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军事观察圈著名的海军开源情报达人H.I.萨顿老师,拿着卫星照片放大镜在广州黄埔造船厂里扒拉出来个宝贝一艘裹得严严实实的黑色三体船。这船长得那叫一个另类,细长的身子配上潜艇似的圆润船底,屁股上还挂着俩辅助浮筒,活像一艘在水面狂奔的潜艇。最绝的是,整个船体被涂成了深灰色近乎黑色,这在常规水面舰艇里可不多见,神秘感直接拉满。
![]()
萨顿老师挠着头皮分析,这哥们儿长度大概65米,上层建筑小得可怜,压根没给船员留多少空间,八成是艘无人驾驶的玩意儿。而且这船型一看就是为高速而生的,但在黄埔厂区,它却一直躲在防水布下面,生怕被人瞧见似的。这种“藏猫猫”的操作,在中国造船厂里可不常见,明显是在憋个大招。
那这货到底是干啥用的呢?萨顿和他的分析师朋友们开启了脑洞大会。目前押宝最多的一个猜想是:这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武库舰”,而且还是半潜式、无人化的那种!听到“武库舰”这词,军迷们估计要会心一笑了。
这概念可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自己提出来的,当时一位脑洞大开的将军设想,造一种超级战舰,别的啥也不用干,就把浑身塞满导弹发射井,变成海上的移动导弹基地。它自己不需要多厉害的雷达和指挥系统,就像个听话的“快递小哥”,目标信息由舰队里的其他兄弟提供,它只负责“接单”后万弹齐发。
![]()
美国海军后来一琢磨,觉得这玩意儿在自己的全球部署体系里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加上技术风险和军种间的各种博弈,最终这项目停留在了PPT阶段,成了军迷们津津乐道的“传说”。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可能默默地把美国人的PPT给造出来了!而且我们还给它加了点“中国特色”。无人化、隐身化、还可能具备半潜能力。想象一下,这船平时能半潜在海里,露出水面的部分极少,雷达很难发现;需要攻击时,它可以在远程指令下悄然上浮,瞬间倾泻数十枚巡航导弹,然后迅速撤离。这简直就是海上的“隐形刺客”。
![]()
为什么武库舰的概念在中国海军这里就“柳暗花明”了呢?这得看看咱们面临的局面。咱们家门口的海况,那叫一个复杂,强敌环伺,各种先进的反舰导弹、侦察系统盯着呢。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一种低成本、高隐身性、能够分散部署的“导弹投送平台”就显得特别有价值。
这些无人武库舰可以像狼群一样,提前隐蔽部署在关键海域的岛礁背后,或者复杂的水道里。一旦有事,它们能在敌方意想不到的方位突然发难,形成饱和攻击。这对于敌方航母战斗群那脆弱的防空反导系统来说,绝对是场噩梦。
![]()
当然啦,除了武库舰这个最大热门,分析师们还有其他脑洞。比如,它会不会是个大型无人机母舰?前面那个大平板甲板是用来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或者给大型多旋翼无人机当机库的?又或者,它是个专门运输和投放无人潜航器的“母舰”?甚至还有人猜是不是用于特种作战的运输平台。
这件事最让西方海军界感到压力的,还不是一艘新船那么简单,而是背后体现出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式创新”。萨顿老师也感叹,现在中国海军的新玩意儿是一个接一个,概念设计在西方可能还在开会讨论、画PPT呢,咱们这边已经切割钢板、开始建造了。这种强大的造船工业基础、雄厚的人才储备和“敢于试错”的实践精神,让中国在无人作战舰艇这个赛道上,确实跑出了让人惊讶的速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