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号,特朗普在一次采访里提过一嘴,说美军很快要在委内瑞拉搞地面军事行动。
这话说完还没一周,到10月31号,好几家美国媒体就援引匿名官员的消息说,特朗普政府已经选好了要打击的委内瑞拉目标,连人家武装力量控制的港口、机场都列进去了,还说行动可能几小时或者几天内就开始。
![]()
本以为这仗眼看要打起来,结果就在美军快宣战的前几个小时,特朗普又变卦了,说目前没计划打委内瑞拉。
军事威慑的层层加码
美军对委内瑞拉的军事威慑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铺垫。8月19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公开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动用各军兵种打击毒品贩运,不排除在委内瑞拉开展相关行动。这一表态被视为美方释放的重要政策信号,打破了此前美委关系的相对平静。
![]()
从8月至10月,美军在委内瑞拉周边展开了密集的军事部署。根据委内瑞拉军方发布的监测数据,期间共有12艘美军舰艇在委内瑞拉北部加勒比海域活动,包括2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1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后者可搭载F-35B隐形战斗机和海军陆战队士兵。
空中力量方面,美军RC-135电子侦察机、P-8A反潜巡逻机累计抵近委内瑞拉空域侦察32架次,美军南方司令部还在邻近委内瑞拉的哥伦比亚境内举行了两次联合军事演习,演练内容包括“快速夺占港口机场”。
![]()
10月23日特朗普的采访表态将紧张氛围推向高潮。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明确提及“美军很快将在委内瑞拉实施地面军事行动”,作为美国政坛的关键人物,其言论被国际社会解读为美方即将采取行动的官方暗示。
10月31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主流美媒援引匿名政府官员消息称,美军已确定打击清单,包括委内瑞拉武装力量控制的拉瓜伊拉港、西蒙·玻利瓦尔国际机场等关键交通枢纽,以及3处疑似毒品加工基地。
![]()
这些目标的选择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拉瓜伊拉港承担着委内瑞拉80%的进出口贸易运输,西蒙·玻利瓦尔国际机场是该国唯一的国际枢纽机场,一旦遭到打击,将直接切断委内瑞拉的对外物资通道和人员往来,瘫痪其经济运行。美媒披露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启动行动”的时间节点,更让外界联想到美军在伊拉克、叙利亚采取的“快速精准打击”模式,冲突似乎已不可避免。
特朗普突然“刹车”
就在各方以为军事行动即将启动时,特朗普在11月1日的竞选集会上突然改口:“我们目前没有进攻委内瑞拉的计划,相关报道并不准确。”这一表态与此前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质疑。
![]()
质疑的核心在于美方前期部署的连贯性与突然反转的矛盾。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行动向来遵循“充分准备、言出必行”的原则,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年利比亚军事干预等案例中,美方一旦释放行动信号,后续均会快速推进。此次对委内瑞拉,从高层表态、兵力部署到目标锁定,整套流程完全符合美军战前准备的标准,临时取消的做法打破了惯例。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接受本土媒体采访时直言:“美国的退缩并非出于和平意愿,而是意识到军事行动的风险超出预期。”不少国际安全专家也持类似观点,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拉美问题研究员马克·斯坦利在分析报告中指出,“美军的突然转向,极有可能是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强力制约,单纯的内部决策摇摆难以解释这种彻底反转”。
![]()
美方的解释未能平息质疑。美国南方司令部发言人在后续声明中仅强调“军事行动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选项”,未对前期部署和目标锁定作出合理解释。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则将其解读为“外交策略的成功”,称“通过威慑已迫使委内瑞拉承诺加强毒品管控”,但这一说法未得到委内瑞拉官方的证实。
委内瑞拉的破局之道
美军的退缩,与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采取的“精准求援”策略密切相关。根据《华盛顿邮报》披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内部文件,在10月28日美军舰艇完成对委内瑞拉海域合围后,马杜罗政府分别向中国、俄罗斯、伊朗三国发出紧急求援信函,针对三国优势领域提出具体援助需求,形成了针对性的制衡体系。
![]()
对俄罗斯的求援聚焦于防空系统与装备维护。委内瑞拉军队的主力装备多为俄制,包括2套S-300VM防空系统、12架苏-30MK2战斗机和数十辆T-72主战坦克。由于长期遭受美国制裁,这些装备的维护和弹药补给面临困难。马杜罗在信函中请求俄方紧急提供防空导弹备件,并派遣技术团队协助升级S-300VM系统,提升对隐形目标的探测能力。
对中国的诉求集中在雷达监测与军事合作深化。委内瑞拉此前已从中国引进JY-27米波反隐身雷达,该雷达在2023年曾成功探测到抵近的美军F-22战斗机,表现出优异的反隐身性能。
![]()
此次求援中,马杜罗希望增购3套JY-27雷达及配套的指挥控制系统,并探讨引进歼-10CE战斗机和空警-500预警机的可能性。中方在回信中承诺“将根据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向委内瑞拉提供必要的防御性装备支持”。
对伊朗的援助请求则指向无人机与电子战装备。伊朗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实战经验备受关注,其“见证者-129”无人机航程超过1500公里,可携带精确制导炸弹,“卡拉尔”电子战系统能对美军通信和雷达实施干扰。马杜罗请求伊朗紧急提供20架无人机和5套电子战设备,并派遣操作顾问团队。
![]()
更关键的是,委内瑞拉有意通过渠道将求援信息泄露给美国情报部门。美媒报道显示,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截获外交电报掌握了求援内容,而马杜罗政府随后公开证实“正与中俄伊就国防合作保持沟通”。这种“半公开”的求援方式,形成了对美军的直接威慑,让美方意识到军事行动可能引发与三国的间接对抗。
大国的隐性介入
中俄伊三国的回应并非停留在书面层面,而是通过实际行动释放支持信号,这成为压垮美军行动计划的最后一根稻草。航空追踪网站Flightradar24的数据显示,10月30日一架俄罗斯伊尔-76TD军用运输机从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机场起飞,经叙利亚大马士革中转后,于次日降落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国际机场。
![]()
尽管俄委双方均未披露运输机搭载的物资,但结合委内瑞拉的求援需求,外界普遍推测机上可能包括S-300防空系统的关键备件、雷达升级组件以及俄罗斯军事技术人员。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俄委军事合作符合国际法,旨在帮助委内瑞拉提升自卫能力”,这一表态被视为对美方的间接回应。
中国的支持则体现在外交与技术层面。中国外交部在10月31日的记者会上强调,“反对任何国家以单边制裁或军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主张通过对话解决美委分歧”。与此同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技术团队已在委内瑞拉开展工作,协助其升级JY-27雷达网络,提升对全域目标的探测覆盖能力。
![]()
伊朗的行动更为直接。根据伊朗半官方媒体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伊朗国防部长与委内瑞拉国防部长在10月29日举行秘密视频会议,敲定了无人机和电子战装备的交付方案。11月2日,有目击者在委内瑞拉加勒比海沿岸的军事基地发现疑似伊朗“见证者-129”无人机的残骸,推测可能是在进行适应性试飞。
这些隐性介入让美军不得不重新评估行动风险。美国国防部内部评估报告显示,若对委内瑞拉发动攻击,俄方可能通过升级防空系统提升美军的战损率,中方的雷达技术可能破解美军的隐身优势,伊朗的无人机则可能对美军舰艇构成不对称威胁。更重要的是,中俄伊三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的协调立场,可能让美军面临新一轮国际制裁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