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邢振宇 通讯员 张兴华 张静
11月1日,由齐鲁理工学院主办的首届齐鲁古道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暨“齐鲁古道行”工作坊经验交流会在该校济南校区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西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及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政府参事室、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等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齐鲁古道沿线工作坊、观察员代表60余人参会,共同深挖齐鲁古道文化的深厚底蕴,共探其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为深入推动文化“两创”贡献智慧与力量。
![]()
群贤毕至,共启齐鲁古道研究新篇
齐鲁古道,作为连接齐鲁两国核心区域的古代交通网络,是中华文明脉络中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其核心线路东接临淄、西起曲阜,中间经今济宁、泰安、济南、淄博等地,全长逾500里。不同于单一的交通通道,这条古道是齐鲁文化深度融合的“纽带”,积淀了军事文化、驿站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业态,留存有齐长城遗址、青石关、锦阳关等大量文化遗存,是兼具历史厚度、文化深度与未来潜力的“活态遗产”。
厦门大学冯兵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齐鲁古道绝非单纯的地理通道,它更是一条推动齐鲁文化深度融合、促进儒学广泛传播的重要文化廊道。他认为,这条古道不仅是历史的珍贵遗存,更是面向未来的宝贵文化资源,期待与会学者能共同探讨其承载的文明记忆与时代价值,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彰显齐鲁风采、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金色名片”。
齐鲁理工学院董事长、校长常翠鸣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她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在齐鲁文化研究与传承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常翠鸣表示,学校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各界贤达携手并进,共同参与到齐鲁古道文化的研究、开发利用和工作坊建设中来,为深化研究、发掘其育人功能、推进校地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赠书环节。上海大学张安福教授、西南大学马强教授、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傅永聚教授分别向齐鲁理工学院捐赠了《走读丝路丛书》《蜀道文化纵横》《生活中的儒家伦理》等学术著作,丰富了学校的馆藏,体现了学界同仁对古道文化研究事业的支持。
![]()
名家论道,探寻古道文化深厚内涵
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来自省内外的四位资深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深入阐释了古道文化的博大精深。
西南大学马强教授凭借其多年深耕蜀道研究的深厚学养,从地理环境、文化交流、历史演变等多维度,全面剖析了蜀道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蜀道作为历史上的交通要道,更是文化传播与民族交融的重要载体,其研究视角与方法为齐鲁古道文化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
天山走廊作为古代中国多元族群交往的交通、文化及民族共同体走廊的独特地位。上海大学张安福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与考古发现,揭示了天山走廊在推动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汇、促进族群融合方面的历史作用,强调了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为理解中国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重要历史视角。
作为齐鲁古道研究的权威专家,傅永聚教授系统梳理了古道的起源、发展与传承脉络。他指出,齐鲁古道“因军事而兴起,因商贸而发展,因文化交流与融合而辉煌”。同时还分享了齐鲁理工学院“齐鲁古道行”项目的实施情况与显著成效,使与会者对齐鲁古道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
作为教育学专家,韩延明教授则从教育学独特视角出发,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深刻解读。他阐释了“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在现代人格培养、社会和谐及个人修养方面的深刻内涵,并着重探讨了儒家文化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为古道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思路。
“理论+实践”,让古道文化研究更深入
首届齐鲁古道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的成功举办,成功搭建起一个连接高校、研究机构与地方实践的合作交流平台,齐鲁古道必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生命。
主旨报告后,会议分为三个平行分会场开展精细化研讨,通过“学术研讨+工作坊交流+实地考察”让古道文化研究更加深入。
在齐鲁古道工作坊经验交流环节,气氛热烈。来自曲阜、泗水、新泰、莱芜、临淄、博山这六个沿线关键节点的工作坊代表轮番发言,分享了各自在古道文化挖掘、遗迹保护、资源活化利用等方面的宝贵实践经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不仅展现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借鉴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研究成果从书斋走向田野。《问道孔子——齐鲁古道文化探源研究》评审会则从选题策划、田野调查、资料考据到编辑出版的全流程,其中“实地踏访+文献考证+口述史记录”的研究方法,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操范式。
而专家咨询研讨环节,将思考引向深入。与会学者们围绕“齐鲁古道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普查与保护”、“古道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数字技术赋能古道文化传播”等前沿议题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火花。一系列兼具学理深度与实践操作性的建议被提出,为未来古道文化的研究、保护与开发指明了方向。
![]()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齐鲁理工学院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馆、稷下文化体验馆、齐鲁文化馆等特色场馆。这些底蕴深厚、展陈丰富的场馆,给专家学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展示了该校在齐鲁文化传承与育人方面的扎实工作与独特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