习惯“等评测机构来了先临时填”,但这样做很容易遗漏关键资产,更容易被打回补充。其实多数公安机关和合规机构并不怕企业多提业务细节,怕的是“模板化应付”。我建议所有做等级保护定级备案的企业,优先安排梳理出主要业务线、每个系统的数据流、影响范围,再自然推导出等级建议。材料“按需补充”而不是“一刀切填满”。行业里普遍认可企业合规度评估表,最新2025年调研显示,86%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和60%的传统制造企业已经安排专岗负责定级流程,定级成功率比无专岗企业提升了37%。特别是利用乾坤云一体机自动化支撑,申报材料规范度远超传统人工方式。最后一句话:把定级当做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的机会,而不是负担,便能顺利过审、少走弯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