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泸县实验学校程思全老师的论文
《星光点点,可以燎原:区域中小学心理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
在四川省斩获一等奖时
很少有人想到
这篇探讨“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
恰恰源于这所县城学校
自身面临的真实困境
从“无人问津”到“心灵港湾”
几年前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曾面临
“有课程,无阵地”的尴尬
转变始于2023年
一个近200平方米的
“小龙人心理发展中心”的建成
这里没有严肃的“咨询室”
而是用沙盘、音乐、宣泄设备
构建起一个安全接纳的空间
![]()
![]()
令人意外的是
最初使用最频繁的
并非个体辅导
而是团体活动室——
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了被倾听的勇气
![]()
![]()
“2+6”团队的突围之路
“配齐专职教师”的要求
在基层学校往往难以落地
泸县实验学校的破题方式是:不等待
他们以“外部引进+内部培养”
组建起2名专职、6名兼职的教师团队
![]()
![]()
这支“混编部队”通过持续培训
反而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专职教师提供专业深度
兼职教师则更了解学生日常
这种“土洋结合”的模式
恰是程思全论文中“区域教师发展路径”
的实践雏形
![]()
当心理课不再是“一堂课”
学校最大的创新
是打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
通过“课程+社团”双轨模式
心理教育从每两周一次的课程
延伸至心理漫画社、心理剧社等社团
![]()
![]()
![]()
学生小曾在漫画社找到表达窗口后说:
“画笔让我说出了不敢说的话。”
这种体验式学习
让心理知识从课本走向了生活
![]()
![]()
![]()
从“各自为政”到“共同守望”
学校意识到
心理教育绝不能是学校的“独角戏”
他们以“小龙人”品牌为纽带
将家长、社区纳入协同体系
通过家长学校改变育儿观念
通过社区实践拓宽育人空间
更通过“心安树洞”
让每一个求助都能得到回应
![]()
![]()
![]()
一位家长的反馈颇具代表性
“原来要理解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学校的指导,
让我更懂得与孩子如何进行沟通。”
![]()
![]()
![]()
“预警机制”背后的温度
在数据监测成为主流的今天
学校却强调“数据之外看见人”
![]()
![]()
他们既建立标准化心理档案
实施“一生一策”
更在关键节点通过家访捕捉
数据无法反映的真实状态
心理教师李秋雨说
“预警体系不仅是机制,
更是一种持续的关注。”
![]()
![]()
程思全的论文标题“星光点点,可以燎原”
正是这所学校探索的最佳注脚
它证明,即使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
通过精准破题、全员参与和体系化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可以做得扎实而有效
这或许比奖项本身更值得关注:
一所县城学校的实践
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怎样的可能性?
图文支持:泸县实验学校(董会 肖洪)
来源|泸县教育体育
责编|廷宽编辑|波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