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琦垚
![]()
巷子里,每年最后才会黄的杨树叶也开始经不住时光的催促,飘落在地。人间大地要入冬了。“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窗外寒风起,屋内茶香飘。”“岁月向寒,美好藏心间。”马上要迎来立冬节气了,这几天,打开手机,总看到类似这样关于立冬的句子。
入冬的第一个节气立冬,于我来说,就像一句温柔的提醒。我知道这两天母亲肯定会打来电话,叮嘱我:冬天了,要穿上厚毛裤、羽绒服,上班走在路上记得戴上围巾。自从我十几岁去外面读书,后来又在外面上班、生活,母亲每年都会准时打来电话,细细叮嘱一番。这么多年,几乎是同样的话。青春年少时,母亲刚说两句,我总会打断她,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她也不生气,又继续温和地叮嘱我穿厚点儿,而我总是会找各种借口匆忙挂了电话。
如今,历经岁月沧桑和种种生活悲喜之后,已让我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被母亲温柔牵挂着的孩子是多么幸福。不管多大岁数,有母亲牵挂着自己,就会觉得生活始终是温暖可爱的。而这种幸福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直到自己也有了孩子,才会慢慢懂得父母之心。
果然,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母亲的电话来了。现在,我不仅会耐心倾听她多年不变的叮嘱,也会温柔地叮嘱她天冷了要多穿些,问问她的近况,陪她聊聊生活琐事……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而母亲这时反而担心我太忙,催我挂电话。
这回,我和母亲聊起了一件冬日里的旧事。是因为前段时间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冬天》里写到冬天床上铺了稻草的事:“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这样暄腾腾的幸福感,我也曾拥有过,读到此处,觉得分外亲切温暖。
我们那时铺的不是稻草,而是豆秸或麦秸,铺麦秸的时候多些。犹记得,还没入冬,母亲就开始准备了。只要是阳光好的日子,她就把西屋里不用的竹床搬到院子里,把豆秸或麦秸摊开在竹床上晒着。一遍遍晒,一遍遍收,从不觉得麻烦。其实,不管是豆秸或麦秸,早已经很干燥了,母亲是想让它们多储存点儿阳光,然后就能温暖我们整个冬天了。
母亲把散发着淡淡麦香和阳光香的麦秸匀匀地铺在床上,又在麦秸上铺上她新缝好的厚厚的棉花褥子,再加上两床暄软的棉花被子,我们就开始暖暖和和地迎接冬天,安稳地度过漫漫长冬。
忆起旧事,母亲笑着感叹:你还记得呀?那时你很小呢,从前家里条件不好,没少让你们受委屈。
我对母亲说,这可不是委屈,是人生中很温暖的经历。
那散发着麦香、豆香、棉香、阳光香的温暖的冬日时光,不仅让我们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还悄无声息地温暖着我们后来的人生。那些冬日的温暖和芳香不会陈旧,不会老去,而是久久地萦绕在我们身边。
![]()
朱自清先生也写过一篇名为《冬天》的散文,触动我的是开头他写冬天和家人围着炉火吃白水炖豆腐。他写道:“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这样的场景很平淡日常,正因为其平淡,是很多人都曾拥有的家常生活,才更能打动人心。平平常常的白水豆腐,带来的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暖和幸福。
朱自清在文末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寒冷的冬天,适宜想想这些温暖的事儿,虽然它们很微小、很平常、很平淡,却能让人的心变得宁静温柔,让漫漫寒冬显得不那么凛冽了,甚至变得亲切可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