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二十五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在山东青岛举办,国际扩展现实学术会议同期同地举行。这是2018年后,这一虚拟省会再次在青岛举办。从201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青岛布局虚拟现实产业赛道九年,目前已拥有全国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近几年众多虚拟行业领军企业扎根发展,成绩亮眼,也有传统制造企业借助AI赋能,挤入虚拟赛道。
![]()
新技术节省七成影视拍摄成本
2012年创建的世纪优优,不仅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影视出海业务集成商,更是虚拟拍摄业务领域的新锐服务商。2024年,企业落户青岛崂山。公司的ULight智能光场技术对于虚拟产业,尤其是影视虚拟制作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据世纪优优(青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事业部负责人梁琳俨介绍,ULight智能光场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灯光还原多项专利技术建设而成的先进、高效率的新一代数字影棚,有效解决了影视拍摄中的诸多难题。面对档期紧张、换角调整、政策调整等情况,能够实现高效补拍,进一步控制影视作品风险。
“传统拍摄重要角色都有‘光替’,替正式演员一遍遍走位,调整现场灯光,需要大量的时间。”梁琳俨表示,ULight智能光场实现“一秒布灯”,通过分析影片中的光源方向、大小及颜色,准确还原拍摄场景下的灯光环境,在拍摄前,灯光方案就已经在系统里,现场一键换光。
截至目前,ULight参与制作超40部影视作品,累计制作近 4354.9分钟,超 58709个镜头。包括《他从火光中走来》《我们的婚姻》《落花时节又逢君》《熟年》等。对比传统影视拍摄方式,可以节约70%的人力,60%的时间,单日效率提升30%,以及30%到50%的最终成本。
![]()
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局部
从制造起家到智造当家
今年年初,雷神科技推出首款AI智能眼镜,以“一镜多用”“39g无感佩戴”为主要卖点,集成音乐播放、拍照录像、AI识物解题及多语种同声传译等功能,还可与“游戏本”联动。
雷神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营销总经理邢伟绅表示,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爆发式发展,AI眼镜被视为取代手机的下一代个人智能终端。相较于传统XR设备,AI眼镜在佩戴舒适性、交互模式上更具优势,可通过语音控制、手势识别和眼动追踪重塑人机交互方式。各大厂商争夺“年轻人的第一款AI眼镜”,背后是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下,对连接现实与数字世界关键设备的布局。
雷神从早期专注游戏本,逐步构建电竞全场景硬件解决方案,覆盖电竞生态,直至如今布局AIPC和AI智能眼镜领域,业务不断拓展。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与智能化浪潮来袭,用户对便捷智能设备的需求日益凸显。借“AI革命”契机,雷神推出AI/AR智能眼镜与AIPC等创新产品:智能眼镜实现第一视角记录、实时人机互动,解决移动与运动场景中“双手解放”的痛点;AIPC融合强大AI能力,可依据用户习惯提供个性化办公、学习及娱乐服务。
![]()
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效果图
元宇宙中试平台助力量产
“消费类电子产品,或者这种VR、AR类设备,如果直接从研发样机到量产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需要中试验证。”会上,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主任、青岛元宇宙中试平台负责人严小天介绍中心建设运营情况时表示,今年5月,青岛元宇宙中试平台入选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也是元宇宙领域唯一一家,是目前全球规模较大的同类平台之一。平台目前已具备虚拟现实整机及零组件中试生产能力,年产能可达15万台。测试设备自主研发率百分之百。
![]()
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
中试验证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环。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尖端产品,虚拟现实整机及其关键器件结构复杂,加工及组装难度大,中小型终端品牌厂商缺乏检验检测和中试验证能力,其技术研发容易脱离相关标准、市场和下游内容生产的实际需求,导致“闭门造车”。
青岛元宇宙中试平台因此而建设。新型显示技术、空间定位系统、沉浸声学模组等创新成果可在这里验证可行性和市场适应性。
平台优先服务青岛虚拟现实领域相关企业,同时为全省乃至全国相关企业提供中试及检测服务。近日,一款由崂山区企业自主研发的AR眼镜,在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建设的青岛元宇宙中试平台成功完成中试并下线,迈出其规模化量产的关键一步。
完善的产业生态布局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虚拟现实的企业之一,乐相科技自2015年成立以来,便始终致力于前沿技术的探索与产品创新。2023年7月20日,公司正式迁入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将总部设在了崂山区。这一战略选择,不仅源于崂山区精准定向的政策扶持体系和高效的服务机制,更在于其完善的产业生态布局。
“崂山区构建的完整产业链条,为我们与本地企业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也让我们能够高效对接多元应用场景需求方。” 乐相科技研发负责人许家栋表示。从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一体机M2,到聚焦PCVR领域,再到将AI眼镜作为新的增长曲线,推出DPVR AI Glasses,乐相科技(DPVR)始终走在行业前列。近三年来,公司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五、全国前二,产品远销海内外近4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欧美、日韩等市场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体系。
经过九年虚拟现实产业的布局,青岛目前已拥有全国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此次大会,青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都在承办单位名单中。青岛大学副校长李建波在致辞中表示,青岛大学依托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电子、医学、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交叉优势,重点布局虚拟医学仿真、海洋数字孪生、虚拟数字人、元宇宙数据安全和工业三维测量五大特色方向,为医疗健康、数字海洋、智能制造、文化娱乐、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我们到青岛一年,已经招聘了70多名青岛高校的学生。”世纪优优(青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事业部负责人梁琳俨表示,青岛高校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各高校数字媒体、影视制作等专业的学生,都很适合公司。
![]()
虚拟现实产业链企业达140多家
记者从会上获悉,从201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青岛布局虚拟现实产业赛道九年,目前已拥有全国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产业规模超过150亿元,虚拟现实产业链企业达到140多家。
虚拟现实相关企业中,包括聚好看科技、云天畅想、歌尔微电子3家独角兽企业;乐相科技、信芯微电子、国数信息、镭测创芯、核芯互联、海泰新光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省瞪羚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规上企业38家。
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2022年9月正式挂牌以来,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歌尔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于2023年9月建成投用,整机项目投产,光学模组和微显示模组项目完成产线搭建,科技创新区建成投用,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落地运营。园区综合配套项目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竣工交付,正在加快推进展示中心和会议区建设,加快推动装修工程,1、2层体验中心正在整合方案。虚拟现实总部基地全面开工建设,综合配套区一期、二期同步推进,虚拟现实智造工场华捷成地块正在进行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园区内科苑经七路等四条市政配套道路均已完工通车,科苑经五路即将完工。顶尊地块完成收储,园区储备可利用土地533亩。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