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都市发展改革委推出“民经观察”专栏,集中发布全市民营经济运行形势、工作动态、经验做法等,持续营造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新都区聚焦融资难、融资贵等民营市场主体痛点堵点,通过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赋能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新都区民营经营主体突破20万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5.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8%。
创新新机制
多方联动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
一是银行评价动态化。建立驻区银行动态评价机制,制定《新都区银行机构工作动态评价办法》,从存贷款增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等24个指标构建“基本项+加分项+扣分项”综合考评体系,实行月监测、季评估,构建竞先争优的良性互动长效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
二是风险分担多元化。创新构建“银行机构+政府+担保公司”共担风险合作机制,根据2:4:4约定比例进行风险分担,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效应,降低银行坏账风险预期,首期安排3000万元区级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资金,有效激发了金融机构“敢贷愿贷”积极性,目前已有17家驻区金融机构参与合作。
三是贷款投放精准化。创新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全区重点产业链发展,精准筛选优质企业纳入白名单,优先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首批已有93家民营企业进入新质贷白名单。建立“多维度监测+常态化核查”机制,将出现贷款违约、虚假授信、主体失信等情形的企业及时移出白名单,有效保障信贷资金精准投向合规优质企业。
![]()
开发新产品
多维发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新质贷”助力制造业轻资产融资。创新推出纯信用产品“新质贷”,突破传统贷款抵押物限制,推出更低成本、更高额度担保增信产品,突破银行机构对普惠小微贷款1000万元以下的放贷偏好,在成都市率先将贷款额度上限提升至2000万元,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1%,已成功落地48笔贷款,总计1.95亿元,平均贷款利率低至3.31%,比同期银行业平均利率低32个基点,最低利率仅为2.8%。
二是“新农贷”赋能农业中小市场主体。创新推出“新农贷”破解农业中小市场主体融资难题,在成都市农房增信贷基础上,率先将支持主体范围拓宽至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指标评估机制,将农村资产资源进行合理估值并纳入贷款增信,首期预授信15亿元。
三是“积分贷”激活科创企业知识价值。创新开发“积分贷”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在成都市率先打造“新都科创—数字化科技服务管理平台”,按照“上位指标+新都特色”建立企业创新积分评价体系,构建科技企业智能画像模型,携手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定制开发“积分贷”金融产品,将授信额度、时效与企业创新积分挂钩,推动积分变信贷,已为27家民营科创企业提供贷款近2亿元。
![]()
优化新服务
多措并举提升金融服务企业质效
一是“平台赋能”精准匹配供需。分行业、分领域策划举办“银政企”和产融对接活动28场,建立企业融资需求“24小时内响应、5个工作日内放款”快速通道,银企对接效率提升30%以上。
二是“走访赋能”推动政策上门。开展金融助企专项行动,汇编形成涵盖60余款产品的新都区年度特色贷款产品手册,构建“区领导+部门负责人+企业管家”立体化企业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服务企业活动,送政策、送服务上门,2025年以来,累计支持3500余家中小民营市场主体获得贷款超115亿元。
三是“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率。在成都市率先推出综合性AI企服平台“新·企智联”,采用DeepSeek+千问大模型混合部署方案,经过20万组产业语料训练,搭建找金融等六大核心功能,联动“蓉易贷”平台及区内26家金融机构产品库,破解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平台发布以来,帮助中环高科、旭光电子等数十家民营企业精准匹配“科创贷”“新质贷”等产品,解决融资需求近亿元。
![]()
“我为成都‘十五五’发展献一策”
活动正在征集,
戳下图提出你的宝贵建议↓↓↓
![]()
▶ 来源 | 市发展改革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