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前的会谈,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也让很多国家,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
![]()
尤其是欧盟,他们的反应很快,但态度多少是有点不满意的,这原因并不复杂,中美刚刚在韩国釜山敲定了一项被称为“历史性”的经贸协议,里面涉及关税、稀土、农产品、药品管控等多个关键问题。
美国方面态度明显缓和,而中国也展现出了开放和合作的姿态,这种气氛一出,欧盟显得有点着急了,立刻就提出要求,希望中国在对待欧盟企业和关键资源出口问题上,也能“比照办理”,意思就是,要有一样的待遇。
![]()
先把时间拉回10月底,中国和美国的高层代表在韩国釜山进行了展开会谈,这场会议持续了将近两天,会议结束后,中美双方联合发布了一份经贸协调声明,声明里面的几项内容,迅速被全球媒体争相报道。
最受关注的一条,是中国将在未来一年内,有条件放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前提是出口对象必须用于民用科技和绿色能源产业,不得用于军事相关产品。
同时,美国也承诺,将暂停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新一轮制裁措施,并逐步降低部分加征关税,尤其是在消费电子和农产品领域。
![]()
这一轮谈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过去几年中美在贸易和科技领域的摩擦不断升级,双方都吃了不少亏,但这次能坐下来谈,并且达成具体成果,说明双方还是希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美国财政部方面也在会后表态,说这是一种“微妙但积极的平衡”,并强调美国并不想和中国经济脱钩,而是想通过对话找到共赢的方式。
不过,这样的结果一出,欧盟这边立刻变得不太平静,就在中美会议结束两天后,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一场紧急新闻发布会,表示欧方也希望中国在稀土出口方面提供更多透明的信息,并希望能获得类似美国那样的安排。
![]()
欧盟的发言人直接指出,稀土和其他关键原材料对于欧盟的绿色转型战略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风能设备等领域,很多核心零部件都依赖稀土供应。
其实,这也不是欧盟第一次对中国的稀土政策表达担忧了,早在三年前,欧盟就在内部会议上讨论过如何应对中国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主导地位。
当时他们也提出了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实际进展有限,这次中美达成协议后,欧盟感到更大的压力,因为如果美国企业能够优先获得稀土资源,那欧洲企业在高端制造和新能源竞争中,就有可能被甩在后面。
![]()
欧盟的焦虑还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它在过去几年与中国的关系并不算顺利,自2023年开始,欧盟对多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发起了反补贴调查,理由是中国企业接受了过多的政府补贴,导致欧洲市场出现倾销现象。
而最近,荷兰政府又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干预了一家中资企业对半导体公司的持股安排,这些动作让中欧之间的信任感打了折扣。
跟美国不同的是,虽然欧盟在对华接触上频率很高,但很多时候政治立场和经济利益是分开的,美国则相对更清晰,尽管也有矛盾,但在关键问题上还是倾向于通过大交易的方式进行整体谈判。
![]()
这次中美达成的协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是双方在经过利益和现实的反复权衡之后,做出的妥协。
对于中国来说,在中美达成这份协议的过程中,显然是有策略考虑的,咱们当然希望缓和与美国的紧张关系,稳定外部环境,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场合作,展示自己的全球责任和开放态度。
而对于欧盟的要求,中国方面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表示“将继续与欧方保持沟通”,这也显示出中方在外交上的谨慎和节奏把控。
![]()
从技术层面看,稀土并不是稀有到无法替代的资源,但它的提取和加工过程复杂、污染严重,所以大多数国家宁愿进口也不愿自己开采。
中国由于在这方面起步早,技术成熟,加上基础设施完善,占据了全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美国在这方面的短板很明显,而欧盟虽然有技术,但缺乏资源,也正因如此,中国在稀土供应上的决策,才会引发外部的高度关注。
这次中美协议里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芬太尼的成分管控,美国长期以来指责中国没有足够管控芬太尼前体化学品的出口,而这一次,中国承诺加强监管,建立更严密的追踪和许可制度。
![]()
那作为交换,美国也同意放宽对中国某些高附加值农产品的进口限制,这种“你给我一点,我让你一点”的做法,是典型的策略性谈判,符合大国之间的博弈逻辑。
欧盟的尴尬就在于,它目前既不是中美对话的主角,又没能在关键技术、资源或市场方面形成足够大的谈判筹码,过去几年,欧盟一直强调“战略自主”,但在执行上却很受限,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能源领域。
想要获得中方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欧盟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对华策略,而不是只在中美谈完之后提出“同等待遇”的要求。
![]()
目前来看,欧盟已经表示将派出更高层级的代表团前往咱中国进行交流,重点谈的内容就是稀土、锂、钴等关键原材料的长期供应机制。
从中国方面的态度来看,并不拒绝合作,但显然更看重“互信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欧盟一方面打压中企,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国大开方便之门,显然不太现实。
![]()
国际合作不是靠谁喊得响,而是看谁拿得出东西谈,中美这次能坐下来谈,是因为彼此都清楚对方的底线和目标,并愿意在可控范围内做出让步,而欧盟目前缺乏的,就是这种清晰的策略和可交换的资源。
各国之间的博弈还会继续,谁能把握主动权,不光看谁喊得响,更看谁做得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