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哈佛研究:50岁后老年人一旦做过胆囊切除手术,这6件事情别做

0
分享至



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当我们吃油腻食物时,它会把胆汁释放到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

一旦胆囊被切除,胆汁就只能慢慢、持续地从肝脏流入肠道,没有“集中供胆”的调节功能了。这就像一个水龙头没了水箱,水流变得单一、微弱。



身体对油脂的处理能力会变差,很多人术后出现腹泻、胀气、消化不良等问题。

不少人以为,切除胆囊等于根除了麻烦,其实这只是处理了眼前的问题。

术后生活方式如果不配合调整,新的健康隐患可能悄悄找上门。



①高脂食物不忌口

很多人做完手术后觉得“胆结石没了,想吃啥就吃”,这想法不现实。

胆囊没了,胆汁的调节能力就减弱了,高脂饮食更容易引发胀气、腹泻或者脂肪吸收不良。尤其是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奶油蛋糕这些,吃进去后身体处理不过来,不仅不舒服,还可能让肠道菌群失调。

建议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适量摄入植物油,多吃蔬菜和粗粮,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



②长时间空腹或暴饮暴食

没有胆囊的帮助,胆汁分泌变得比较“随性”,吃饭太快、太多或者长时间不吃,都容易让胆汁和消化节奏对不上。

暴饮暴食会突然增加消化负担,容易引发腹泻和胃肠不适;而长时间空腹则可能导致胆汁在小肠内积聚,刺激肠道,引发腹痛。规律饮食是关键,建议一天三餐定时定量,不要过饱,也不要过饿。



③不重视肠道健康

胆囊没了,胆汁会持续少量流到肠道,对肠道菌群的环境有一定影响。很多人术后出现便秘、腹泻交替,其实和肠道菌群失衡有关

忽视这种变化,长时间不调理,会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引起慢性肠道问题。可以适当摄入一些富含益生元的食物,比如香蕉、洋葱、燕麦,也可以选择含益生菌的酸奶,帮助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④睡前吃东西习惯不改

不少人有睡前吃点心、夜宵的习惯,但术后继续这样,很容易出问题。晚上人体代谢变慢,胆汁分泌也处于低谷期,这时候吃高油或难消化的食物,更容易引发反酸、胃部不适,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建议晚餐尽量提前,睡前三小时不要进食,尤其是油炸类、甜食、酒精更要避免。



⑤久坐不动、忽视运动

很多人年纪一大,活动就越来越少,术后恢复期更是天天坐着躺着。

但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和胆汁流动,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活力。长时间久坐不仅让肠胃变懒,还可能增加脂肪堆积,诱发代谢问题。

建议每天保持30分钟的轻度运动,比如快走、太极、慢骑车等,既能增强体质,也对肝胆代谢系统有好处



⑥过度依赖保健品或偏方调理

一些人术后为了“补胆”,开始大量服用各种保健品,甚至听信一些所谓的偏方。

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保健品不是万能的,胆囊没了不是靠补某种成分就能恢复原样的

而一些偏方中可能含有不明成分,对肝脏和肠道反而是负担。真正需要的是从整体生活方式上调整,而不是靠某种“神效”产品。



很多人以为没有胆囊就不能正常生活,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关键在于理解身体的新运行方式,做出适当适配,让身体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关于胆囊切除的研究中,发现术后能长期保持健康的患者,普遍在饮食、运动和作息上更为规律,生活方式的调整能有效降低并发问题的发生率。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是心理状态。



部分人术后会产生焦虑,总担心身体是否“失去一个器官就不完整了”,这种情绪如果长期存在,会影响食欲、睡眠甚至内分泌。保持积极的心态,承认身体的变化,并主动适应,是术后恢复的重要一环。

很多人还误以为术后消化不好就该“吃得越清淡越好”,结果搞得营养摄入严重不足。清淡并不意味着寡淡,蛋白质、碳水和脂肪仍要均衡摄入,只是尽量选择易消化、少油的做法

比如蒸鱼、炖鸡、煮蛋都是不错的选择,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加重负担。



日常中也别忽视一些小细节,比如吃饭慢一点,细嚼慢咽能减轻胃肠负担;多喝温水帮助胆汁稀释;保持规律作息促进代谢循环。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习惯,恰恰是在术后恢复中最关键、最基础的。

胆囊切除不是健康的终点,而是调整生活方式的新起点



尤其到了五十岁以后,身体各项功能都在走下坡路,能否顺利过渡到新的平衡状态,关键就看你愿不愿意做出改变。

只有把握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才能让身体少走弯路,过得更踏实、更舒服。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 哈佛大学医学院官网,《胆囊切除术后生活指南》,2020年发布 2. 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人常见消化系统适应问题及干预策略研究》,2021年期刊汇编 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牛软饭男”李春平痴呆中去世,伺候美国老妇13年换268亿遗产

“最牛软饭男”李春平痴呆中去世,伺候美国老妇13年换268亿遗产

潘幸知
2025-11-04 09:39:50
广东:女子给男性剪发,穿着难以想象,网友:正经吗?

广东:女子给男性剪发,穿着难以想象,网友:正经吗?

心轩专栏
2025-11-02 21:59:42
孔蒂又要开挖昔日曼联新星,丁丁+小麦联名推荐,阿莫林怎么想

孔蒂又要开挖昔日曼联新星,丁丁+小麦联名推荐,阿莫林怎么想

里芃芃体育
2025-11-05 03:00:03
“大脑最爱”的3种食物,含锌量丰富,家人要多吃,胃口好免疫强

“大脑最爱”的3种食物,含锌量丰富,家人要多吃,胃口好免疫强

阿龙美食记
2025-11-04 21:17:18
刘涛拼命为夫还4亿不离婚,如今身体亮红灯,王珂才是“好命哥”

刘涛拼命为夫还4亿不离婚,如今身体亮红灯,王珂才是“好命哥”

萌姐
2025-11-03 22:44:34
不出意外的话!苏林会成为第二个黎笋

不出意外的话!苏林会成为第二个黎笋

近史谈
2025-11-02 18:54:35
对乌克兰影响最大的不在战场,而在这里……

对乌克兰影响最大的不在战场,而在这里……

山河路口
2025-11-04 14:04:32
中央部委重磅:现房将全面推行,房地产迎来三大变革

中央部委重磅:现房将全面推行,房地产迎来三大变革

徐徐道史
2025-11-02 09:14:31
俄2号人物在黑龙江边上,看着对岸的中国,下达了一条“死命令”

俄2号人物在黑龙江边上,看着对岸的中国,下达了一条“死命令”

第一心理
2025-11-03 20:06:18
馆长公开质问郑丽文:两岸问题你站哪边?郑丽文的回答引人深思

馆长公开质问郑丽文:两岸问题你站哪边?郑丽文的回答引人深思

博览历史
2025-09-11 09:34:22
明年是马年,老话“夏火红马年,4人要穿红”,指哪些人?怎么穿

明年是马年,老话“夏火红马年,4人要穿红”,指哪些人?怎么穿

小谈食刻美食
2025-11-03 07:58:19
湖媒高呼艾顿像头野兽!轰29+10+3帽湖人生涯夜 年薪800万太超值

湖媒高呼艾顿像头野兽!轰29+10+3帽湖人生涯夜 年薪800万太超值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04 13:42:42
西方高科技为啥不卖给中国?荷兰:我70万的平衡车,他们600拿下

西方高科技为啥不卖给中国?荷兰:我70万的平衡车,他们600拿下

元爸体育
2025-11-03 04:04:33
佟丽娅在深圳扫购黄金!头发稀少假发明显,满胳膊黄金手串太吸睛

佟丽娅在深圳扫购黄金!头发稀少假发明显,满胳膊黄金手串太吸睛

观察鉴娱
2025-11-04 09:38:36
易中天:偷情为什么令人向往呢?

易中天:偷情为什么令人向往呢?

霹雳炮
2025-10-31 19:29:15
汪小菲带孩子被嘲炒作,懒理舆论秀恩爱,大S娘家也不重视孩子

汪小菲带孩子被嘲炒作,懒理舆论秀恩爱,大S娘家也不重视孩子

妙知
2025-11-05 01:01:45
许家印为保命爆出三大靠山!百亿房东浮出水面,抱得美人归引热议

许家印为保命爆出三大靠山!百亿房东浮出水面,抱得美人归引热议

诗意世界
2025-09-26 10:31:06
《繁花》录音事件升级:43分钟真相曝光,受牵连的远不止唐嫣

《繁花》录音事件升级:43分钟真相曝光,受牵连的远不止唐嫣

未曾青梅
2025-11-03 23:25:48
陈乔恩老公首公开真实家境,并没有私人飞机,自称收入不如陈乔恩

陈乔恩老公首公开真实家境,并没有私人飞机,自称收入不如陈乔恩

小先生笔记
2025-11-02 15:59:34
中国有院士发表两千多篇论文,为啥获不了诺贝尔奖?

中国有院士发表两千多篇论文,为啥获不了诺贝尔奖?

中原医生
2025-10-09 09:51:05
2025-11-05 04:19:00
华庭讲美食
华庭讲美食
天下美食分享
192文章数 120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生于1996年女子连任董事长 去年薪酬92万元

头条要闻

生于1996年女子连任董事长 去年薪酬92万元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马斯克"万亿薪酬"计划,突爆重大利空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家居
旅游
数码
本地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年轻态度 功能舒适兼备

旅游要闻

彩叶秋菊映古建 京华盛景入画卷

数码要闻

不到300元!小米又一产品彻底卖爆了

本地新闻

秋颜悦色 | 在榆中,秋天是一场盛大的视觉交响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