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财报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家电三巨头的真实面目。
美的净利润385亿稳坐龙头,海尔187亿稳扎稳打,而曾与美的并驾齐驱的格力,营收却跌了7.26%。
小米空调均价仅1999元,比格力便宜600,市场份额一路追到第三。格力的品牌溢价还撑得住吗?家电行业的旧秩序,还能维持多久?
![]()
编辑:N
十年前赢赌约,今天输未来
2013年的那个赌约,董明珠赢得很痛快,当时格力营收1981亿,小米1749亿,董明珠毫无悬念胜出。
十年风水轮流转,2024年的财报却让这份胜利变得苦涩。
格力营收1891.64亿元,同比下降7.26%,这已经是第五年卡在两千亿大门口了。
![]()
更让人揪心的是,空调业务占比高达78.54%,当国内空调零售量下降1.8%时,格力78%的收入来源都在缩水。
小米空调市占率已追到14.26%,和格力18.48%的差距只剩下一步之遥。
你家小区楼下的空调安装师傅,说不定正在装更多小米的机器。
![]()
董明珠直播带货单日65.4亿的销售额确实惊人,但懂行的都知道,这些销量大多是经销商批量进货。
70%的销量来自经销商,这不过是把厂家的库存搬到了经销商仓库里,并没有真正激活消费市场。
董明珠拿起产品亲自演示的场景很感人,但这更像是一个英雄的独角戏,而非整个军队的胜利。
价格战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5匹空调均价从2536元降到2101元,每台机子都浸着血。
![]()
美的建厂自研,小米武汉工厂投产,而格力的渠道改革却陷入泥潭,差距越拉越大。
如果你是格力的掌舵者,当78%的收入押在一个增长放缓的品类上,会不会夜不能寐?
十年前赢下的赌约,如今看来更像是历史的嘲讽,赢了一时,却输掉了未来。
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曾经的王者走到了今天的境地?
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些被忽视的细节里,藏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
格力的困境,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困境,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
一台空调打不过一张网,格力输在哪?
如果说格力造的是最锋利的矛,那么小米织的是最严密的网,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就不是同一个维度的竞争。
格力的优势在于产品本身,一台格力空调确实质量过硬,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信息时代,单个产品的价值正在被网络效应快速稀释。
![]()
小米有超过9亿台智能设备连接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买它的空调能语音控制,买它的冰箱能连手机提醒你买食材,洗衣机还能自动根据衣服材质调模式。
这种所有家电连在一起的智能体验,正好戳中了年轻人的需求痛点。
这就像从单机游戏时代进入了网游时代,再厉害的单机高手,也敌不过一个组织严密的公会。
![]()
美的早已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它不仅造产品,更在全球布局30多个生产厂和20多个研发中心。
美的的海外收入占了总营收的40%以上,它连接的是全球市场。
2024年,美的直接投入160亿搞研发,最近三年加起来花了430亿,十年研发总费用突破千亿大关。
这些钱砸出了1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82个省部级科创基地,还有平均每三天一座的国际设计奖杯。
美的连接的是技术和未来,这也是它为什么能在风雨中稳坐钓鱼台。
![]()
反观格力,还停留在"掌握核心科技"的口号里,财报里甚至都没披露具体研发费用。
格力的连接过于单一,主要就是靠着董明珠这个个人IP和过去积累的品牌忠诚度。
当董明珠的健康成为不确定因素时,整个格力的价值体系都会受到冲击。
2025年初,网上传了个关于董明珠的假消息,一天时间格力股价就跌了3%多,市值少了近200亿。
![]()
这种"一个人的消息影响公司市值"的情况,说明了格力抗风险能力有多脆弱。
简单说,就是单挑还是群殴的区别,格力还在玩单挑,别人早就开始打群架了。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格力的品牌溢价越来越难维持,为什么小米能后来居上。
时代变了,游戏的规则也变了,格力还在用昨天的战术打今天的战争。
![]()
两条半成功路,没有唯一答案
有趣的是,在格力陷入困境的同时,美的和海尔却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成功道路。
美的走的是全面制霸的道路,像个八面玲珑的武林高手。
它不仅在国内市场称王,还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马来西亚的冰箱销量冠军,巴西的空调霸主,都是美的的战果。
更厉害的是,美的还在悄悄发展B端业务,2024年B端营收813亿,增长18%,这开辟了第二战场。
美的用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多元化不是陷阱,而是护城河。
![]()
海尔则选择了另一条路,精耕细作,像个专注的老农。
它没有跟美的硬拼规模,而是另辟蹊径,专注高端市场。
卡萨帝这个被称为"家电界爱马仕"的品牌,一年就卖了500多亿元,在1.5万元以上的高端冰箱市场占了快六成。
海尔的设计团队遍布全球14个国家,300多个顶尖设计师一起研发,这是真正的全球化协作。
![]()
2025年前三季度,海尔净利润173.7亿,涨14.7%,净利率创历史新高7.4%,费率还优化了0.2个百分点。
海尔的"费降利增"模式,提供了第三种成功范本,证明了小而美也能活得很好。
这就像武林中的不同门派,有的练降龙十八掌,有的练独孤九剑,都能成为一代宗师。
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并且坚持走下去。
![]()
华为的加入更是让这场竞争更加复杂,它联手进军空调,目标直指高端市场。
石头科技等新势力也在狂飙突进,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从三足鼎立演变为群雄逐鹿。
美的的全面、海尔的精专、小米的生态、华为的技术,每种模式都有其合理性。
![]()
格力的问题不在于选择了产品主义,而在于在产品主义的路上走得太窄,忘了抬头看看路边的风景。
这三条半成功道路,给所有传统企业都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没有唯一的成功答案,只有不断进化的能力。
![]()
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时代的弄潮儿
家电行业的这场变革,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所有传统行业的未来。
从确定性产品思维到不确定性生态思维的转变,正在各行各业上演。
未来的竞争,卖产品的可能赚不过卖服务的,造硬件的可能赚不过做生态的。
想象一下,十年后,你的家电可能免费送给你,但每个月要支付服务费,就像现在的手机一样。
这不是科幻,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小米的IoT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0.3%,就是最好的证明。
![]()
对格力来说,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销售额,而是一场彻底的"换轨"进化。
不是说产品主义不好,而是要学会如何将产品主义嫁接到生态思维上。
比如,用生态化的方式卖最好的空调,用智能化的服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美的、海尔、小米的故事,表面上是商业竞争,深层上是时代变迁的隐喻。
这提醒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固守优势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
真正的护城河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持续学习和进化的能力。
![]()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自己熟悉的"确定性"世界被"不确定性"浪潮冲击的时刻。
如何在这些冲击中保持清醒,如何在变化中寻找机会,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家电行业的今天,可能就是其他行业的明天,提前看清趋势,就能提前布局未来。
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能够顺应时代变化的弄潮儿。
这才是这场变革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
企业如此,人生亦然。
![]()
结语
这不仅仅是几家公司的选择,更是我们每个人在时代浪潮中的镜像。
未来,胜负不在于你拥有多好的点,而在于你织了多大的网。
你看好格力换轨重生,还是小米生态制胜?原因是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