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以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表现为患者头部位置变化时,突然出现强烈的旋转性眩晕,常出现于坐卧体位变化或卧位翻身时,可因眩晕发作从睡眠中惊醒,严重者因头部轻微动作发作。发作后有较长时间的不稳定感或漂浮感。可伴有眼震及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反复发作。女性比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常在40岁以上,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现在许多年轻人长期处于生活、工作压力之下,睡眠不好、过度疲劳,导致内耳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耳石症。再加上低头玩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以至于耳石症逐渐年轻化。
![]()
图片来源:摄图网
诱发因素与易感人群
耳石症与年龄增大、疲劳、熬夜、免疫状态不佳等有关。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更容易发生耳石症。
①年龄较大。耳石症发病高峰一般在40~60岁之间,与该年龄段人群前庭慢性缺血有关。
②过度疲劳。压力大、睡眠不好、过度疲劳等情况,都会造成内耳小动脉痉挛、缺血,从而诱发耳石症。对年轻人来说,耳石症的首要原因往往就是过度疲劳。
③女性。体质较弱的人、女性也属于高危人群。女性患耳石症多于男性(比例接近1.6~2比1)。
④骨质疏松患者。由于耳石内含碳酸钙结晶,如果发生骨质疏松,局部结构的变化会增加耳石症的风险。
⑤其他疾病。如梅尼埃病、中耳炎等,可能会导致半规管缺血损伤,诱发耳石脱落。
挂号治疗你选对了吗
耳石症主要表现眩晕心慌、恶心呕吐、天旋地转,不少人去了神经科,又去消化科,甚至心内科、内分泌科,都找不到症结所在。但是不要担心,到了医院仔细描述症状,每位医生都会为你推荐对症的科室-耳鼻喉科就诊。耳鼻喉科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如前庭功能检查、耳石定位试验等,来确定你是否患有耳石症。
耳石复位是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可同时辅助药物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片、地芬尼多、美克洛嗪等)。虽然药物不能治疗耳石症,但可以缓解相关的眩晕和恶心症状。耳石复位疗效不佳、有残余头晕不适的患者,可进行前庭康复治疗。如果耳石复位后2~3天内还有点眩晕,请不必过于担心,这是正常的,毕竟每个人的康复进程不一样。短期内还有头晕不适的患者,复位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头部不要大幅度活动,保证休息时间充足,淡饮食,忌烟酒。如果感到眩晕应立即坐下,寻找稳定的物体抓住。若一周后眩晕症状仍无改善甚至加重,请及时到耳鼻喉科复诊。
防止耳石“再逃跑”
耳石症是良性疾病,但耳石回到“原来位置”后,也可能在数日、数月、数年后复发,把握好以下4个时间点,防止耳石“再逃跑”。
复位当天,复位治疗后静坐半小时,有助耳石稳定在椭圆囊,避免它再次脱落。
复位治疗后3天内,将床头抬高45°,可以在床头多铺一床被子,营造一个斜坡,注意不要单纯垫高枕头,以免影响颈椎。睡觉时要轻轻地向后躺下,左右翻身时也应轻柔。
复位一周内,避免美发和牙科检查(由于美发、牙科检查时,患者会被要求将头部保持在某些特殊的位置,易致耳石再次脱落)。
复位半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尤其应避免登高、游泳等较剧烈运动,保证睡眠充足、心情舒畅、忌烟酒,以免焦虑急躁、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再次诱发耳石脱落。
有的人耳石症发作次数多了,会慢慢找到规律,比如熬夜了、劳累了、最近压力太大或者免疫低下等,注意避免此类因素,就能减少复发。
虽然大多数耳石症通过上述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症状,而且耳石症有一定自愈性。但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以确保安全和效果。如果您有疑问或需要个性化建议,请尽早就医。
文/王阿晴洪涵涵蔡爱旎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