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
公开斥责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本事不大,从联想离职以后,
并未做出什么成绩,
但是善于自我表扬。
何院士侧重于学术研究,
倪院士注重技术发展,
二人的赛道并没有太大交集。
倪光南到底有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这一点,
我想全中国人有目共睹,
而他的悲情遭遇,
更是关乎所有人的巨大遗憾!
![]()
1965年,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氢弹研究的秘密计划正在进行;
也是这一年,
20来岁踌躇满志的倪光南,
意气风发加入研究所。
他一来,
就被任命为外部设备插件组长,
参与研制了我国自行设计的,
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如果没有这台计算机,
氢弹研制将遥遥无期,
可以说,倪光南,
是我国氢弹爆炸伟大事业中的,
一位默默无闻的功臣!
![]()
1981年,
倪光南又为祖国解决一个大难题。
随着科技发展,
计算机开始进入民用领域,
但40年前的电脑全都是英文,
国人要想使用需要翻译成汉字,
然而当时没有中文汉字系统。
默不作声的倪光南,
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
从此,
通篇洋文的计算机里,
有了中国汉字立足之地。
![]()
三年后,
中科院决定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
柳传志任副总经理。
可是谁来做技术支持呢?
他第一个就想到了,
当时国内计算机水平最高的倪光南。
就在这间狭小破旧的小屋里,
倪光南同意了柳传志邀请,
带来了自己全部的技术成果,
出任总工程师,
他一不谈薪资,二不谈分红,
却提了三个条件:
“一不做官,二不开会,
三不接受采访。”
因为他所有的时间,
都要留给争分夺秒的科研,
全力以赴推出产品,
好推动中国的技术革命!
![]()
很快,
倪光南研发成功第一型联想式汉卡,
80年代,这一产品,
就给公司带来足足1237万元的利润,
积累起庞大的资金,
倪光南可谓居功至伟,
为此,公司正式更名为联想集团。
拥有倪光南,
那是联想最灿烂的时代,
可谓在计算机界呼风唤雨,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这样的标语在业内广为流传。
为表彰倪光南在计算机事业上的贡献,
他被选为中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
只是,
那时志得意满的倪光南从未想过,
有一天,
自己竟会被效力15年的联想,
扫地出门.......
![]()
在联想鼓足马力飞奔的时候,
倪光南注意到IT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他说服公司和复旦大学合作,
准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
与此同时,
他呼吁发展中国IT核心技术,
特别是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CPU,
认为这是关系到信息安全,
也关系到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倪光南认为,
身为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领头羊,
联想应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于是广纳人才,为自研芯片等做准备。
然而同为公司元老的柳传志,
却并不认可倪光南的举动,
他认为以联想当时的实力,
根本没有自研芯片的能力,
不如打造自主品牌抢市场。
当时联想提倡“多种经营”,
柳传志的多种经营是搞房地产,
而倪光南的多种经营是,
扩展PC相关业务。
1994年6月5日,倪光南要在上海,
建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柳传志最后时刻否决其提议,
10年来,柳传志第一次对他说“不”,
使倪光南感到空前的伤害。
![]()
一个要技术,一个要赚钱,
矛盾就这样不断升级,
每一次会议上,
员工总会见到倪总和柳总为此争辩,
谁都说服不了谁,
每一次都不欢而散,
直到,
那改变历史的一刻到来。
1995年的6月30日,
柳传志拿着4页手写的发言稿,
声泪俱下地发言。
这一天,
成为联想何去何从最关键的日子,
这一天,
是未来全中国人深感遗憾的一天。
200多名联想中层以上干部,
坐满会议室,
坐在最前排的两个人:
要尽快赚钱的柳传志,
要技术为上的倪光南,
二人等待着命运最终的审判,
随着联想董事会宣布,
倪光南总工程师和董事职务被解除。
这场“倪柳之争”,
以倪光南的失败出局画上了句号。
那天,
这位为联想拼搏了11年的大功臣,
神色落寞地离开,
他走时只留下了 一句:
“希望我的这些工作成果,
不要受到牵连。”
![]()
几年过去,柳传志带着联想集团,
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
2013年电脑销量做到世界第一,
成为神坛之上的人物。
而当年的倪光南被解聘后,
几乎一无所有,
没有一分钱股权,
联想想要赠与他500万,
他以不符合规定拒绝。
对联想的人来说,
只知道神坛之上的商业教父柳传志,
至于曾经付出一切的倪光南,
已经是联想的一段老掉牙历史,
无数人对他嗤之以鼻,
认为当初他的坚持错了,
更有甚者批判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可这个倔强的老头,
他不服输,哪怕离开了联想,
仍在为中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操作系统和芯片日夜忧心。
![]()
就在他最落魄的时候,
加拿大华裔李德磊找来了,
想要请他加入自己的“中芯微”公司,
当倪光南看到,
中芯微有一支做CPU的完整技术队伍,
他灰暗心里再次燃起熊熊火光,
自主创新技术,
这正是他的梦寐以求!
倪光南再次赌上了自己的全部,
倾其所有,
为“中芯微”研发芯片找人脉找资金,
他没有一分钱股份,
所支撑他的,
不过是心里强烈的,
对中国自主芯片的渴望。
这条充满辛酸苦楚的“追芯”道路上,
他顽强地走着,
直到有一天他彻底被抛弃。
![]()
2001年,
中国高科技史上的辉煌开局,
中芯微公司的国产芯片:
“方舟1号”横空出世,
被媒体称为“终结中国‘无芯’历史”!
然而这一壮举却如流星划过,
刹那璀璨之后回归沉寂。
因为中国IT行业里,
没有一家能做的出CPU,
倪光南捧着设计出的中国芯,
却找不到一家可以制造它的单位,
他又一次失败了......
微软和英特尔,
在世界上垄断几十年,
很多人认为根本无法打破这种局面,
而倪光南,
是第一个敢对微软说不的中国人,
奈何这样的勇敢,
却让他再一次成了很多人的笑柄。
他已经被时代彻底抛弃,
可他不死心。
![]()
2013年,倪光南发起成立,
中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业联盟,
致力于推广国产操作系统。
他向全中国疾呼:
“打破困局的唯一途径,
是国产、自主、可控!”
“核心技术岂可受制于人?
国产芯片、系统,
不可不研发,不可慢研发!”
他还多次发表《国之重器:
自主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
这样的主题演讲,
然而那些纸醉金迷的商人,
仍执迷不悟,
还在为眼前之利犹自得意,
根本不将倪光南的话放在眼里。
直到中国芯片之路被四面封堵,
中兴遭到掐喉之痛,
华为遭到扼腕之疼,
人们终于想起了这位,
曾打破中国芯片困局的悲情老人,
在这漫漫道路上他一人悲壮长征,
穷极一生为一颗“中国芯”,
却一次次被淹没在时代的尘埃里.......
而这一切的改变,
从他被从联想踢出局的那一天,
英雄折腰的遗憾就已经注定,
中国所有人,
都将直接间接为“无芯”买单,
无数人叹息着:
倪光南,可惜了......
![]()
栉风沐雨五十载,
萧萧两鬓白,
奈何岁月已蹉跎,
瘦影已婆娑。
今年,倪光南已经86岁,
仍在为中国自主科研四处奔走演讲,
11月1日,
2025 GOTC全球开源技术峰会,
还出现了这位老人的身影。
饮冰十年,热血难凉,
他拼尽一生,
展现作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和力量,
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赤诚和担当!
落幕无声,何止悲壮,
可赞可叹,世人敬仰!
倪光南院士的贡献和努力,
我们永远都不会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