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一命竟成了犯罪?!”
辽宁某地,一位68岁的老太太到药店买药时突然心脏病发作晕倒,药店老板见状立即上前施救,没想到事后却被家属索赔11万元!
理由是——老板在抢救过程中用力过猛,按断了老人12根肋骨,要求赔偿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
1
01案例回顾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案发当天下午,张大妈像往常一样来到街角的“仁心药店”买降压药。这家药店开了快十年,老板李师傅为人热心,街坊邻居都很信任他。
张大妈刚走到柜台前,突然脸色发白,捂着胸口说:“不好,我胸闷得厉害......”
话音刚落,她就“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双眼紧闭,没有了意识!
李师傅瞬间懵了,赶紧跑过去查看情况:“大妈,大妈,您怎么了?!”
他发现张大妈已经没有呼吸,脉搏也摸不到了!
“这是心脏骤停!”李师傅顿时感觉情况危急,他虽然不是医生,但开药店这么多年,基本的急救知识还是懂一些的。
来不及多想,他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然后跪在张大妈身边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一、二、三、四......”李师傅按照急救要领,双手交叉放在张大妈胸骨下段,用力按压。
由于情况紧急,他按压得格外用力,生怕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经过几分钟的不懈努力,张大妈终于有了微弱的呼吸,脸色也稍微红润了一些。
120急救车很快赶到,医护人员接手后将张大妈送往医院。李师傅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还好,人救回来了......”
可谁知道,这竟然成了他噩梦的开始!
三天后,张大妈的儿子张强气冲冲地找上门来:“李老板,你得给我妈赔钱!”
“赔钱?什么意思?”李师傅一脸茫然。
张强掏出一张诊断书,怒气冲冲地说:“你看看,我妈被你按断了12根肋骨!医生说这么严重的骨折,恢复起来至少要半年!”
李师傅瞬间瞪大眼睛:“什么?!按断了12根肋骨?!”
他赶紧接过诊断书一看,上面确实写着“多发性肋骨骨折,共12处”。
张强当即质疑:“你一个卖药的,懂什么急救?胡乱按压把我妈弄成这样,必须赔偿!”
“可是...可是我这是在救人啊!要不是我及时抢救,你妈可能就......”李师傅试图解释。
“救人?你这是害人!”张强打断了他的话,“医疗费5万,营养费2万,护理费3万,精神损失费1万,总共11万元,一分不能少!”
李师傅顿时感觉脑子有点转不过来:“我好心救人,怎么还成了我的错?这真的不是在讹人吗?!”
他当即表示:“我确实是为了救你妈才这么做的,如果你们觉得有问题,咱们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这件事一出,网友炸了:
“好心救人反被讹,以后还有谁敢见义勇为?”
“心肺复苏本来就可能造成肋骨骨折,这是常识啊!”
“要是不救,家属又要说见死不救,救了又要赔钱,这不是进退两难吗?”
“宁愿不救也别惹麻烦......”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2
02案例分析
本案核心争议:药店老板实施急救造成肋骨骨折,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人法”条款,专门保护见义勇为的好心人。
本案中,李师傅发现张大妈心脏骤停后,在紧急情况下自愿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完全符合该条款的适用条件。
那么,肋骨骨折是否属于“损害”呢?
律师这样看:
心肺复苏导致肋骨骨折是医学上的正常现象!
专业医生都知道,标准的心肺复苏要求按压深度至少5-6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这种力度确实容易造成肋骨骨折,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
根据医学统计,即使是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肋骨骨折的发生率也高达30%-60%!
这是为了拯救生命必须承担的风险,绝不能因此就认定救助人有过错。
更重要的是,张大妈的生命得到了挽救!
如果没有李师傅的及时抢救,后果将不堪设想。在生命面前,肋骨骨折根本不值一提。
根据《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在这个案例中,李师傅是救助人而非侵权人,张大妈是受益人而非受害人。
最终经过多方协调,张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撤回了赔偿要求,并向李师傅当面道歉。张大妈出院后,特意带着锦旗来到药店感谢李师傅的救命之恩。
3
03深刻教训
好心救人反被讹,寒的是整个社会的心!
救人一命本是功德无量的事,但谁会想到好心办坏事,还要承担巨额赔偿?
有网友热议:“要是人人都怕担责任,社会还有温度吗?”
也有网友表示:“法律保护好人,但人心更需要保护!”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启示:
1.普及急救知识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很多人不了解其可能造成的“副作用”。社会应当加强急救知识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和可能风险。
2.好人法需要更好地宣传《民法典》中的好人法条款为见义勇为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只有让更多人知道法律会保护好人,才能鼓励更多人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
3.理性看待医疗风险任何医疗行为都存在风险,即使是专业医生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成功。在紧急情况下,救人是第一要务,不能因为可能的风险就放弃抢救。
4.社会需要更多包容和理解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他人帮助,我们应当用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那些勇于施救的好心人,而不是动辄追究责任。
救人者无罪,见义勇为应当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保护!
对于此案您怎么看?欢迎您留言谈谈。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真实案件改编,当事人姓名及相关信息均已进行匿名化或虚构化处理,旨在保护个人隐私。文章仅以案例形式为大众提供法律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或指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