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肖帅
“对香气的热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与沉香的缘分,应该从我高中时喜欢种植兰花开始。”11月2日,深圳市沉香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馆长郑鹏建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难掩对这段缘分的珍视。
![]()
清代海南白棋楠沉水沉香极其珍贵,曾获得2024沉香花梨大赛特别金奖。受访者供图
“兰花花香迷人,品格优雅。我当时种植了很多兰花稀有品种。”他回忆道,青年时代的他兴趣特别广泛,尤其喜爱体育运动和兰花种植,还在1973年获得广东省撑竿跳高冠军。1995年他培养的兰花品种荣获第五届(昆明)全国兰展国内、国际双金牌奖,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审批, “晶华”等三个名贵兰花新品种获准登录。
“获得奖项后,对我也是一次激励。”郑鹏建说,当时他更痴迷于搜寻兰花稀有品种,有时也会从农户手中收集陶瓷、工艺品。有一天一位熟识的农户拿给他一截沉香树心料并悄悄告诉他:“这是海南尖峰岭上产的树心老料,特别香,你闻一闻。”
郑鹏建当即接到手中把玩,这块树心料呈不规则柱状,表面沟壑纵横,深褐色的木质基底上,凝结着黑褐色的油脂斑块,摸上去其材质温润细腻,凑近闻清香扑鼻。农户为了让他相信沉香是好东西,还划了一根火柴在沉香料上烘烤,顿时香气更加浓郁。从这一刻起,他开启了从寻觅花香到寻觅木香之路。二十年后,他组建了汕头市沉香收藏协会。2011年至2015年连续五年,率汕头市沉香收藏协会参加历届中国(东莞)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被聘为专家组成员,同时被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聘为香文化发展特别顾问,2014年被聘为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首任馆长。
“兰花清雅孤高的气质,与沉香在逆境中凝香过程极为相符。”在郑鹏建看来,兰花与沉香不仅在香味上有独特之处,在成长环节也极富有人文气息。沉香树在遭到外伤后,会分泌树脂,经过数年的沉淀,与真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沉香。这种“受伤、恢复、结香”的过程,就像人在困境中磨炼心性,让精神得到提升。
“海南沉香气味如梅花香、果香般清雅微带甜香,含油量十足,香气幽远耐久,尾香有余味而无焦气。古代文人曾评价海南沉香‘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 郑鹏建说,历经多年寻香,海南沉香凭借着醇厚的香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他的心头挚爱。他多次走进海口、东方等市县寻香交友,致力于推广海南沉香文化,每逢参加重要展会,他都会重点对外推介海南沉香。基于多年来为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被海南省沉香收藏协会聘为名誉会长,海南省降真香协会聘为永远名誉会长。
“我喜爱沉香与黄花梨,这对天香国色一柔一刚,相映成趣又暗合着中国传统之审美哲学。无论是黄花梨的漫长生长、雕琢成器、传世使用过程,还是沉香先挫后生、点滴积聚、香品再造的轨迹,两者都融入了历代文人雅士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及美德,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结晶。”在海南寻香路上,郑鹏建发现海南黄花梨纹理优美,气味幽雅,经过深入调研,2015年他撰写了《南国之国色天香——略谈海南黄花梨及沉香之历史文化内涵》一文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同年,该文章在海南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中被评为优秀论文。除此之外,他还著有《晶华苑藏品集》《晶华苑沉香》等著作,堪称研习香学知识的全面工具书。在收藏方面郑鹏建也颇有建树,其收藏门类广泛,有古陶瓷、古家具及书画、印石、奇石、金银玉器、墨砚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唐代水车窑青瓷受到收藏界关注,其“南国青瓷水车窑”论文荣获国家青瓷研究论文的优秀奖。
“此次获邀出席‘天香国色·第二届海南沉香黄花梨国际交易会’,我深感荣幸且满怀期待。”郑鹏建表示,该展会为海南沉香与黄花梨搭建了国际化展示平台,他期待在盛会期间与全球藏家深入交流,共推行业繁荣发展。(本报海口11月3日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