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为《作家文摘》2878期04版,《名人传记》2025年第9期
01 临危受命
1938年初,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蒋介石改组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下设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个部。陈诚被任命为政治部部长。政治部下设秘书处、总务厅、第一厅、第二厅、第三厅和设计委员会等部门,主要职责是掌管军队的政治训练,国民军训、民众组训及战地服务,宣传及政治情报等工作。
![]()
武汉昙华林“三厅”旧址
为表示对国共合作的诚意,蒋介石要求陈诚亲自登门拜访周恩来,请其出任副部长,分管宣传工作,授予中将军衔。蒋介石有自己的考量:周恩来及中共在动员群众、宣传组织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抗战宣传急需借助中共的动员能力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既能为国民政府塑造“团结抗战”的形象,凝聚民心,又能向国际社会尤其是苏联证明中国统一战线的稳固,有利于争取外援。
与此同时,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也看中周恩来,命副院长张群出面,邀请周恩来到行政院任职。周恩来和中共代表团研究后认为,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都没有解决,去行政院或政治部任职,实际上起不了什么作用,只能给国民党装点门面。因此,周恩来再三推辞,说做副部长可能引起两党摩擦,恐不妥。蒋介石仍然坚持要周恩来担任副部长,并说:“不要怕摩擦,可以避免摩擦。政治工作方针是加强部队,发动民众。副部长职权可明确规定,能负其责……”
![]()
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和黄琪翔
陈诚还屡次登门拜访,殷勤邀请。最终,中共中央来电,指示:政治部属军事范围,为推动政治工作,改造部队,坚持抗战,扩大我党影响,可以去担任职务。如果屡推不干,会使蒋、陈认为共产党无意相助,使反对合作者的意见得到加强。于是,周恩来决定担任政治部副部长之职,是为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标志性事件。这也是抗战期间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军政部门担任的唯一要职。
02 巧妙周旋
然而,蒋介石邀请周恩来任职,实际上只是为表示国民党已“改组政府机构”,做做样子,私下却另有打算。他在1938年2月的日记中曾说:“使共党干部在中央体制内服务,渐消其独立性。”蒋介石也任命了“第三党”的负责人黄琪翔为副部长,象征多党合作。1930年,黄琪翔与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等共同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当时被称作“第三党”)。蒋介石给二人以空头官衔,实权却掌握在蒋介石的亲信陈诚、贺衷寒、康泽等手里。
周恩来当然不会上当。向陈诚表示接受政治部副部长职务后,周恩来马上提出,要将他拟起草的政治工作纲领送呈蒋介石并获批准后,他才能就职,否则思想、言论、行动都不统一,不好办事。他分管第三厅,负责把抗日宣传工作搞好。
![]()
1938年武汉,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部分人员。前排左四周恩来、左五郭沫若、右一田汉、右二洪深、右三阳翰笙、右五杜国庠;后排右四邓颖超
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第三厅干部人选,制定第三厅的工作方针。上海成为孤岛后,武汉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全国各地涌入武汉的文艺界知名人士、爱国知识青年很多,他们的抗日热情都很高。周恩来考虑把他们收揽进第三厅。因此,政治部建立后,周恩来同陈诚、黄琪翔等国民党政要及中共代表团的博古、董必武等人多次商议第三厅的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宣传方针、活动方式等问题,对民主党派人士和社会贤达做了大量的说服动员工作。
陈诚一直是指挥打仗的,不熟悉政治工作,只得同意周恩来的意见。而黄琪翔没干几个月就调往第二十六集团军担任总司令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