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暨第二十届群星奖颁奖活动在重庆市群星剧院举行,活动上揭晓了本届群星奖所有门类终评结果。其中,红河州原创舞蹈《云上梯田》位列其中,获舞蹈类“群星奖”,实现了红河州近10年来在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领域的重要性突破,让哈尼梯田承载千年的智慧与时代精神在全国舞台上绽放光芒,彰显了新时代群众文化的蓬勃生机。同时,由红河州文化馆梯田谷雨合唱团带来的合唱《丰收乐作》也入围了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
![]()
![]()
![]()
据了解,本届群星奖共有1996个演出单位的5039个作品(团队)、29.5万名群众文艺工作者参评,经过初选、复评及终评,最终从全国报送的数千部作品中评选出60个获奖作品(团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各10个。
![]()
哈尼族千年生态文明智慧与时代精神的交响共鸣
舞蹈《云上梯田》以全球首个“三遗产”农耕文明典范——红河哈尼梯田为创作背景,将哈尼族“人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想融入舞蹈叙事。作品通过“冬垦·春播·夏忙·秋收”四个篇章,模拟梯田从开辟到稻浪翻滚的全过程,以身体语言勾勒出云海环绕、春耕夏忙、秋收冬藏的梯田盛景。舞蹈中,演员们通过柔韧而有力的动作,再现了哈尼人修筑梯田的劳作场景,同时融入对“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生态系统的艺术化表达,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恰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深度契合,展现了红河儿女守护文化根脉、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
创作过程中,编导团队巧妙地将哈尼古歌与现代器乐融合,营造出空灵悠远又气势恢宏的听觉效果。当哈尼族长者与子孙对唱传情的场景再现舞台,传统农耕文化中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价值观,与当代社会倡导的家庭美德、社会和谐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舞蹈以“丰收满仓”的造型收尾,既象征着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更隐喻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下,边疆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图景。
![]()
群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国群众文艺领域的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始终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舞蹈《云上梯田》由红河州文化馆历时两年打磨,所有创作灵感均扎根本土、所有演员均来自红河州。舞蹈将梯田四季变换之美、云雾缭绕的灵动之美,插秧、薅草、秋收等农耕动作升华为劳动之美进行了诗意化表达,将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新时代的价值追求,让观众在舞蹈视觉享受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价值。
![]()
主创人员介绍:“我们不是在演绎云上梯田,而是在传递一代代哈尼人对大自然刻进骨子里的敬畏。我们想通过这支舞蹈搭建一座桥,让老一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耕智慧与哈尼人开垦梯田的坚韧精神,以现代审美方式被更多人看见”。“我们深入研读脚本之余,走进梯田村寨,聆听寨子里的老人讲述梯田耕作的故事后,才真正理解了那些播种时小心翼翼的手部动作、收获时灿烂的笑容,都是融入哈尼人传承千年的对自然的默契与尊重。”饰演哈尼族少女的演员们深有感触。这种创作理念,正是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艺方针的生动实践。
![]()
从“里程碑”到“新起点”,红河群文绽放新时代光芒
“此次《云上梯田》获评第二十届群星奖,是红河州群众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更是边疆民族地区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生动见证。它让藏于深山的文明密码,通过艺术创新走向全国舞台,成为民族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鲜活样本。这份荣耀将化作新的起点,激励着更多边疆儿女以文化为笔,书写新时代答卷。”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伟表示。
![]()
当传统智慧邂逅时代精神,当群众创作碰撞艺术创新,红河哈尼梯田的千年文明,正以《云上梯田》为载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这不仅是红河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生动诠释。
文旅头条通讯员 孙思漫 文
主办方 图
责编 童文文
校对 刘榕杉
审核 张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