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名师结对传帮带 红莲宣讲绽新声
——江西“四个100”宣讲导师结对广昌“红莲1+1”
为夯实基层理论宣讲根基,江西“四个100”宣讲导师周成莉与广昌县“红莲1+1”宣讲队结成帮扶对子,多次深入广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镇(村、街道)、社区等地开展宣讲活动,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生动的宣讲与培训活动,为当地理论传播与实践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示范宣讲,传授“如何讲得好”的方法。 “四个100”宣讲导师在参与广昌县“红莲1+1”宣讲队常态化宣讲中,摒弃“照本宣科”的传统宣讲模式,坚持“先调研再开讲”。在讲解人口政策时,巧妙转化为“身边养老变化”“家乡人才需求”等家常话;在阐释苏区精神时,深度融入广昌本地的红色史实,让抽象理论可感可触。这种“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方式,为“红莲1+1”队员们树立了鲜活样板,让他们直观掌握了如何让理论宣讲吸引人、打动人的核心技巧。
悉心培育,锤炼“如何讲得活”的本领。基层宣讲的生命力在于本土力量。周成莉深度参与广昌县“红莲1+1”宣讲队常态化宣讲中,以专业宣讲员身份“把脉支招”。她不仅从内容、表达、形式等多维度进行指导,更在宣讲中,围绕“如何挖掘本地特色”“如何运用群众语言”等关键问题倾囊相授,引导队员们从“念稿子”转向“讲故事”,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互动”,有效激发了“红莲1+1”宣讲队的创作热情与传播活力。
结对赋能,夯实“如何走得远”根基。周成莉注重培育“带不走”的宣讲力量,多次带领江西青马宣讲团学生深入广昌一线进行培训指导,与“红莲1+1”队员们围坐交流,从红色故事的挖掘技巧,到宣讲语言的通俗化改造,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她说,宣讲的核心是“连接”,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故事,让理论真正“活”起来。通过一次次高质量的宣讲交流和精准的传帮带辅导,进一步助力广昌“红莲1+1”宣讲品牌持续升级,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广昌这片红土地上深植人心、开花结果。(戈婕、徐维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