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在认为“卖水不赚钱”,那么今天这个案例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在农夫山泉、怡宝等巨头林立的瓶装水市场,一家名为“青蓝送水”的企业,靠着“免费送水”的模式,短短几年裂变3000万用户,覆盖全国500多个区县,年流水突破十亿。
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
一、看似“免费”,实则“现金流魔术”
青蓝送水的核心玩法很简单:用户支付39.8元购买24瓶水,平台承诺24天后全额返还。
听起来像是“赔本赚吆喝”?实则不然。
假设10万用户参与,平台瞬间就能沉淀近400万资金。这笔钱在平台停留24天,通过合规的短期理财等操作,能产生可观的收益。
更重要的是,这24天成为用户习惯养成的“黄金窗口期”。用户每天登录、参与互动、分享裂变,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平台的忠实用户。
![]()
二、三级代理体系:让所有人成为“推广者”
青蓝送水构建了一套精妙的代理机制:
盟主(配送站):每送一箱水赚7元,服务1000户年入超20万
服务商(区域仓储):赚取批发差价,发展下级还有分成
推广员:通过社群裂变获客,月入可达数千元
这个体系的巧妙之处在于:每个角色都轻资产运营,平台免费铺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
![]()
三、从“送水”到“家庭消费入口”的战略跃迁
免费送水只是切入点。当家庭用户形成消费习惯后,平台顺势推出粮油、日化等高频消费品,实现“一次获客,多次变现”。
数据显示,青蓝送水用户年均消费从最初的800元跃升至2200元,复购率高达94%。这验证了其商业模式的核心——用高频刚需的“水”锁定用户,用高毛利的生活用品实现盈利。
![]()
四、守住两条生命线:资金安全与合规运营
- 资金安全线:严格将用户押金与运营资金隔离,确保随时可兑付
- 合规生命线:积分仅限消费抵扣,坚决不触碰“积分兑现金”的红线
五、给创业者的三点启示
- 找到高频刚需的流量入口:在红海市场中,找到那个用户不得不用的产品
- 设计多方共赢的利益机制: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分享增长红利
- 坚守合规底线:任何商业模式都要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考验
青蓝送水的成功告诉我们: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依然存在重构价值链的机会。其核心不在于“送水”,而在于用创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了人、货、场的关系。
未来,这种“以免费撬动流量,以生态实现盈利”的模式,还将在更多传统行业复制。关键在于:你能否找到那个高频、刚需的切入点,并设计出多方共赢的规则体系。
思考题:在你的行业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个“高频刚需”的切入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