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唐朝黠戛斯史九:黠戛斯汗国的军事实力到底强不强?

0
分享至

黠戛斯军事方面的史实,汉文史料的记载并不详尽。借助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如古突厥碑铭的铭文,叶尼塞地区考古发现的遗迹、兵器等等多方佐证,黠戛斯军事历史研究方得以略加展开。

唐开成五年(840),黠戛斯汗国一举击溃了漠北回鹘的可汗牙帐,迫使回鹘余众西迁、南下,从而终结了突厥语族在漠北高原的统治,令高原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黠戛斯军队的数量与构成、装备

黠戛斯军队数量,汉文历代文献的记载详略不一。汉代史家无载。南北朝时期,坚昆“胜兵三万人”。隋唐时期,杜佑所撰的《通典·结骨》条记载,结骨有“胜兵八万”。​《新唐书·黠戛斯传》记载,黠戛斯“众数十万,胜兵八万”​。随着人口的增加,黠戛斯军队的规模自然也随之扩大。《九姓回鹘可汗碑》铭文载,黠戛斯拥兵众“卅余万”以反击回鹘。

公元8世纪初,黠戛斯已经拥有三十万大军。黠戛斯与回鹘对抗时期,军队人数又有增加,黠戛斯军队的实际人数当不会少于三十万。黠戛斯击溃漠北回鹘后,赴唐朝的使者,曾表示将出兵四十万追击西迁回鹘。

唐昭宗大顺元年(890),黠戛斯还与赫连铎、吐蕃等合兵“众十万”,助唐平定了沙陀李克用之乱。直至晚唐时期,黠戛斯仍然拥有很强的军事力量。



(一)黠戛斯军队的构成

同所有古代游牧民族一样,黠戛斯军队也实行全民皆兵的兵民合一制度,因此“凡调兵,诸部役属者悉行”。每遇战事除了正规军,黠戛斯的“百姓及诸蕃部役属者尽行”​,所属诸部凡具有战斗能力的百姓都会上阵出征。黠戛斯军事力量的构成,主要包括可汗直属的正规军、随时应招的各个属部的军队及平民,还有贵族所属的军事组织。黠戛斯最初的属部有都播、弥列哥、俄支等号称“木马三突厥”的各部。黠戛斯属部军队有从征的义务,史载“每征发则百姓及诸部落役属者尽行”。

凡有兵事调兵,黠戛斯诸部役属都要随行。随着黠戛斯汗国的强大,其征服的属部也在增多,逐渐形成了黠戛斯联盟。因黠戛斯部众之多,故史有“九姓坚昆”之称。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三月二十七日,颁《恤赏入朝蕃客敕》曰:​“九姓坚昆诸蕃客等,因使入朝身死者,自今后,使给一百贯充葬,副使及妻,数内减三十贯。其墓地,州县与买,官给价直。其坟墓所由营造。​”

北方民族以“九”为个位数之大,考该词词源在于九在个位数中是最大的数,有“多数”或“数之极限”等涵义。

早在公元6世纪,突厥人就称分布在其北方的铁勒诸部联合体为“九姓铁勒”​。公元8世纪的突厥文碑铭,也常提到九姓乌古斯(toquzoγuz)。可见“九姓坚昆”之说,也表明黠戛斯拥有众多的属部。公元9世纪,在打击漠北回鹘汗国的过程中,黠戛斯还联合了其他北方民族,当时又有“坚昆等五族”之说,即黠戛斯、鞑靼、契丹、奚、室韦等五部。

可知黠戛斯联盟的成员,不仅是其周邻各部还有蒙古高原南部东南部的其他各部。文献史料之外,碑铭、铭文崖刻等记录,也反映出黠戛斯属部以及联盟的情况。在今南西伯利亚克姆契克河的卡伊巴什河口,刻画着叶尼塞突厥文碑铭,刻文中出现了“克施季姆六族”。

黠戛斯可汗封“克施季姆六族”的领主为都督匐,故将此事刻于崖上以示纪念。作为汗国的属部之一,他们也以这种隶属为荣因此刻记留念。鄂尔浑古突厥碑文也记载,黠戛斯联盟还包括剑河(叶尼塞河)的近邻鞠部(Čik)以及葛逻禄、突骑施等部。[插图]据叶尼塞古突厥文碑铭记载,贵族隶属的武装力量,有勇士、亲兵等,他们是黠戛斯军事力量的主要成分。如乌尤克的一块碑铭讲到“不能留在你们,我的亲属勇士、乌古什勇士、乌格兰勇士之中”。勇士是隶属于贵族的亲兵,其中,乌古什勇士是指亲兵勇士,乌格兰勇士是指青年骑兵。他们在平时与战时,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获得了尊贵的地位。在叶尼塞黠戛斯故地,就发现了一座外形和贵族的墓葬一样的勇士石冢,石冢呈巨大的四角形,其“规模宏大,外貌也很特别”​,​“四周几乎都立石碑”​。

从墓地规模和形制上,就可以推测出该勇士地位不凡,待遇也非同一般。

(二)黠戛斯军队的装备

黠戛斯军队不仅人数庞大,还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史载黠戛斯人皆悍勇、能战,正因为如此,黠戛斯人曾先后与后突厥汗国、漠北回鹘汗国势均力敌,并最终击溃漠北回鹘汗国,继而还能乘胜追击回鹘余众数年才止。究其原因,就在于军队配备了较精良的军事装备,兵士具有很强的攻击力及防御力。

黠戛斯军队的主要装备,包括优良的战马,弓箭及刀、剑、盾等铁制兵器。​《太平寰宇记》记载,黠戛斯“铁甚坚利,工亦精巧”​,​“其兵器多用盾牌及弓箭”​。

这些装备是黠戛斯军队具有一定战斗力的重要保障。黠戛斯士兵作战时,除了必备武器外,骑兵、战马,还都配备了用于防御和保护的特制盾牌。史载“其兵器多用牌及弓箭,其马上牌自腹至足,又为缚牌于两肩,可便施用。其牌析木交横为之,以捍箭,箭不能裂”。​

《新唐书》亦载“其战有弓矢、旗帜,其骑士析木为盾,蔽股足,又以圆盾传肩,而捍矢刃”。特制的盾牌质地坚固足以挡住袭来的利箭。战马也被全身“披挂”整齐,在对敌作战中,这些装备对将领与士兵们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令其英勇无比。古代黠戛斯人留下的岩刻图像上,也发现了不同形状的“盾”的图形,如护胸的圆形盾、护肩的椭圆形盾。武士身上还装备了长及膝盖的甲胄。

持有铁质的兵器加之盾牌的严密保护,军士的战斗力之强,令外族感叹“其人悍勇”。公元10世纪的《世界境域志》记载,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勇武好战,是优秀的斗士”​,因而被视为“他们同自己周围的一切人作战与为敌”​。

因为优良的装备,使黠戛斯的军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加之“俗趫伉”​,军士们都行动敏捷,高大健壮,英勇杀敌,各个骁勇,致使“邻国惮之”。在叶尼塞流域发掘出土的黠戛斯兵器,以公元6至8世纪的铁镞最多,仅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就收藏了4144件。箭镞的发现地也集中在叶尼塞河上游,黠戛斯堪称名副其实的“5 — 10世纪萨彦 – 阿尔泰广大地区所用箭镞的制造中心”。尤其是铁镞,无论从数量还是形状上看,都说明了黠戛斯军队规模的庞大。此外还有其他兵器出土。而多种铁制兵器的运用,刀剑及盔甲的配备,也表明军队装备齐整。部分兵器如下表所见:



大量铁制兵器之所以能被制造与使用,源于黠戛斯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他们高超的冶铁、铸造技术。汉文文献记载,黠戛斯的矿产极其丰富。唐杜佑撰写的《通典》就记载,黠戛斯“天每雨铁,收而用之,号曰迦沙,以为刀刃,甚铦利”。​《太平寰宇记》亦载“其国每有天雨铁,收之以为刀剑,异于常铁”。​《新唐书》也载,黠戛斯境内“有金、铁、锡,每雨,俗必得铁,号迦沙,为兵绝犀利,常以输突厥”。

由于铁矿资源丰富,黠戛斯还曾向突厥输出铁矿石,因此,黠戛斯所在的米努申斯克盆地,被称为突厥汗国铁器制作和兵器生产的基地。黠戛斯人不仅能开采矿石,还掌握了冶铁技术,铁矿石冶炼之后又多用于制造兵器。因而黠戛斯工匠有“能工巧匠之子”的称谓,其声名远播蒙古高原及中亚地区。

许多铁矿场、熔铁炉的遗迹,都表明矿产与技术资源的充分利用,是黠戛斯军队得以装备精良的保障。直到大蒙古国时期,黠戛斯(乞儿吉思与谦谦州)仍然是成吉思汗驻兵和武器、手工业加工基地。通过对史料及实物的考察可知,黠戛斯不仅军备精良,军队的组成成分复杂、军队的规模也很强大,从而为黠戛斯击溃漠北回鹘汗国奠定了基础。

当然,黠戛斯能打败漠北回鹘汗国,除了凭借军事实力,还有回鹘的国势使然,正如唐武宗宰相李德裕所言“回鹘顷以本国荐饥,种落携贰,纥扢斯(黠戛斯)乘其衰乱,遂覆危巢”。

回鹘国内的自然灾害、政局混乱也为黠戛斯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二、黠戛斯军队的职官

参照古突厥文碑铭并结合汉文文献的记载,可知黠戛斯文武官职的执掌界限,并不是特别分明,甚至可以说文武不分。见载的主要军事官职,有:(1)设官(Šad),黠戛斯职官中,有设官(Šad)之职。突厥官制中其“别部领兵者皆谓之设”。黠戛斯《乌尤克·阿尔汗碑》载“š(a)(d)(ï)m/我的设官”。

设官是可汗之外别部的高级官员,主统领军队并能专制一方。(2)达干(tarkan),汉文文献记载,达干(tarqan)是突厥军官职称,其职是“专统兵马事”​。黠戛斯《苏吉碑》记载:​“m(e)n Qutl- (u)ğ B(a)ğa T(a)rq(a)n öge buyr(u) qïm(e)n/我是骨咄禄·莫贺·达干的传令官”​。碑文的莫贺·达干官号,是一个复合官职。其中,莫贺(B(a)ğa),既是官号也是对勇健之人的美称。

此外,相似的黠戛斯官号还有“莫贺咄”一职。唐高宗与武后合葬的乾陵侧立的六十一番臣石像,其中一个石像衔名是结黉蚕匐肤莫贺咄,这位是由唐高宗封赐的左威卫大将军兼坚昆都督。

达干官职之中,还有阿波达干(Apa Tarqan)一职,为军事统帅。突厥文碑铭显示是仅次于小汗(kan)的尊号。(3)郎将、将军,唐朝授予入朝的黠戛斯首领的官职。唐玄宗开元十年(722)九月己巳,​“坚昆大首领伊悉钵舍友者毕施颉斤来朝,授中郎将,放还蕃”​;开元十一年(723),坚昆大首领俱力贫贺忠颉斤至唐,唐授以郎将之号。

黠戛斯的郎将、将军之号,源自唐朝的授予,并就此成为黠戛斯的固定官号。黠戛斯的武将与文官的执掌,并不分明,甚至是文武兼备抑或文武不分,这也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诸政权所共有的现象。

三、黠戛斯若干军事史实

囿于前期史料的缺载,黠戛斯的军事历史,除了《三国志·魏书》提到拥有“三万”军队之外,并无他载。故此早期军事历史不得而知。黠戛斯军事史实的记载,始于与唐朝建立联系之后。主要体现为摆脱突厥、回鹘的征服,此外是参与唐朝对突厥,以及对薛延陀、回鹘等铁勒诸部的征讨,再者是击溃漠北回鹘汗国并追击回鹘余众的行动。

(一)黠戛斯与唐朝、突骑施等三国结盟,合谋共击后突厥汗国

突骑施、黠戛斯、后突厥汗国,是唐朝周边的三个强大民族。为此,唐朝实施羁縻府州策略,并侧重拉拢突骑施、黠戛斯打击后突厥汗国默啜。由于黠戛斯与唐朝、突骑施三方的特殊关系,面对后突厥向西方的扩张,黠戛斯自然而然地与后两者结成了联合打击后突厥汗国的联盟。而据分史料记载可知,为了打击后突厥汗国,先后有两次三方联盟。黠戛斯与唐朝建立联系,始于贞观二十二年(648),黠戛斯首领“闻铁勒诸部皆服,二月,其俟利发失钵屈阿栈入朝”​。

太宗“以其地为坚昆府,拜俟利发左屯卫大将军,即为都督,隶燕然都护”,正式在坚昆设置了都督府。俟利发失钵屈阿栈被太宗授封为左屯卫大将军、世袭坚昆都督。

其后,坚昆都督府相继有三位黠戛斯君主,受封坚昆都督兼大将军。唐高宗时,结黉蚕匐肤莫贺咄受封为坚昆都督、左威卫大将军。

开元六年(718),唐玄宗时期,黠戛斯骨笃禄毗伽可汗为右武卫大将军兼坚昆都督之职,曾领军参与唐朝对后突厥的围攻。公元6世纪,突厥兴起并形成汗国,黠戛斯被突厥木杆可汗征服。贞观四年(630),颉利可汗的东突厥前汗国灭亡。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东突厥后汗国(也作后突厥汗国)复兴。公元8世纪初,黠戛斯逐渐发展与强大,以至突厥“以女妻其酋豪”。

黠戛斯与后突厥汗国势力范围相当,所以,突厥曾经以联姻来缓和双方的关系。但随着黠戛斯不断发展的强大,成为后突厥汗国北方的强敌。武则天天授元年(690),西突厥十箭之一的别部突骑施部(Tukhs)崛起于碎叶川及伊犁河地区(今新疆伊犁河以西,伊塞克湖以东)​,后迁至楚河。黠戛斯阿热“其母,突骑施女也。​”

黠戛斯与突骑施关系密切,双方有和亲与使者往来。天授二年(691),后突厥汗国默啜继汗位。次年,乌质勒自后突厥汗国手中夺回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乌质勒携众徙牙碎叶。

其地东北邻突厥,西接诸胡,东面西州、庭州。所以,后突厥汗国欲向西南下除突骑施,必先将北方的黠戛斯制服。辅佐过后突厥汗国三任可汗(骨咄禄、默啜、毗伽)的谋臣暾欲谷,在其篆刻的《暾欲谷碑》第一石东面第2 — 3行,列举了后突厥汗国最主要的强敌,分别是“唐朝可汗是我们的敌人。十箭可汗(突骑施)是我们的敌人。此外,强大的黠戛斯可汗与我们为敌”。

当时,后突厥汗国南方的唐朝,西方突骑施各部,北方的黠戛斯,都被后突厥汗国视为其所面临的强敌。唐景龙二年(708),黠戛斯拔塞匐可汗(Bars bäg,虎汗)​,联合唐朝并带领属部反抗突厥汗国的统治。​《暾欲谷碑》第一石东面第3 — 7行:​“那三可汗欲会师于阿尔泰山林。他们这样商量到:‘让我们首先出兵[攻打]突厥可汗。如果不向他出兵,早晚他们要把我们消灭。’那时我(暾欲谷)想:‘先出兵攻打黠戛斯较好。’”



突厥默啜可汗(qaɤan)获悉黠戛斯与突骑施有与唐三方结盟合击突厥的意向,就先发制人首先发动了对黠戛斯的征讨,这次袭击使黠戛斯遭到了重创。景龙四年(710)五月,唐中宗颁《命吕休璟等北伐制》言黠戛斯“并累献封章,请屠‘突厥’巢穴”,反映出黠斯戛主动提出三方再次联合消灭突厥的意向。文官宁原悌又上《论时政疏五篇》​,分析当时的形势言“今闻黠虏(后突厥默啜可汗)擅命,坚昆、娑葛养精蓄锐,以南侵为多事,而人户全虚,府库半减”。

北方的黠戛斯与西方突骑施都拥有强大势力,他们都是威胁后突厥汗国统治的强敌。力主延续前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羁縻政策,需要黠戛斯、突骑施与后突厥汗国抗衡。于是,唐朝部署了“坚昆在右,犄角而东”的围攻策略。黠戛斯主要负责北面的进攻。唐中宗决定全力歼灭后突厥汗国,并任命突骑施守忠统率蕃军与诸路唐军共同行动。

至此,唐朝与黠戛斯、突骑施等,结成消灭后突厥汗国的联盟,并制定了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围攻后突厥汗国的计划,但此次计划却因唐中宗的暴亡而夭折。唐景云二年(711)冬,黠戛斯再次遭到突厥的攻击。​《阙特勤碑》东面第35行记载,当阙特勤二十六岁时,​“我们出征黠戛斯。从和矛一样深的雪中开道,越过曲漫山山,我们袭击黠戛斯人于睡梦中。我们与其可汗战于sunga山”​。东面第36行:​“我们杀死了黠戛斯的可汗,取得了他的国家。​”

突厥乘胜又发动了对突骑施的打击,唐朝联合打击突厥的计划最终并未实施。尽管黠戛斯多次遭到突厥的打击并败于突厥,继任可汗又遭罹难,但没有屈服也没有被消灭,表现出具有强大的实力。黠戛斯第一次与唐朝、突骑施结盟未果,却先遭到了后突厥汗国的袭击,第二次结盟,也未果而终。

唐玄宗即位后,加强了对后突厥汗国的打击力度。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唐联合突骑施、契丹、奚、坚昆等部拟发兵三十万围剿后突厥汗国。坚昆都督右武卫大将军骨笃禄毗伽可汗率众参加了这次征讨。为了鼓动坚昆兵众参战,唐玄宗盛赞其军队“弧矢之利,所向无前”,彰显了坚昆军队的英勇善战。黠戛斯、突骑施、唐三方联合对突厥的进攻计划,最终因各种因素所致而没有实施。

三方联盟不但没有达到削弱后突厥汗国的目的,反而使黠戛斯遭到突厥的两次打击。

(二)联合邻族抗衡漠北回鹘汗国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唐与回纥拔悉密、葛逻禄等铁勒诸部联合,彻底消灭了后突厥汗国。漠北回纥(鹘)汗国(745 —840)形成。回纥汗国第二代可汗磨延啜时期(747 — 759),黠戛斯与回纥发生冲突。公元8世纪中期,黠戛斯与其属部鞠部(Čik)、葛逻禄等部,为了抵制回鹘扩张,结成了反抗回鹘的联盟。此时,黠戛斯“常与大食、吐蕃、葛(逻)禄相依杖”。



为了对付反回纥联盟,回纥磨延啜可汗采取了“分而弱其势”的策略,首先对付黠戛斯的属部鞠部(Čik)。天宝九载(750),磨延啜发动了对鞠部(Čik)的攻击:​“在虎年我出兵攻打鞠部(Čik)。二月十四日,我作战于剑河。​”

鞠部与黠戛斯邻于剑河,回纥此举无疑是对黠戛斯的公然宣战,必然会引起黠戛斯人的反击。天宝十载(751),黠戛斯联合葛逻禄、鞠部准备反击回纥。不料来往传书的使者被回纥截获,回纥磨延啜可汗对黠戛斯发起了直接的攻势。​《磨延啜碑》北面第22 — 24行,记载此战如下:​“并往黠戛斯派人说:‘你们出征吧!你们也叫鞠部(Čik)人出征吧!’……黠戛斯汗在曲漫[山]里边,在其牙帐那里。​”磨延啜讨伐黠戛斯与所属鞠部(Čik)的同时,又派人拦截葛逻禄人“遇到了(他们)​,我在伯勒楚河把三姓葛逻禄击败了”。

磨延啜趁机把其势力范围扩大到剑河流域部分地区。两番较量后黠戛斯处于明显的劣势。但回纥仍然不能轻视黠戛斯,为此多方布防。​《磨延啜碑》上述的内容,在《铁尔浑碑》​(又称《塔里亚特碑》​)西面第5行,有所补充:​“保卫……在金山(阿尔泰)山林的西边疆界(和)在曲漫山的东边疆界”。

说明此战之后,为了防御黠戛斯人的报复,磨延啜下令自阿尔泰山的西端直到曲漫山的东端,全都派军队进行守卫。

磨延啜于色楞格河畔建立城池,以用于防御黠戛斯。​《磨延啜碑》西面第44行记载:​“我让粟特人和中国人在色楞格河处建造了富贵城。​”

在蒙古高原的确发现了磨延啜时期的城堡和城墙。回鹘人用长方形砖坯,从萨彦山岭南麓向叶尼塞和赫姆奇科河流域,一个城堡接着一个城堡,连成一条长达230公里的黏土墙,城墙相当于回纥汗国的北部边界线。

这些工事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防御北方黠戛斯的进攻。唐天宝十四载(755)冬十月,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两京陷落,唐朝岌岌可危,不得不借兵回纥。磨延啜可汗亲自统兵援唐,后方空虚,黠戛斯乘势向回纥发动进攻。唐乾元元年(758),磨延啜可汗回兵,与黠戛斯大战于剑水(叶尼塞河)流域,回纥上奏唐朝“破坚昆”​,言其已击破黠戛斯军。连续损失惨重渐趋弱势的黠戛斯,​“自是不能通中国”近一个世纪。

至公元8世纪末,黠戛斯似乎又逐步恢复了与回鹘抗衡的能力。然而,作为北方劲敌,漠北回鹘不会漠视其发展壮大,所以,也不会轻易放过黠戛斯人。​《九姓回鹘可汗碑》​(又称《哈拉巴喇哈逊碑》​)是回鹘天可汗(怀信可汗,795—850)的纪功碑,碑文用突厥文、粟特文和汉文三种文字写成。其中的汉文部分第13 — 14行,记载:​“初,北方坚昆之国,控弦卅余万。[彼可汗]□□□□□自幼英雄智勇,神武威力,一发便中。坚昆可汗,应弦殂落,牛马谷量、[杖]械山积,国业荡尽,地无居人”。

黠戛斯可汗战亡,黠戛斯军队的武器堆积如山,三十余万大军覆没。此役之后,阿热继任黠戛斯君长,被回鹘授予“毗伽顿颉斤”​,以替代黠戛斯可汗称号。[插图]鞠部、葛逻禄、黠戛斯三部结盟,与回鹘的抗衡也就此告一段落。

(三)击溃漠北回鹘汗国的牙帐

漠北回鹘保义可汗(808 — 821)时,正是回鹘国力强盛之际。回鹘西面与吐蕃交战,北方仍以黠戛斯为强敌,并通过武力从吐蕃手中夺回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势力及于中亚地区。嗣位的回鹘崇德可汗(821 — 825),继续向西用兵,以对付吐蕃和葛逻禄。

此间,无暇顾及黠戛斯,黠戛斯得到喘息之机,国力也很快恢复。自8世纪20年代开始,漠北回鹘由于天灾人祸而渐显衰势。相反在与漠北回鹘的长期较量中,黠戛斯的优势却日益显露。漠北回鹘汗国后期,已经无力战胜日益强大的黠戛斯人。回鹘曾遣宰相率军讨伐过黠戛斯,却被黠戛斯阿热可汗击溃。渐成强势的阿热曾以藐视的口气挑衅回鹘可汗“‘尔运尽矣!’我将收尔金帐,于尔帐前驰我马,植我旗,尔能抗,亟来,即不能,当疾去”​,而“回鹘不能讨”​。

黠戛斯在与回鹘的争斗中逐渐处于上风,遂展开了对漠北回鹘的反攻,回鹘势力日衰,不仅屡遭败绩,甚至渐渐失去了组织反击的能力。唐开成五年(840),回鹘“其将句录莫贺导阿热破杀回鹘可汗,诸特勒皆溃”。

黠戛斯可汗与回鹘句录莫贺合手,以骑兵十万攻回鹘,回鹘汗国灭亡。回鹘诸特勒也不敌黠戛斯的强大攻势,纷纷溃败。阿热命部下焚毁回鹘可汗常坐的牙帐,终结了回鹘汗国在漠北的统治。1900年,芬兰学者兰司铁(G.J.Ramstedt)在蒙古南部苏吉达板附近发现了一块突厥文碑,初因以其发现地命名为《苏吉碑》​,后经考证认为该碑是840年左右,黠戛斯人击溃回鹘时所立,故改称为《黠戛斯之子碑》​。碑文记载:​“Uyğuryir(i)nte y(a)ğl(a)q(a)r q(a)n (A)ta k(e)l[tim]./我来到回鹘人之地,药罗葛汗·阿塔(的地方)​。​”

进一步印证了黠戛斯占据了漠北回鹘牙帐的史实。

(四)西征与南下追击回鹘余众

唐开成五年(840),黠戛斯人在攻破回鹘牙帐后,迫使回鹘残部纷纷西奔吐蕃、葛逻禄,南下漠南至唐朝边界。对此,黠戛斯采取了先乘胜追击向西逃奔的回鹘余众,再回击漠南乌介可汗残众的战略。黠戛斯军队的足迹遍及天山地区,最西曾至阿姆河流域,最南曾经到达天山南麓的阿克苏。由于西州回鹘、高昌回鹘的迅速崛起,黠戛斯最终也没能将漠北回鹘汗国的余众彻底剿灭。

大中二年(848),南下回鹘除部分余众西奔,黠戛斯将被室韦瓜分的乌介余部,悉数带回漠北。黠戛斯集中兵力西征南下天山、阿尔泰山的史实,中外文献并无直接的具体记载,也鲜有研究。

厘清和研究这些事件、时间等表述含糊、甚至混乱的记载,才能还原历史的本相。首先,从《新唐书》关于黠戛斯四至及毗邻的描述,可见“坚昆本强国也,地与突厥等,突厥以女妻其酋豪,东至骨利干,南吐蕃,西南葛逻禄”。

此段史料描述的就是黠戛斯西征南下时的情况。黠戛斯与吐蕃各居南北二方,若相邻只能是吐蕃北上天山,而黠戛斯南下至天山,才会出现两者地域相邻的现象。840年以前吐蕃的确曾经深入天山东部,并在789至792年期间,与漠北回鹘曾经争夺北庭,吐蕃还小胜回鹘,并一度占据了北庭。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太和公主出嫁回鹘时,为了防止吐蕃劫掠公主,回鹘曾经部署“以万骑出北庭,万骑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

821年,回鹘要从安西、北庭发兵阻止吐蕃,说明此时黠戛斯也未占有此地。乾元年间的黠戛斯又遭到回鹘的致命打击,根本也不可能有南下天山的实力与机会。所以,黠戛斯“南吐蕃”的记载,无疑是840年后黠戛斯击溃回鹘并向西进军时的历史情形。葛逻禄原居北庭西北,金山以西,后南下西天山、亦思宽湖一带,并迁居住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所以,黠戛斯与葛逻禄接邻,只能是葛逻禄在西天山、伊克塞湖附近及费尔干纳地区。

阿拉伯文献《道里邦国志》​,也有类似记载:​“在突厥的所有领地中,九姓乌古斯(Tughuzghur)人的领地算是突厥地中最大的一块。九姓乌古斯人的领地同中国、吐蕃、葛逻禄、寄蔑、古斯(AI-Ghuzz)、杰富拉(AI-Jafrā)、白伽纳克(AI-Bajānāk)、突骑施、艾泽库什(Adhkush)、黑夫沙贺(Khifshākh)、黑尔黑斯(Khirkhīz)、葛逻禄、海赖吉(AI-Khalaj)诸邦国的领地相接。海赖吉位于河的这一侧。​”

考此成书于885年之前,所记述的葛逻禄,此时可能已分为两部,一部在七河与九姓乌古斯人(漠北回鹘)的领地接壤,一部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与漠北回鹘为邻。黠戛斯人只有南下至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或西征至七河之地才能与葛逻禄相邻。因此,可以肯定《新唐书·黠戛斯传》​“南吐蕃、西南葛逻禄”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黠戛斯南下西天山附近地区的情况。时间大约在公元9世纪40年代。至于他们退出该地区的时间也不会晚于公元10世纪早期。

所以,黠戛斯“南吐蕃,西南葛逻禄”可谓黠戛斯西征南下之一例证。会昌二年(842)冬十月,黠戛斯遣将军踏布合祖入唐,告破回鹘、迎唐太和公主之事,​“又言将徙就合罗川,居回鹘故国,兼已得安西、北庭、鞑靼等五部落”[插图]。相似史料记载还见于《旧唐书》​:​“​(会昌)三年(843),二月,赵蕃奏:‘黠戛斯攻安西、北庭都护府,宜出师应援。’德裕奏曰:‘据地志,安西去京师七千一百里,北庭去京师五千二百里,……自艰难以后,河陇尽陷吐蕃,若通安西、北庭,须取回纥路。今回纥破灭,又不知的属黠戛斯否?纵令救得,便须却置都护,须以汉兵镇守,每处不下万人,万人从何征发?馈运取何路?

今天德、振武去京至近,兵力常苦不足,无事时储粮不支得三年,朝廷力犹不及,况保七千里安西哉!臣所以谓纵令得之,实无用也。……况隔越万里,安得救之哉。臣恐蕃戎多计,知国力不足,伪且许之,邀求中国金帛,……恐计非便。’”据上述两条史料,则唐会昌二年(842),使者就已经向唐朝告知,黠戛斯已经占据了安西、北庭。但第二年的史料又好似在攻打安西、北庭。明显存在前后抵牾。实际上,会昌三年的史料中,已经明确赵蕃印证了“宜出师应援”之说。安西、北庭原本唐朝属地,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吐蕃、回鹘占据。

吐蕃与唐素有恩怨,虽然在与回鹘的北庭争夺中曾经一度得手,但旋即被回鹘夺回,此处所要救的对象绝非是吐蕃。840年以前,占据此处的只能是漠北回鹘。据《资治通鉴》记载,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太和公主出降回鹘时,为了防止吐蕃劫掠公主,回鹘曾经部署“以万骑出北庭,万骑出安西,拒吐蕃以迎公主”]。回鹘要从安西、北庭发兵阻止吐蕃,说明此时他们已经占有了此地。所以,唐朝要救援的对象是回鹘。

然而,此事又有相悖的史料冲突,唐朝在会昌三年正月,曾派出军队打败回鹘乌介可汗,不可能二月份又改变对回鹘的态度,转而远赴千里再去救援回鹘余众。这样接连出现的矛盾,只能说明,史料记载有误,如果将后一条史料的时间前推一年,更正为会昌二年,则所有冲突都化解了。也就是说,此时黠戛斯已经占据了安西、北庭。

因此,会昌三年(843)当黠戛斯阿热遣使者注吾合索来唐时,唐武宗大悦,遂“诏太仆卿赵蕃饮劳之”​,并亲自宴请这位使者,且座位“班在勃海使之上”​。]武宗还想让赵蕃向黠戛斯索求安西、北庭。于引发前述李德裕的极力反对。至此可知,前述史料将会昌二年、三年两年之事混在一起,也难怪产生歧义。

唐咸通四年(863),黠戛斯遣使者合伊难支表示,​“又欲讨回鹘,使安西以来悉归唐”​。不仅使上述黠戛斯曾经占据安西、北庭的史料得到再次的证实,还表明黠戛斯此时已经离开了此地。黠戛斯击溃回鹘并控制安西、北庭是在同一年,即840年。因为在840年之前此地属回鹘占有,黠戛斯不可能来到此地。840年以后,黠戛斯相继攻占北庭和吐鲁番,迫使回鹘庞特勤遂退至焉耆。此间还有两条史料值得注意:(1)宣宗大中十年(856)曾欲册封庞特勤并下《议立回鹘可汗诏》​,文中,提到前此曾“又有回鹘,随黠戛斯李兼至朝廷”。

该处所指的黠戛斯,虽然具体位置不甚明确,但可以肯定这路使者是来自安西地区,因为他们“皆云庞特勤今为可汗,尚寓安西,众所悦附”​。据华涛考证,此处的安西大约是指东部天山的南麓,可能是龟兹一带。(2)懿宗咸通七年(866)春二月,​“归义节度使张义潮奏北庭回鹘固俊克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

866年时,回鹘仆固俊攻克北庭,说明黠戛斯已经失去此地。那么,至少在唐会昌二年(842)春末夏初以前,黠戛斯已经占据安西、北庭。黠戛斯退出这一地区的时间,大约在843 — 866年之间。黠戛斯人南下的史实,穆斯林史料《世界境域志》也有零散记载。并说明在安西一带,有黠戛斯人活动的迹象。

如“喀什噶尔(疏勒)属于中国,但位于样磨、吐蕃和黠戛斯与中国之间的边境上。喀什噶尔的首领们往昔是葛逻禄人或样磨人”;​“B.NJUL(即温宿,今新疆阿克苏附近)在葛逻禄国境内,但过去其国王代表九姓古斯人,现在被黠戛斯人所占据”。

上述记载所述史实的历史背景,当是840年黠戛斯击溃漠北回鹘并乘胜南下追击回鹘余众时期的天山地区的情况。​“喀什噶尔(疏勒)属于中国”​、​“喀什噶尔的首领们往昔是葛逻禄人或样磨人”​。所指之事当指以前是唐朝的领地。但是,安史之乱时唐朝已无力经营此地,于是,吐蕃、葛逻禄联盟与漠北回鹘在此展开争夺此地的北庭之战。790年,吐蕃、葛逻禄联盟获得胜利,790 — 808年间,吐蕃、葛逻禄联盟控制了天山东部地区。同样,​“B.NJUL在葛逻禄国境内”​,也是指此时段之内的事。因为吐蕃在9世纪中叶前后就失去了对塔里木南部的统治,所以,此段史料的时间下限当在此前。

此外,840年以前,不见黠戛斯进入此地的记载,而866年以后,回鹘仆固俊在此逐渐强大并控制着该地区,黠戛斯也不可能越过北庭、高昌而占领喀什噶尔与温宿。表明了黠戛斯军队为追逐回鹘残余,曾经南下至此的史实。所以,以上史实所讲也是840 —866年之间发生之事。黠戛斯人曾南下天山的东部及西部的史实,​《世界境域志》也有相关记载:​“其(指九姓古斯)东为中国,南面是吐蕃的某些部分和葛逻禄;西面是黠戛斯的某些部分;北面也是黠戛斯。​(黠戛斯人?​)遍布于九姓古斯国全境沿边各地”。

《世界境域志》的英文翻译者米诺尔斯基认为,所有穆斯林作者笔下九姓古斯,多数是指天山东部的回鹘王国(指高昌回鹘王国)​。840年以后,西迁回鹘一支到达高昌、北庭后,向西拓展至伊塞克湖东北及伊犁盆地,甚至还到了喀什噶尔,出现了黠戛斯及其属部与高昌回鹘为邻时出现的情况。

总结《世界境域志》的记载,在今伊塞克湖周边,阿克苏(温宿)​、喀什噶尔(疏勒)一带,分布着众多的黠戛斯部落,想必他们也都是追随回鹘才到达这些地区。但是,黠戛斯的主体民族始终都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文献与考古发现证实,至少在10世纪80年代前,黠戛斯还控制了阿尔泰(金山)地区。黠戛斯的活动迹象在《阿拉伯地理丛书》也有相关记载。

如果将其与《世界境域志》的记载进行比较综合,或许对黠戛斯曾经到达阿尔泰山的史实,能提供一些佐证。阿拉伯文献,记载“九姓古思(指西州回鹘)​,他们在吐蕃、葛逻禄之地、黠戛斯和秦王国(中国)之间”;​“基马克国土在葛逻禄的北边,在古思、黠戛斯和al-Saqālib山之间”​;​“黠戛斯人,他们在九姓古思、基马克、大洋(穆斯林地理学家想象的黠戛斯的极东界)和葛逻禄之地间”​;​“如果你从东方边境到西部边境吐蕃之地,再伸向九姓古思之地和黠戛斯,在基马克后面至海,那么约4月程”​。在雅忽特的《地名辞典》中,凯马克(Kaymāk)、古兹(Ghuzz,即古斯)​、九姓乌古斯(Toguzoguz)、黠戛斯(Kirgiz)也是相邻的。

分析此条史料,黠戛斯在阿尔泰山区及额尔齐斯上游与基马克相邻。《世界境域志》对黠戛斯的四至,有如下的记载:​“其(黠戛斯)东面是中国和东洋;南为九姓古斯边境和葛逻禄的某些部分;西为基马国(钦察人的先祖)的(一些部分)​;​(北面)是北方无人居住的地方。​”

与黠戛斯相邻的民族的情况及其分布:①基马克,是在阿拉伯和波斯史料中记载的基马克汗国中的一个突厥部落。米诺尔斯基认为可能是在更远的鄂毕河沿岸。②九姓古斯人即高昌回鹘,分布在今吐鲁番市高昌古城附近。

古思(古斯、古兹或托古兹)​,是九姓乌古斯的一部分。大约有十二个部落,游牧于今锡尔河流域。以上记载,都表明黠戛斯位于九姓古思、基马克之间,能够确定他们相邻的参照,还有流经三方国土的河流:(1)其中一条河名为“拉斯(RAS)河,在北部,古斯国内。这是一条大河,河水呈黑色,气味难闻;它发源于基马克和黠戛斯边界上的山中,穿过古斯国,注入可萨海”。

可萨海,即今里海。(2)阿尔突什河(鄂尔齐斯河?​)发源于同一山,是一条大河,河水呈黑色但新鲜可饮。此河流经古斯和基马克之间,直到基马克的朱宾(Jubin)村,然后汇入也的里河。

(3)也的里河(ATIL),源于阿尔突什河之北的同一山中;此河水又大又黄,流经基马克国,到朱宾村;然后向西沿古斯和基马克边界,直到保加尔;然后从突厥佩彻涅格和布尔塔斯(Burtas)之间南去,穿过可萨人的也的里城,注入可萨海。

关于以上三条河流,作者的叙述显然有些混乱。但是抛开作者对河流发源描述的混乱记载,将黠戛斯、基马克、古斯等用同一山、同一河连接起来,如果只是用作者的想象来解释,也未必能使人信服。况且,穆斯林地理学家的著述,普遍认为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以北的河流,都是同一水系,且发源于同一座山,这些水系的上源为也儿的石河,而这座山就是阿尔泰山。从而也就表明,黠戛斯与基马克不仅在阿尔泰山相邻,还在也儿的石河接壤。

不仅如此,​《世界境域志》对黠戛斯曾经控制金山地区,还有更明确的记载。其中关于山脉的描述就有:(1)“在伊克塞湖附近,九姓古斯的边界上另有一山脉,延伸到突骑施和葛逻禄之交界处,然后改变方向,并从这里分出一支延伸到黠戛斯部落境内。此山叫图拉斯山(TULAS)”。

(2)另一座山位于北部,在基马克和黠戛斯的边界上。该山始于基马克之界,向东延伸到黠戛斯边界,然后向北直至北部居民区之尽头。在北部地区,基马克人称此山为K.NDAV.R-BAGHI(Kundavar, Kandaur-Taghi)。图拉斯山(TULAS)一名,​《世界境域志》的英文翻译者米诺尔斯基,把它比定为金山(今阿尔泰山)​。它在唐人的记载中曾有都罗斯水、多罗斯川、多罗斯城、特罗斯山等名称。

沙畹把多逻斯川考订为喀喇额尔齐斯河,因此,特罗斯山也应在此附近。史料(2)中的“另一座山位于北部,在基马克和黠戛斯的边界上”​,此山似也指阿尔泰山。《世界境域志》第18章“关于基马克国及其城镇”还有两点记载:(1)在“其东面住着黠戛斯,南为额尔齐斯河”​;(2)“Q·RQ·RKHAH,是基马克的另外一个地区,其居民的习惯与黠戛斯同”。考此地当在鄂毕河的上游,这个地区的人虽然属于基马克的统治范围,但从其居民与黠戛斯人有相同的习惯来看,或许此地在基马克以前曾经被黠戛斯人占有过。

以上这些可作为黠戛斯曾经具有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例证。阿尔泰地区的考古发现表明,此地的金属加工工艺也显露出黠戛斯占领过的痕迹。考古发现公元7 — 11世纪的阿尔泰饰物,工匠采用的錾金技术可以与黠戛斯的工匠媲美。

二者同样能利用钢錾、模子和刻刀等工具,在饰物的平整表面刻上断断续续的线条,就像是几个破折号连在一起,而据吉谢列夫考证,两地工匠所刻的纹饰完全相同。

公元9至10世纪阿尔泰地区的著名古墓斯罗斯特基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马鞍上的青铜饰牌上有人面纹、环绕植物纹并且带铃铛形凸面等特征,此前在黠戛斯也有同样的饰牌出土。同墓发掘出的植物纹的马辔饰牌,不仅有新式的繁缛的花草纹饰,轮廓也不是此地流行的圆形和圆叶形,而是棱角分明的方角形和T字形。在此之前的阿尔泰墓葬中,并没有植物纹饰的辔饰出现,与属于公元7— 8世纪的黠戛斯科彼内恰阿塔斯2号塚出土的一件透雕金带箍上的花枝杂错的花纹几乎完全相同。

所以,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斯罗斯特基墓的配饰与黠戛斯的风格和形制是完全相同。这种纹饰相同的马辔的出现时间“这是叶尼塞黠戛斯人最兴旺的时期,是他们‘炫耀国力’(巴托尔德语)的时期”。因此,阿尔泰贵族们“在叶尼塞黠戛斯兴起的时期(9世纪)他们从属于黠戛斯可汗的政权”。

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应该能够成立。除此之外,阿尔泰地区的考古发现,还表明该地区除了在政治上从属于黠戛斯,在文化上也深受黠戛斯的影响。斯罗斯特基墓就出土了一组特殊的饰物,是人物纹小牌和坠饰等。人物有的是手执长矛、左佩弯曲马刀的骑士形象。骑士身着软靴和肥大的灯笼裤,头戴尖顶圆盔,头顶的底景是一个大圆盘,形成一个别致的光轮。值得注意的是“带光轮的骑士形象并非只限于阿尔泰斯罗斯特基有发现。米努新斯克盆地也有于此完全相同的形象。这又一次证实马具饰物反映出的黠戛斯称雄时代萨彦 – 阿尔泰文化的一致性”。

前述《世界境域志》记载,我们得知黠戛斯已经到达天山南麓,所以“如果说黠戛斯人有个时期能够将其政权向西南方扩展如此之遥,但若不巩固其在侧翼即阿尔泰峡谷中的地位,就未必能够做到这一点”。

表明黠戛斯在这一地区的文化影响,以牢固的政治控制为基础。出土文物显示,阿尔泰人的錾金技术工艺与线刻技法,与“7—10世纪叶尼塞黠戛斯工匠所制饰物的线刻完全相同”。

据此,考古学家认为这种完全相同的精细工艺,无疑是得自黠戛斯人的真传。在阿尔泰卡通河畔斯罗斯特基村(不会早于公元9世纪中叶)​,还发现了唐武宗时期的钱币。发现的铃铛形凸起饰牌、马绺饰牌,与叶尼塞米努辛斯克盆地东部秋赫加塔村附近发现的窖藏(9世纪)​,出土的饰牌几乎完全相同。

阿尔泰斯罗斯特基的绺饰与黠戛斯风格和形制的相似,也绝非巧合,当属黠戛斯称雄时代萨彦 – 阿尔泰文化一致性的反映。[插图]9 — 10世纪,阿尔泰与黠戛斯具有相似的文化共性,只能说明阿尔泰对黠戛斯的政治隶属。按照吉谢列夫说法,​“在叶尼塞黠戛斯兴起的时期(9世纪)​,他们(阿尔泰)从属于黠戛斯可汗的政权”。

公元10世纪末左右,属于的黠戛斯遗迹,就很明显地减少了。相反,此间在稍北的克姆契克河下游,黠戛斯的墓葬遗迹却比较集中。

这种非常明显的分布变化,反映了黠戛斯人逐步回归叶尼塞的过程。以上史料,反映出黠戛斯西至天山西部南北麓、阿尔泰山的情况。可以肯定“至少在10世纪80年代前,黠戛斯可能仍控制着金山地区。黠戛斯在金山地区的活动并没有因其势力退出漠北中心地带而停止,它退出这一地区的时间应在10世纪80年代之后”。

(五)防御吐蕃,阻止漠北回鹘西奔

黠戛斯之所以要防御吐蕃,是为了防止漠北回鹘余众投奔吐蕃。黠戛斯在回鹘牙帐救出大唐太和公主,并马上派出都吕施合将军等护送公主返回唐朝。不料中途被乌介兵众等劫杀,公主也被其掳走。于是,黠戛斯又派出将军踏布合祖前往唐朝寻访虚实,当时,黠戛斯表示将出“四十万兵寻觅”​,即使“上天入地,终须觅得送公主使”,对于劫杀黠戛斯使者与公主的人,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寻找。

840年,黠戛斯击溃回鹘后余众分散逃奔。其中,回鹘余众“以特勤乌介为可汗,南来附汉”。

乌介可汗领十三个部落进入漠南,另有三支西奔的十五部残众,分别逃往葱岭西、高昌及甘州等地。部分逃往甘州的回鹘人,依附于吐蕃。直到会昌三年(843),还有已经随乌介南下的“特勤叶被沽兄李二部南奔吐蕃”。

因此,黠戛斯人判断挟持公主的乌介余众,最终也很有可能逃亡吐蕃。为了确保公主不再流离失所,防止回鹘乌介也西走吐蕃并与之结盟。黠戛斯使者表示“若入吐蕃国去,即至吐蕃”​。为此,黠戛斯“又恐回鹘与吐蕃通信,已令兵马把断三河口道路”。

黠戛斯对进入吐蕃的要路三河口,部署了把守的军兵。黠戛斯之所以对乌介与吐蕃联盟采取防御,还有历史的原因。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紧急征调陇右﹑河西诸军入援内地,吐蕃乘虚进攻并占领了陇右﹑河西。

回鹘与吐蕃是继突厥之后,势均力敌的两个强大民族。历史上,他们的关系也非常微妙,双方时战时和,并多次合兵进攻唐朝边城。

840年之前,高昌被吐蕃占据,使吐鲁番盆地和伊州、河西的吐蕃势力连成一体,被黠戛斯击溃的回鹘余部,就投奔到甘州吐蕃之地。可见,采取防御吐蕃与回鹘的联手攻击,并非是黠戛斯人的杞人忧天之举。不仅黠戛斯人意识到一旦回鹘与吐蕃结成联盟,会对唐朝及黠戛斯产生不利的后果,唐朝方面也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李德裕提出“至河冰合时,深虑可汗突出过河,兼与吐蕃连结,则为患不细,深要防虞”。

虽然吐蕃国内纷乱,但吐蕃占领河、陇,对唐朝构成的威胁依然存在。对吐蕃的防御对策,是唐朝与黠戛斯共同面对的当务之急。此前,已有回鹘部众投奔吐蕃,如果乌介再将公主劫持入吐蕃境内,双方联合力量必然壮大。那样一来,无论对唐还是对黠戛斯,都将产生无法预料的后果。为了阻止回鹘余众挟持太和公主西奔吐蕃,更重要的是防止吐蕃与回鹘余众结成联盟,黠戛斯才决定在三河口布防。​“三河口”​(今额济纳境内的营盘)位于居延古道,是西入吐蕃的重要关口。黠戛斯军队是否在此拦截了投奔吐蕃的漠北回鹘余众,囿于史料记载的匮乏,结果还不得而知。

840年,黠戛斯为了阻止回鹘西入吐蕃,对其采取了防范措施外,二者并未兵戎相见。此间吐蕃与黠戛斯仍有一定的联系。据敦煌藏语文献记载,吐蕃曾向北方诸国派出使者打探各部信息,并称黠戛斯为“Gir-tis”或“Gir-Kis”​。

十世纪时,回鹘文文献还反映出黠戛斯与吐蕃两部仍是南北两大强族。

(六)南下大败室韦部,收复漠北

回鹘南下余众黠戛斯军事部署中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希望与唐合力剿灭南下漠南的回鹘乌介残众。由于黠戛斯全部兵力集中在天山地区,所以与南下的回鹘军队并没有发生正面的冲突。派往唐朝的使者,也只是与唐朝协调共同打击回鹘事宜,如确定核准双方发兵的日期、地点等问题。使者从唐朝带回的国书中,一方面是唐敦促黠戛斯趁机歼灭回鹘余众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关于黠戛斯可汗的封号问题。双方对出兵问题,始终停留在商榷中,并没有双方共同出击回鹘的实质性行动。

会昌二年(842),黠戛斯第一次派使者踏布合祖入唐。唐时任宰相李德裕不仅将黠戛斯来使一事通报回鹘宰相,还把黠戛斯给唐朝的国书,也誊写一份附上一并送与回鹘。说明当时唐朝对黠戛斯还缺乏了解,对回鹘乌介可汗复国还心存侥幸。当探报告知“昨者二千骑送踏布合祖至碛北,令累路逢着回鹘即杀。

踏布自本国至天德西城,更不逢着回鹘一人,无可杀戮”,才确信黠戛斯所述情况属实,唐朝方面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唐朝除了令黠戛斯乘机歼灭回鹘余众,同时也开始对回鹘有所防备。由于语言不通,双方交流要通过翻译传译。回鹘人石佛庆是中书译语人(翻译)​,以往都是请他做翻译。但此次与黠戛斯使者的谈话,李德裕担心有些言语“不便于回鹘者”​,他也许不会翻译出来,或是将机密泄露给在京的回鹘人,于是建议从驻边的军队中借调译语人来京。

以此表明,唐朝前述的扶持回鹘复国的策略,已经变为敦促黠戛斯尽快消灭回鹘残众。此时,回鹘南逃的乌介可汗在唐边境已借住多年,期间唐朝几乎对其是有求必应。在确定了黠戛斯确实打败了回鹘之后,而回鹘又复兴无望时,唐才下决心进攻乌介可汗并迎回太和公主。逃走的乌介可汗余众转而依托了黑车子室韦,武宗诏令“黠戛斯出兵攻之”。对此,黠戛斯表示“阿热愿乘秋马肥击取之,表天子请师”。

从840年,攻破漠北回鹘汉庭,再与唐朝约定出兵日期,双方均以书信往来。会昌四年(844),李德裕提到,​“黠戛斯使云,今冬必欲就黑车子收回鹘可汗余烬,切望国家兵马接应。黠戛斯使回日,已赐敕书,令幽州、太原、振武、天德,各于要路出兵邀截”​,约好844年冬天合兵打击回鹘。为此,唐朝还做了周密的部署,不仅点检退浑、沙陀兵马,还“各令于把头峰内要害城镇屯集,待知回鹘指的消息,即于山外邀截。其天德自西受降城至振武穿阴山贼路,如有要路削及添木石镇塞处,早令下手修缮,仍于要路深掘壕堑,多置陷马坑,须防黠戛斯向北蹙逐回鹘人入塞唐突”​。

由此,双方只待冬日就合力出击乌介可汗。唐武宗还命“给事中刘蒙为巡边使”​,因为“河、龙四镇十八州久沦戎狄,幸回鹘破弱,吐蕃乱,相残齿”​,此番部署可以借机一举败之。

此时,黠戛斯的主要兵力用于西征,主力集中在西域一带,所以并没有履约出兵。唐朝也只能单方面出击,打击南下回鹘余众。唐朝将士们从南下回鹘余众处救回太和公主,并基本剿灭南下唐边的回鹘军事力量。乌介被唐军击败后又被逼杀,回鹘余众由其弟遏捻可汗统领,转附于奚王及室韦而得到供给补充。

大中二年(848),得知漠南回鹘残众已被室韦七部瓜分,黠戛斯相阿播领“诸蕃兵称七万,从西南天德北界来取遏捻及诸回鹘,大败室韦。回鹘在室韦者,阿播皆收归碛北”,南下收复回鹘余众。黠戛斯国相统军经西南天德军至漠南远征室韦,将躲避在室韦的回鹘人余众悉数带回漠北,这也是黠戛斯直接针对南下的回鹘残众的唯一一次军事行动。唐昭宗大顺元年(890),黠戛斯与吐蕃、赫连铎等联合出兵数十万,帮助唐朝平定了沙陀李克用之乱。此后,黠戛斯的军事历史,再未见于汉文记载。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沙溢亲吻宋雨琦风波升级,疑女方拒绝仍强吻,节目组回应避重就轻

沙溢亲吻宋雨琦风波升级,疑女方拒绝仍强吻,节目组回应避重就轻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12 22:15:25
突发:许家印最新消息!儿子也被抓!23亿信托资产失效!

突发:许家印最新消息!儿子也被抓!23亿信托资产失效!

新浪财经
2025-11-13 00:07:07
六氟磷酸锂疯涨,带飞了谁的股价?

六氟磷酸锂疯涨,带飞了谁的股价?

国际金融报
2025-11-12 22:03:54
俄罗斯以每桶近20美元的全年最高折扣价出售石油,俄能源经济承压

俄罗斯以每桶近20美元的全年最高折扣价出售石油,俄能源经济承压

山河路口
2025-11-12 18:26:24
多国专机飞向北京,有一国坐不住了,希望对中国捅刀的事可以翻篇

多国专机飞向北京,有一国坐不住了,希望对中国捅刀的事可以翻篇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5-11-12 14:45:00
中国男篮世预赛19人名单出炉!周琦张镇麟回归,徐杰落选引争议

中国男篮世预赛19人名单出炉!周琦张镇麟回归,徐杰落选引争议

篮球小布丁
2025-11-13 00:45:53
OpenAI 奥尔特曼发布 GPT-5.1 系列:ChatGPT 情商大涨

OpenAI 奥尔特曼发布 GPT-5.1 系列:ChatGPT 情商大涨

IT之家
2025-11-13 07:28:07
断崖式降温!暴跌12℃!冷空气即将抵达南京

断崖式降温!暴跌12℃!冷空气即将抵达南京

现代快报
2025-11-12 17:19:07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滞留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滞留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混沌录
2025-11-12 21:27:15
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吉林成立省级领导小组、组建办公机构

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吉林成立省级领导小组、组建办公机构

政知新媒体
2025-11-12 22:35:56
美国财长:特朗普谈到向年收入低于10万美元的家庭发放2000美元的退税

美国财长:特朗普谈到向年收入低于10万美元的家庭发放2000美元的退税

财联社
2025-11-12 21:36:04
中国男篮集训大名单公布,徐杰孙铭徽已经永远没有机会

中国男篮集训大名单公布,徐杰孙铭徽已经永远没有机会

李广专业体育评论
2025-11-13 07:00:32
连爆大冷,世界第4马叔与第2第7第9都出局了,4强决出3席中国1席

连爆大冷,世界第4马叔与第2第7第9都出局了,4强决出3席中国1席

求球不落谛
2025-11-13 07:44:06
郭晶晶没想到,79岁的公公霍震霆再破天花板,让整个豪门圈沉默了

郭晶晶没想到,79岁的公公霍震霆再破天花板,让整个豪门圈沉默了

陈意小可爱
2025-11-10 09:56:04
35周孕妇被劝下机后续:买票时说谎、登机后要挟航司!目击者发声

35周孕妇被劝下机后续:买票时说谎、登机后要挟航司!目击者发声

鋭娱之乐
2025-11-11 21:59:42
前女友查酒驾查到我,她敲车窗问:喝了多少?我老实说:五斤白的

前女友查酒驾查到我,她敲车窗问:喝了多少?我老实说:五斤白的

星宇共鸣
2025-11-11 17:34:34
为何说年龄超过76岁的人:即便身体健康,也没有多少来日方长?

为何说年龄超过76岁的人:即便身体健康,也没有多少来日方长?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1-11 13:11:34
SanDisk推出全球最小1TB USB-C闪存盘 可永久插在笔记本上

SanDisk推出全球最小1TB USB-C闪存盘 可永久插在笔记本上

龙剑秀南
2025-11-12 17:20:45
四川一座特大桥垮塌,今年1月才合拢,还没通车就塌了!咋回事?

四川一座特大桥垮塌,今年1月才合拢,还没通车就塌了!咋回事?

科普大世界
2025-11-11 21:04:03
女子网购“老凤詳”999足金,到手含金量不足1% !老凤祥:涉事网店非其授权店

女子网购“老凤詳”999足金,到手含金量不足1% !老凤祥:涉事网店非其授权店

潇湘晨报
2025-11-11 17:59:13
2025-11-13 08:44:49
小杨历史
小杨历史
历史分享
566文章数 199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 日本政坛大佬也看不下去了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 日本政坛大佬也看不下去了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美国次级车贷违约率创历史新高

科技要闻

月之暗面“内涵”奥特曼:钱不知道怎么烧的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亲子
艺术
手机

女人年纪大了也不必慌,掌握这3个穿衣技巧,优雅体面极了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亲子要闻

离手的水不能喝

艺术要闻

国展奖花落呆板楷书,线条僵直引发争议

手机要闻

智能手机厂商首家:小米应用商店打通腾讯元器智能体分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