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分享了对“十五五”规划建议的解读。没想到,快两周过去了,大家的关注度和讨论热情,依然很高。链接,放在文末“推荐阅读”里。
毕竟,“十五五”规划,将实实在在影响到我们未来五年的发展、机会,和生活。
不过,我也看到有不少人产生新的疑惑:“十五五”规划跟之前比,到底有什么根本不同?政策变化我看懂了,那未来五年具体该怎么做?现在打出了稀土这张王牌,到底能管多久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找到了一位业内专家A老师,向他请教。我们认认真真交流了很久,给了我非常大的收获。越聊,我越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整个“十五五”规划的所有措施,几乎都是为了达成一个历史性目标:赢得战略主动。
怎么理解?三点分析,帮你看懂。
01
五年后,中美很可能“分道扬镳”
想理解这份文件,首先得知道它诞生的背景。
时间拨回2月11日,“十五五”规划文件起草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确立了这份规划的基调。
具体来说,确立了“十五五”的核心:夯实基础,全面发力。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原文是这么写的:
既要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又要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协同发力,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十六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
第一次会议的意义,在于定下了未来五年的方向。承前启后,旨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这就是当时基于世界形势,做出的判断。
但,4月份,大环境突变。
4月9日,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正式生效。仅仅一天后,文件起草组召开专题会议。
专题会议的核心非常明确:根据“关税战”这个外部突发情况,调整“十五五”规划文件的起草思路和框架结构。
这个细节,非常微妙。
一份关乎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最高层规划,因为一个外部事件,调整整个“思路和框架”。
这就意味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中美关系。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未来发展的最高优先级的变量。
A老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
他说,这可能是我们和美国在同一条跑道上跑的最后五年。过去,我们是追赶者和并跑者,未来,还是竞争者,但不在一个道上。
也就是说,很可能,五年后,我们要和美国“分道扬镳”。
“不在一个道上竞争,是什么意思?”我赶紧追问。
他打了个比方。比如6G。美国现在做6G就不带华为。大家各做各的。结果就是,未来的6G很可能没有全球统一的标准。同理,AI、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都很可能各有各的标准。
这,是一个非常大,也极其严峻的挑战。
以前,全球统一技术标准。我们的很多创新,都是看硅谷做什么,看什么成功率高,我们就学着做。再利用我们的市场规模和人口红利,把它变得成本更低、迭代更快。比如互联网、硬件制造等领域。但将来,这个模式慢慢就不灵了。“复刻”的前提,是能看到人家先做出来的东西。但以后还这样,可能想追也追不上。怎么办?那就不等,全都自己做。
所以,“分道扬镳”,说的是技术标准的分裂。
而技术标准的分裂,会带来一连串新挑战。A老师给我总结了三点他的看法。
第一,产业如何升级。很多产业要在技术层面进行升级迭代。
第二,财富如何包容。技术升级,会让不少企业和行业变得富裕。紧接着,就要想办法让普通人消费升级,而不是“降级”。
第三,产品如何出海。我们的东西卖给谁?不光美国,日本、欧盟等都想用加关税的办法把中国挤出市场,而经济发展,还是要靠全球。所以,我们需要自己的“经济朋友圈”。
总的来说,未来技术标准的分裂,会带来产业升级、内部分配、企业出海等难题。你看眼下,全球化已有裂痕。其他的,也都在发生。
认真看完“十五五”规划,就会发现,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尤其,文件里有一句之前很少提起的话:
变局蕴含机遇,挑战激发斗志。
未来,大家就像在爬珠穆朗玛峰。别人爬南坡,我们可能要爬更陡峭的北坡。很费劲,但必须得走。因为我们必须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那么,这个“战略主动”,到底该怎么赢?
02
最高优先级,是解决“卡脖子”等大问题
“赢得战略主动”最重要的一步,是要解决各种“卡脖子”等安全问题。这也是“十五五”规划的最高优先级。
相比“十四五”规划,“十五五”规划有个很重要的变化,是把“现代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调了位置。
![]()
什么意思呢?因为五年前,我们遇到了系统禁用、芯片断供等“卡脖子”的技术封锁。所以在过去五年里,用大量技术创新,补上了很多核心领域的短板。
五年后的今天,调换顺序,不是说科技不重要。而要让这些技术带动其他产业一起发展,一起走出“卡脖子”的困境。
文件里,在提到“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时,用了几个份量很重,甚至有些极端的词: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
什么叫“全链条推动”?就是确保整个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超常规”,意味着国家会非常重视。只要你能做出来,支持力度很可能是空前的。比如需要的资金、需要的扶持等等。
但这时候,很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成本极高。
拿造车举例,过去可能发动机、轮胎、玻璃什么的,都从国外进口。但未来,人家不卖了,你得自己造。从研发,到开模具,再建产线,成本飙涨。从商业角度看,这也太不划算了。
但在“十五五”规划里,我们必须要干这么一件“不划算”的事。
因为只要能解决“从无到有”这个生存问题,再高的成本也要做下去。这就是“高成本循环”。
理解这点,或许你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打出“稀土”这张王牌。
这是在用我们的优势,去争取解决自身劣势的时间,也就是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要注意的是,美国也很快重启了它们的稀土产业。尽管重启成本很高,包括资本、环境成本等方面。但其实美国的逻辑跟我们是一样的,它们也是在“去风险”,也是在想办法解决被我们“掐脖子”的问题。
正因为是“王牌”,对方才一定会不惜代价地“拆解”这张牌。所以,“稀土”这张王牌,确实为我们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窗口期。
在A老师看来,这个窗口期,很可能就是“十五五”这五年。只要自己的全链条能打通,能循环起来,哪怕成本再高,也要做,先解决“从无到有”,再解决“从有到好”。
未来五年,很可能就是最后的攻坚期。
安全,是发展的第一道防线。当生存成为问题时,成本就只是最不起眼的计算题。
这,很可能就是“十五五”规划背后,最硬核的逻辑。
03
两个关键概念: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理解,未来五年到底该“怎么做”。
有两个概念你需要搞懂:
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
这两个概念最早在“十一五”时期被提出,之后逐渐成为规划里的“标配”。
它们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约束性指标”,是你“必须完成,不能拖”的指标。
这类指标集中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节能环保等领域。我拿“十四五”举个例子,看图。
![]()
你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于6.5亿吨”,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大于46亿吨标准煤”,它们就是约束性指标。为了确保指标能完成,文件里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监督机制。
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项目……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调控社会资源,确保如期完成……将本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计划指标体系,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合理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 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原文非常长,以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总之就是一句话:“约束性指标”必须要完成,如果完不成,就要被问责。
“预期性指标”,是国家“希望你能完成,并鼓励你去做”的指标。
这类指标集中市场消费、技术创新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比如,“十四五”时期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这就是一个预期性指标。
本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领域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实现,各级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治环境。
你看,对比“约束性指标”的表述,明显就能发现表述温和了不少。因为“预期性指标”主要靠市场力量去实现。政府的责任,就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鼓励、引导大家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但不是硬性要求。
说白了,“约束性指标”是“军令状”,而“预期性指标”则是“倡议书”。
搞清楚这两个指标,你也就能明白,到底该往哪个方向使什么劲。
明年三月,当完整的“十五五”规划纲要出炉时,你一定要去仔细看。
去看哪些指标是“约束性”。那些,很可能是未来五年,国家要投入巨大资源,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对普通人来说,那里藏着最真实的,战略重点。
最后的话
呼。说完了。
我想,现在你应该理解了,“十五五”规划建议诞生的背景,明白了为什么要打出稀土这张“王牌”,以及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跟A老师聊了几十分钟,我心里有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十五五”规划,更像是一张在时代迷雾中绘制的“战术地图”。
它的底色,是“发展和安全”。它的起点,是一个正在“分裂”的世界。它的核心,是建立我们自己的“根据地”。它的方向,是“约束性”和“预期性”两大指标。
这意味着,过去那个充满确定性、全球化的赛道,通过模仿、迭代就能快速成长的时代,很可能要结束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但也藏着很多机会的探索时代。
机会在哪儿?该怎么探索?又有哪些大坑?
握好即将到来的这张“新地图”,或许能帮你找到方向。
当登山路线改变时,对所有人来说,挑战都是均等的,机会也是。
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最终规划的出炉。
参考资料:
1、深刻把握“十五五”规划建议的重点和要求
2、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是时候多了解一些五年规划知识了
5、《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问答解读
6、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
7、十四五规划
主笔/ 海盐/ 歌平版面/ 黄静
这是刘润公众号第2764篇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任何机构或个人抓取本文内容,用于训练AI大模型等用途
友好提示:本文的观点,主要源于一次深入访谈,以及我们基于当前资料的分析。面对如此宏大且复杂的议题,任何分析都难免挂一漏万。我们的视角一定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我们真诚地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洞见,帮助彼此拼凑出更完整的时代图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